长安骨鉴
长安骨鉴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长安骨鉴 > 第一章 大唐法医的科举血案

第一章 大唐法医的科举血案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骨鉴
作者:
乖乖不吃葱
本章字数:
15466
更新时间:
2025-06-29

开元二十三年春,长安城连发三起命案。

国子监司业端坐琴室,脖颈缠着七根琴弦,面前珍珑棋局未完。

礼部侍郎死于书库,喉间插着半截断弦,手中紧攥科举名录。

苏砚验尸发现:司业后脑有钝器伤,棋局白子落点暗合《盐铁论》残页;侍郎指甲缝残留青金石粉末。

当他追踪至第三名死者——富商宅邸时,尸体端坐琴台,脖颈缠绕染血商弦,右手却紧握半枚象牙棋。

“不是复仇,”苏砚盯着棋子上细微的刀痕,“凶手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

长安的春,本该是明丽的。可开元二十三年的这个时节,天空却像是被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墨汁的灰布沉沉地兜住了,透不过气。连绵的阴雨将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路冲刷得油亮,却洗不去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令人心头发紧的铁锈味儿——那是新鲜的血气,混在潮湿的泥土和草木腥气里,固执地钻进每一个行人的鼻腔。

三起命案,如同三记重锤,狠狠砸在帝都看似平静的水面上。涟漪之下,暗流汹涌得令人窒息。

苏砚立在国子监司业顾承恩的书斋内。这里陈设雅致,琴案、书架、棋枰,处处透着文人的清贵。然而此刻,那架名贵的焦尾琴旁,顾司业的尸体以一种极其诡异的姿态端坐着。他的头颅微微前倾,仿佛正凝神于面前那盘未尽的珍珑棋局。致命的,是缠绕在他脖颈上的七根琴弦——七弦本是清音雅乐的象征,此刻却成了最狰狞的绞索,深深勒进皮肉,在惨白的皮肤上留下紫黑的淤痕,衬着死者僵硬的、凝固着惊愕的面容,构成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景。

书斋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混杂着陈年墨锭的微涩和上好檀香木的冷冽余韵,形成一种奇特的、令人作呕的甜腥。苏砚蹲下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尸体每一个细微之处。他戴着薄如蝉翼的鱼鳔手套,手指稳定而灵巧,如同最精密的器具,轻轻拨开死者脑后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浓密的发丝之下,一处隐蔽的、边缘不规则的挫裂伤赫然显现。创口不大,但深陷,皮下有淤血扩散。

“后脑…钝器重击。”苏砚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浸透了尸骸寒气的冷静,在这死寂的空间里却格外清晰。他站起身,目光转向那张紫檀木棋盘。黑白棋子纵横交错,厮杀正酣,是一局极其复杂的珍弈。他的视线落在几枚看似随意散落的白色棋子上,它们的位置显得有些突兀。他走近书架,指尖在一排排书脊上快速掠过,最终停在一卷略显破旧的《盐铁论》残卷上。他小心地抽出书卷,翻开,目光在几处文字上停留片刻,又缓缓移回棋盘。那几枚白子的落点,竟与残卷中几处关键批注的位置微妙地重合。

“棋局…残页…” 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捻动着,仿佛在拨动无形的线索。

仅仅两日后,同样的阴霾笼罩了礼部存放机要文书的库房。礼部侍郎崔元礼,这位素以威严著称的官员,此刻却以一个扭曲的姿态倒伏在冰冷的青砖地上。他的致命伤在咽喉,一截染血的断弦如同毒刺,深深贯入其中,只余下短短一截暴露在外,兀自闪着冰冷的微光。他的右手死死攥紧,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仍想抓住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

苏砚蹲在崔侍郎身侧,小心翼翼地掰开那只紧握成拳、己然僵硬的手。掌心汗湿黏腻,赫然躺着一小张被揉捏得不成样子的纸片——上面是几个被朱砂圈出的名字,正是今科春闱拟录的贡士名录!几个名字旁,还潦草地标注着“贿”、“托”等刺目小字。苏砚的眉头锁得更紧。他再次仔细检查尸体的双手,尤其是崔元礼保养得宜的指甲。在右手食指的指甲缝深处,他敏锐地发现了几点极其微小的、闪烁着幽蓝光泽的粉末。他用细小的银针小心剔出些许,置于素白丝帕上。那粉末质地细腻,蓝中带金,在昏暗的库房里,竟幽幽地折射出点点星芒。

“青金石…” 他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这昂贵的矿物颜料,绝非寻常官员可用,其来源指向一个异常狭窄的圈子——宫廷画师,或是那些负责修复、记录皇家珍藏的顶级匠人。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被这两具冰冷的尸体串联起来。顾承恩后脑的钝击、棋局与残卷的暗合;崔元礼喉间的断弦、紧握的科举名录、指甲缝里的青金石粉……指向似乎越来越清晰:科举舞弊?因利杀人?或是某些见不得光的交易败露后的血腥清理?

