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 第二百三十三章 钦点学子

第二百三十三章 钦点学子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作者:
醺浅月
本章字数:
6108
更新时间:
2025-07-04

第二百三十三章 钦点学子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就来到了文华殿。今天要面试的考生比昨天还要多,他必须打起精神来。

“殿下,第一位考生已经在外等候。”太监轻声禀报。

朱慈烺的目光在案头厚厚的考卷上扫过,连轴转的阅卷工作让他感到些许倦怠,但每每看到优秀的答卷,总能让他精神一振。

“传雷少安。”

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缓步而入。他面容清秀,举止从容,但眼神中隐约透着一丝紧张。

“学生雷少安,叩见太子殿下。”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朱慈烺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在雷少安身上停留片刻。这个天津学子,不仅是卫国勇士出身,更难得的是有真才实学。斯文儒雅的外表下,透着一股子坚韧劲儿。

“你的答卷我看了,”朱慈烺拿起桌上的一份考卷,“尤其是关于"清流物议如何为国所用"这道题目,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雷少安微微躬身:“学生不敢贪功。”

朱慈烺仔细看着手里的考卷。这次面试共设四道题目:清流物议、官屯军田管理、民团练勇招募以及商税关税征收。每位贡士可任选作答,选得多答得好,自然名次就高。

“少安,”朱慈烺忽然开口,“你选答清流物议这道题,想必是有所用意?”

雷少安抬头,目光坚定:“回太子殿下,学生愿做殿下的传声筒!”

朱慈烺嘴角微扬。这小子懂事,直接表明要做太子党羽。也是,一个天津人,在云陵没有根基,虽然挂靠在安州,但也不过是为了领取职田罢了。要想在官场立足,自然得抱紧太子这条大腿。

“好!”朱慈烺站起身来,负手而立,“你既有才学,又是义从出身,本宫就赏你一个功名在身,名列第四甲!”

“学生恭谢太子殿下鸿恩!”雷少安连忙跪地叩首。

朱慈烺缓缓开口:“起来说话。不过有件事你得清楚,这份功名可是能跟你一辈子,只要不犯大错就保得住。但官职可就没这么稳当了。”

雷少安站起身,神色凝重地听着。

“从崇祯十八年起,文官要实行试官制和末位裁汰制。”朱慈烺转过身,目光如炬,“试官制就是先用三个月,期满后由吏部会同上官考核。合格者方能晋升为正式官职,享受全额俸禄。试用期间只发半俸。”

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至于末位裁汰……”朱慈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每年考核,评为下下者要降级。无级可降便要遭受裁撤!而且每十个官员中,必有一个要评为下下。”

雷少安额头渗出冷汗,这官当得比他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当然,”朱慈烺话锋一转,“克难伯爵以上的功臣,或是地方蓬莱不在此列。主要是针对新入仕的官员,包括克难新军中的中低级军官、登莱恩科出身的中枢官员、监政院御史,以及崇祯十七年九月后入仕的官员。”

他走回案前,拿起一份文书:“老官老办法,新官新办法。不过新官也有新待遇。你这一身功名来头不小啊,从七品官衔,每月俸禄二十两,另有三百亩职田。”

雷少安眼前一亮,这待遇确实远超预期。

“安州虽在河北,也算得上是块繁华之地。这三百亩职田一年能有百余石白米进项。加上俸禄,年入五百余两,也算优渥了。”朱慈烺继续说道。

“少安,你可满意?”

“满意!学生叩谢太子殿下圣恩!”

“既如此,本宫就给你这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衔。”朱慈烺提笔在卷子上写下任命。

“这……”雷少安一时愣住。

朱慈烺解释道:“如今官制改革,庶吉士已非昔比。你要去东林总会任职,得先挂个朝廷官衔。具体职责容后再说,你先去吏部领凭,下月初一开始试用。”

“臣,领旨谢恩。”雷少安俯首,领旨依言退下。

看着雷少安离开,朱慈烺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翻开名录,继续审阅下一位考生的资料。

殿外,戚元弼、徐尔默和阎应元三人正踌躇不前。

“进去吧。”戚元弼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徐尔默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十字架,那是他从小就有的习惯。阎应元则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衣襟,生怕有半点不妥。

踏入殿中的瞬间,一股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朱慈烺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正在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三位贡士。

“参见太子殿下!”三人齐声行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免礼。”朱慈烺微微抬手,示意三人起身。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朱慈烺的目光在三人身上逐一扫过,每一个都让他感到满意。戚元弼身为戚继光后人,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徐尔默虽然信奉天主教,但对西学的了解却是难能可贵;至于阎应元,那份藏在儒雅外表下的血性,正是他所需要的。

“三位都是难得的人才。”朱慈烺开口打破沉默,“本宫已经决定让你们名列二甲。”

三人脸上都露出喜色,但很快又平复下来。他们都知道,太子召见绝不会只是为了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果然,朱慈烺话锋一转:“不过,想要真正成为国之栋梁,还需要经过一番历练。”

徐尔默眨了眨那双圆润的眼睛,忍不住问道:“不知殿下有何指教?”

“本宫新设了两所学堂。”朱慈烺站起身,在殿中缓缓踱步,“一所明智堂,一所武略堂。徐爱卿精通西学,本宫准备让你去武略堂。”

“武略堂?”徐尔默一愣,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胸前的十字架,“可是臣……”

“怎么,刚才不是说愿意听从安排吗?”朱慈烺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徐尔默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支支吾吾道:“臣……臣不会打仗。”

朱慈烺看着他那副模样,心中暗笑。这个虔诚的教徒,看来是真的害怕上战场。

“放心,本宫不会让你上战场。”朱慈烺走到徐尔默面前,“你去武略堂主要是学习西洋军学,把所学记录下来,编写成教材。”

听到这个解释,徐尔默明显松了一口气:“多谢殿恤,臣遵命。”

朱慈烺又将目光转向阎应元和戚元弼:“你们二位虽是文臣,但都出身军籍。现在国家需要像孙文正、卢文忠这样的人才,你们可愿意?”

“臣愿意!”两人异口同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朱慈烺满意地点头:“不过,本宫不希望你们像他们那样为国捐躯。本宫要的是能打胜仗的将领。所以,你们也要去武略堂学习。等学成之后,本宫会给你们各自一个营的兵权。”

阎应元和戚元弼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