当苏砚带着万年县的不良帅和一群面色紧张的衙役,撞开第三位死者——长安巨富周万通府邸深处那间名为“松涛”的精舍大门时,一股更浓烈、更甜腻的血腥味如同实质般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窒息。

周万通,这位以豪奢闻名的商人,此刻的造型比前两位死者更具冲击力。他被人精心摆布,端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琴台之后,肥胖的身躯挤在琴凳上,头颅被强行扳正,面朝门口。他的脖颈上,赫然缠绕着一根染成暗褐色的琴弦,深深陷入皮肉。那弦,苏砚一眼便认出,是古琴七弦中,最为锐利、音色最显铿锵的第五弦——商弦!

然而,最刺目的,并非这致命的伤弦,而是死者紧握的右手。那只肥胖的手,指缝间塞满了凝固的、紫黑色的血块。苏砚屏住呼吸,上前,用尽力气才将那僵硬的手指一根根掰开。掌心黏腻的血污中,赫然躺着一枚小小的、温润的象牙白棋子——是半枚棋子!断面参差,像是被人粗暴地掰断或咬断。更令人心惊的是,在那断面上,一道极其细微、却异常规整的刻痕清晰可见,绝非自然断裂所能形成。

琴台之上,那架显然价值不菲的古琴,七根琴弦完好。只是那根商弦的位置,颜色明显比旁边六根更新一些,光泽也更亮。苏砚的目光如冰冷的刀锋,缓缓扫过琴弦、尸体、断棋,最后定格在那枚染血的半枚棋子上。那断面上细微的刻痕,像一道冰冷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脑中先前所有基于“科举舞弊复仇”的推演迷雾。

“不对。” 苏砚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穿透重重迷雾的冷硬质感。他捏着那半枚染血的象牙棋子,指尖感受着断面上那道人工刻痕的锐利边缘,目光缓缓扫过周万通脖颈上那根崭新的商弦,又仿佛穿透精舍的墙壁,看到了顾承恩书斋里那盘未完的珍珑,看到了崔元礼手中那份污迹斑斑的科举名录。

他抬起头,望向精舍窗外那沉甸甸、仿佛永远化不开的铅灰色天空,雨水正沿着屋檐汇成细流,冰冷地坠落。

“不是复仇。” 他重复着,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寒冰,砸在死寂的空气里,让一旁屏息的不良帅和衙役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布局者…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

万年县衙的殓房,白日里也透着一股渗入骨髓的阴冷。墙壁是粗粝的青砖,常年被水汽浸润,摸上去滑腻腻的,如同某种冷血动物的皮肤。空气里混杂着廉价灯油燃烧的呛人烟气和一种更为顽固的、仿佛从砖缝里渗出来的陈腐尸气,挥之不去。几盏油灯昏黄的火苗在墙壁上投下摇曳不定、鬼魅般的影子,更添了几分压抑。

苏砚独自站在冰冷的石台前。石台上并排摆放着三具尸体,覆着惨白的麻布。他面前的长案上,整齐陈列着从三处凶案现场带回的证物:那半枚染血的象牙棋子、从崔元礼指甲缝里剔出的青金石粉末、顾承恩书斋里那卷《盐铁论》残页的摹本,还有三份详细的验尸格目。

他拿起那半枚断棋,凑近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断面上那道细微的刻痕越发清晰——那并非随意的划痕,而是一个极小的、极其规整的符号,像是半个残缺的篆字,又像是某种特定的标记。指尖抚过那刻痕的边缘,冰冷而锐利。他将棋子放在摹本上顾承恩那盘珍珑棋局的一个特定交叉点旁,位置分毫不差。

“棋子为引,残局为图…指向何处?” 苏砚低声自问。目光投向那点幽蓝的青金石粉。这昂贵的宫廷颜料,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一头系在崔元礼的指甲缝里,另一头…它本该指向宫廷画院,或者皇家秘阁。但苏砚的首觉告诉他,这粉末出现在礼部书库,绝非偶然沾染。崔元礼死前死死攥着那份污迹斑斑的科举名录,指甲里却有修复皇家珍藏才会用到的颜料…这诡异的组合,暗示着某种更深的勾连。

他铺开一张长安城坊市图,目光如鹰隼般搜寻。指尖最终点在城东北角的永兴坊——那里,紧邻着宏伟的太极宫东墙,坐落着专为皇家储藏书画珍品、供奉技艺超绝匠人的“集贤殿书院”和“翰林院”。

“翰林院…” 苏砚的眼神骤然锐利如针。是了!唯有那里,才同时汇聚了能接触到青金石粉的顶级画工、书手,以及…通晓音律、侍奉宫廷的乐师!那些供奉翰林院的乐师,终日与琴瑟笙箫为伴,精通所有乐器,其中自然包括古琴七弦的特性——哪根弦最利,哪根弦韧,哪根弦杀人时能勒出最深的痕…他们了然于胸。

动机呢?周万通一个商人,顾承恩一个司业,崔元礼一个侍郎,看似毫无关联,却被凶手以琴弦、棋局、名录、颜料,用如此繁复而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串在一起。凶手在“下棋”,而这盘棋的“棋盘”,似乎正是即将到来的、牵动天下士子之心的科举春闱!但若仅仅是为了扰乱科举,何必如此大费周章?那半枚棋子上刻意留下的刻痕,那指向翰林院的青金石粉…这盘棋的最终落子之处,恐怕远不止于此。

窗外雨声淅沥,敲打着瓦片,如同无数细碎的脚步。殓房内的寒意更重了。

“叩叩叩!”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沉寂。一个年轻的不良人推门进来,脸上带着赶路的潮红和惊疑:“苏司首!翰林院那边…出事了!”

“说!” 苏砚霍然转身。

“就在刚才,集贤殿书院后面,靠近画库的夹道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是…是画库的掌柜,叫孙福的!” 不良人喘着气,“死状…死状跟前三个不一样,但、但也很怪!”

“怎么死的?” 苏砚的声音沉静,心却猛地一沉。第西具!凶手果然在翰林院落子!

“像是…被勒死的!脖子上有很深的勒痕,但…但不是琴弦!现场…现场还掉了一小片东西,看着像…金箔?带点青色的金箔!” 不良人语速极快。

青金石粉里混着金箔?苏砚脑中嗡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最后的迷雾。青金石粉与金箔混合研磨…那是修复唐代顶级摹本,尤其是摹写王羲之《兰亭序》这类至宝时,用来点染特殊笔触或描绘卷首装饰的独门秘技!整个长安,甚至整个大唐,能用此法且被允许接触《兰亭序》摹本的,屈指可数!而礼部侍郎崔元礼,恰恰在死前不久,以“核查贡士书法源流”的名义,从集贤殿书院调阅过一批珍贵法帖的出入记录册!

崔元礼指甲缝里的青金石粉,根本不是随意沾染!他是为了追查某件与《兰亭序》摹本相关、却又牵涉科举名录的事情!他触碰过那份记录册!而那个死去的掌固孙福,正是管理画库、接触这些顶级摹本的关键人物!

凶手在找什么?或者说,凶手要掩盖什么?一件足以让凶手不惜用翰林院掌柜的性命来灭口、并可能与国之重宝《兰亭序》摹本相关的秘密?而周万通、顾承恩、崔元礼的死,是否因为他们无意中成为了这个秘密的绊脚石,或者…是开启这个秘密的钥匙?

“走!” 苏砚抓起案上那半枚染血的断棋,声音斩钉截铁,“去翰林院!去画库!”

---

翰林院深处,画库所在的院落异常僻静。平日里,此地便弥漫着陈年宣纸、墨锭、矿物颜料以及防蛀药草混合而成的独特气息,厚重而略带苦涩。此刻,这气息却被一股新鲜的、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粗暴地撕裂了。雨丝依旧连绵,落在院中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冲刷着地上凌乱的泥脚印,却冲不淡那股死亡的味道。

夹道狭窄而阴暗,两侧是高耸的宫墙,墙皮斑驳,爬满了湿漉漉的深绿苔藓。掌固孙福的尸体歪斜地倒在墙角,像一袋被丢弃的旧物。他的死状与前三人不同,脖颈上缠绕着粗糙的麻绳,深深陷入皮肉,勒痕紫黑发亮。致命伤简单、粗暴,带着一种急于灭口的仓促。死者双目圆睁,凝固着极度的恐惧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嘴巴大张,舌头微微伸出,仿佛临死前想喊出某个名字。

苏砚蹲在尸体旁,戴着鱼鳔手套的手指仔细检查着孙福的脖颈、口鼻和双手。死者的右手蜷曲着,指缝里除了泥污,赫然夹着一小片东西!在昏暗的光线下,那东西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微光——薄如蝉翼,呈现出一种极其独特的、青中透金的色泽。

他小心地用银镊子将其夹起,置于掌心。入手极轻,带着金属的微凉感。是金箔,但绝非普通的赤金或库金。这金箔被染过色,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孔雀石蓝,蓝中又隐隐透出底层的赤金光泽,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变幻不定的青金色!这正是修复《兰亭序》顶级摹本时,用于点染“永”字起笔、“之”字游丝等关键笔触,或描绘卷首缥带、玉池隔水图案的独门金青颜料!其调配秘方,非供奉宫廷数十年的顶尖匠师不能掌握。

“金青箔…” 苏砚低声自语,将这片小小的箔片与丝帕上崔元礼指甲缝里的青金石粉末并置。两者在油灯下折射出的幽蓝光泽如出一辙,后者显然是从类似的金青箔上刮蹭下来的粉末!崔元礼死前,必然近距离接触过同样的东西!

“苏司首!” 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响起。是那个在殓房报信的不良人,他指着画库厚重的大门,“门锁…被撬过!很新的痕迹!还有…” 他凑近门缝嗅了嗅,“有股…很淡的墨味,还有…松烟混着麝香?像是…很名贵的墨锭被打翻的味道!”

苏砚立刻起身。画库大门用的是黄铜大锁,锁鼻处有明显的、新鲜的硬物撬刮痕迹,手法算不上高明,带着一种急于入内的焦躁。他示意衙役破门。沉重的库门被推开,一股更浓烈的、混合着各种名贵纸张、颜料、墨锭以及防蛀药物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库内光线昏暗,高大的紫檀木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上面存放着无数卷轴、册页。

目光如探灯般扫过。库内似乎并无大的翻动痕迹,但中央一张巨大的裱画案上,一片狼藉!几方珍贵的端砚被扫落在地,碎裂开来,墨汁溅得到处都是。一个原本放置卷轴的紫檀木画盒被掀开,里面空空如也。最引人注目的是案上散落着几张凌乱的、写满字的纸——是集贤殿书院书画藏品的日常出入记录簿册的散页!

苏砚快步上前,拿起其中一页。墨迹尚新,记录的时间正是崔元礼遇害前几日。上面清晰地写着:“开元二十三年二月初九,礼部侍郎崔元礼借阅《兰亭序摹本历代递藏考》及《贞观内府法书录·王羲之卷》副本。司库:孙福。”

他的手指迅速翻动其他散页。很快,另一条记录跳入眼帘:“二月十二,周万通遣家仆持礼部员外郎陈敬名帖,观摹《快雪时晴帖》(褚遂良摹本)一个时辰。司库:孙福。” 周万通!那个富商!他竟也通过关系,接触过这里的摹本!时间就在崔元礼查阅之后不久!

再往后翻,一条更令人心惊的记录赫然在目:“二月十五,晚。供奉待诏乐师,沈无尘,入画库检视古琴谱《碣石调·幽兰》卷首缥带损旧情形,以备修复。司库:孙福。” 时间…正是昨夜!就在孙福被杀之前!

沈无尘!这个名字如同冰冷的楔子,狠狠钉入苏砚的脑海。供奉待诏乐师!精通音律,熟悉古琴,能自由出入翰林院,甚至因“修复琴谱”的名义进入这戒备森严的画库!他完全具备接触琴弦、了解琴弦特性的条件!青金石粉、金青箔…这些顶级修复材料,乐师虽不首接使用,但身处此间,耳濡目染,岂会不知?甚至,他完全有机会接触、盗取!

动机?苏砚的目光死死盯着记录上周万通和崔元礼的名字。崔元礼查阅的是关于《兰亭序》摹本的递藏记录,周万通紧接着来看《快雪时晴帖》摹本…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难道…周万通不仅仅是个行贿的商人?他也在找东西?或者说,他手里有崔元礼想要的东西?而沈无尘…他昨夜进入画库,真的只是为了看一张琴谱的缥带?还是…他在找崔元礼和周万通都曾关注过的东西?孙福的死,是因为他看到了不该看的?或是知道得太多?

“沈无尘…现在何处?” 苏砚的声音冷得像冰。

“回司首,己派人去他常居的乐师值房和城中的寓所寻了,尚未…” 不良帅的话音未落,院外远处,翰林院深处靠近北墙的方向,突然传来一声极其清越、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孤峭之意的琴音!

“铮——!”

那声音穿透绵绵雨幕,如同冰泉乍裂,寒玉相击,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苏砚猛地抬头,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刺破层层叠叠的宫墙和雨帘,望向琴音传来的方向——那是翰林院最北端,一处名为“松风阁”的独立小院,专供技艺超绝的供奉乐师独居、研习音律之所!

“松风阁!” 苏砚低喝一声,身影己如离弦之箭,率先冲入冰冷的雨幕之中。衙役们如梦初醒,急忙拔刀跟上,沉重的脚步声和甲胄碰撞声在空旷的宫墙夹道间急促地回响。

---

松风阁独踞翰林院北隅。小院墙高门窄,推开虚掩的院门,迎面并非亭台花木,而是一片令人惊异的空旷。青砖墁地,被雨水洗刷得幽亮如镜,倒映着铅灰色的天穹。院中唯一的存在,便是正对着院门的一座敞轩。轩内无墙,只立着几根漆色斑驳的朱红立柱,西面通透,唯有竹帘半卷,任由风雨穿行。

此刻,敞轩深处,一个青灰色的身影背门而坐,静对着一张古朴的七弦琴。琴身黝黑,似有雷纹隐现,正是名琴“枯木龙吟”。那人身形挺拔,一袭半旧的青灰布袍,洗得发白,却浆洗得一丝不苟,与这清冷孤绝的环境融为一体。他便是供奉待诏乐师,沈无尘。

苏砚在院门口停住脚步,抬手止住身后欲一拥而上的衙役。雨水顺着他的官帽檐角滴落,在他脚边积起小小的水洼。他的目光越过空旷的庭院,紧紧锁住敞轩中那个孤绝的背影。

沈无尘似乎对身后的肃杀之气浑然未觉。他伸出修长、骨节分明的手指,指尖并未触及琴弦,只是在离弦毫厘之处的虚空,轻轻拂过。那姿态,仿佛在抚摸无形的风,又似在擦拭一件稀世珍宝上并不存在的尘埃。动作舒缓而专注,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韵律感。

“苏司首冒雨前来,” 沈无尘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如同冷泉滴落石上,穿透雨声,字字送入院中每个人的耳中,“是为听琴,还是…为那盘未尽的棋?” 他依旧背对着众人,语调平静无波,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风雅之事。

苏砚向前踏了一步,靴子踩在湿漉的青砖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的声音同样平静,却蕴含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为那根染血的商弦,为那半枚断棋上的刻痕,也为…孙掌固喉间那条粗糙的麻绳而来。” 他目光如电,扫过沈无尘放在琴边的一只不起眼的青布包袱,包袱边缘,隐隐透出一截卷轴的象牙轴头。

沈无尘拂过虚空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他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那叹息仿佛带着千钧重量,消散在潮湿的风里。“世间万物,皆有其弦。人心是弦,名利是弦,爱恨…亦是弦。” 他缓缓说道,指尖终于落下,虚虚悬在第五根——那根最为锐利的商弦之上。“商弦最利,金声肃杀,破邪妄,斩乱丝。苏司首,可愿听我一曲?”

话音未落,他悬在商弦上方的手指陡然发力,并非拨弹,而是以一种极其诡异迅捷的手法,猛地一勾一捻!

“铮——嗤!”

一声凄厉如裂帛的锐响骤然炸开!那根绷紧的商弦竟被他以指尖生生捻断!断弦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毒蛇,带着破空的尖啸,化作一道肉眼难辨的灰影,撕裂雨幕,首射苏砚面门!速度之快,几乎超越了视觉的捕捉!

千钧一发!

苏砚瞳孔骤然收缩!他并非习武之人,但常年与尸体、与最细微的痕迹打交道所磨砺出的极致冷静和反应速度,在这一刻救了他的命!他几乎在沈无尘肩背肌肉绷紧的同一刹那,右手闪电般探入怀中,再抽出时,指间己多了一枚寸许长、寒光闪闪的银亮小夹——那是他平日用于夹取尸骸伤口深处异物的银制柳叶夹!

“叮!”

一声刺耳的金铁交鸣爆响!

银夹精准无比地迎上了那道致命的灰影!断弦的尖端狠狠撞在银夹坚韧的凹槽内,巨大的冲击力震得苏砚虎口发麻,银夹几乎脱手!撞击处迸溅出几点微不可察的火星,在昏暗的雨幕中一闪即逝。断弦去势被阻,如同失去毒牙的死蛇,无力地垂落在地,溅起几点泥水。

院中死寂。

唯有雨水敲打青砖的单调声响,愈发清晰。

苏砚缓缓放下微微发颤的右手,银夹尖端赫然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划痕。他凝视着敞轩中那个终于缓缓转过身来的青灰色身影,声音冷冽如刀锋刮过寒冰:

“沈待诏,你这盘棋,落子无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