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 第二百三十二章 税收重新分配

第二百三十二章 税收重新分配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作者:
醺浅月
本章字数:
6144
更新时间:
2025-07-03

第二百三十二章 税收重新分配

他站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除了官田,松江地方的商业税收同样可以进行分配。关税、盐税归朝廷,过税、住税、酒税、契税由地方和朝廷分成。以松江之富,每年分到十几万两银子不在话下。”

他突然停下脚步,环视众人:“在朝和外府任职的松江官员,必然能获得额外的丰厚收入。诸位觉得,这样的条件,能否在松江寻到足够的人才为国效力?”

堂内众人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这待遇,确实

“殿下高见。”黄宗羲抚须赞叹,“如此一来,既能收回绅权,又能笼络人心,实在是高明之策。”

一旁的张岱突然开口:“不过,此策也有隐忧。”

众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他。张岱整理了下思绪:“若是地方官员俸禄太高,会不会反而助长他们的气焰?到时候又是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

“说得对。”朱慈烺点头,“所以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他转向众人:“比如,可以设立巡查使,定期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政绩好的加俸升迁,政绩差的降俸罢官。”

“还可以实行轮调制度。”一直沉默的方以智突然开口,“让官员定期调任,避免在一地盘踞太久。”

朱慈烺眼前一亮:“好主意。”

他继续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监察体系。让御史、科道官员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只会空谈清议。”

东林党的文人们个个正襟危坐,却掩饰不住眼中的炽热。提高官员俸禄足以让任何人心动不已。有人不自觉地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有人的手指在衣袖下微微颤抖。

“诸位。”朱慈烺的声音不疾不徐,“朝廷养廉的银子,自然是要给有本事的人。”

他轻轻敲了敲面前的檀木案几,清脆的声响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堂内顿时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轻微起来。

“不过,这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朱慈烺缓缓起身,丝绸衣袍发出轻微的窸窣声,“从今以后,做官不再是进士、举人的专利。只要有真本事,哪怕是个吏员,也能当官。”

这话一出,立时在堂内激起千层浪。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有人面露喜色,更多的人则是面色大变。特别是那些靠科举入仕的老臣,更是坐立不安。

“殿下此言当真?”一个身材清瘦的文士站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

朱慈烺微微一笑:“自然当真。不过,本宫也要提醒诸位一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希望,又埋下了警告。站在一旁的魏藻德暗暗点头,这位太子殿下的手段,比他想象中还要老练。

堂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说到底,朝廷要的是能办事的人。”朱慈烺继续说道,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举人可以做官,有一技之长的也可以做官,在地方上有名望的更可以做官。”

这话说得,让在场的人,特别是那些原本觉得仕途无望的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不过……”朱慈烺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这些都要建立在为国为民的基础上。”

堂下众人连连点头,此时此刻,就算要他们上刀山下火海,恐怕也会有人愿意。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人无法抗拒。

魏藻德见时机已到,立刻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在大堂中回荡:“诸位,太子殿下的心意,想必大家都已明白。我东林党向来以天下为己任,如今正是我等效力的时候。”

纪坤站在人群中,眉头紧锁。他很清楚,一旦东林党改制,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东林党了。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又有几人能够抵挡得住?

“我建议,设立南京总会安州府分会。”魏藻德继续说道,“总会由三君七子共同执掌,分会则要服从总会号令。”

这话一出,立刻在堂内掀起轩然大波。大家都看得出来,这已经不是在商量,而是在通知。

朱慈烺站在上首,看着下面议论纷纷的众人。他知道,这些人终究还是被利益打动了。

只要有了这个组织,再加上高官厚禄的诱惑,云陵的士绅就再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至于那些不愿意配合的,自然有的是办法收拾。

“诸位。”朱慈烺轻轻抬手,顿时安静下来,“本宫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是饱读诗书的君子。今日之事,关系到国运。还望诸位以大局为重。”

这话说得极有水平,既给足了面子,又点明了事情的重要性。魏藻德见状,立刻接过话头:“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位表个态吧。赞同者请起立。”

一时间,堂内寂静无声。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第一个站起来的人。

终于,有人站了起来。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很快,大半的人都站了起来。剩下的人面色各异。

朱慈烺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盘算。云陵的士绅,终于被他驯服了。从今以后,这片富庶之地,就要成为他最坚实的基本盘。

“既然诸位都已表态,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事宜了。”魏藻德的声音再次响起,“总会的人选,本官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开始一一宣读。每念到一个名字,那人就会站起来,向朱慈烺行礼。这些人都是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能力和声望都不容置疑。

但是,他们的眼神却各不相同。有人充满期待,有人忧心忡忡,还有人眼中闪过一丝不甘。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被朱慈烺尽收眼底。

“本官相信,有这些贤达之士共同执掌总会,必定能让东林党焕发新的生机。”魏藻德说完,转身向朱慈烺行礼。

朱慈烺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不过,本宫还要再强调一点。”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朝廷给予的,朝廷也能收回。希望诸位谨记在心。”

这话说完,堂内的气温似乎又降低了几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赤裸裸的警告。

“臣等明白。”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整齐划一,却透着几分无奈。

这场特殊的殿试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

朱慈烺揉了揉发涩的眼睛,今天面试了二十多位贡士,能留下的也就十八九人。这些人将是他未来改革的重要助力,每一个都不能选错。

殿外的天色渐暗,宫灯已经点燃。远处的武英殿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想必是崇祯又在和后妃们玩乐。自从他接手朝政后,崇祯确实轻松了不少。

回到寝宫,四位选侍已经准备好了晚膳。案几上摆着各式精致的菜肴,香气四溢。但朱慈烺却没什么胃口,他的心思还停留在今天的殿试上。

这次的改革,不仅仅是在选拔人才,更是在为将来废除举人制度做准备。所以在选人这一环节上,他必须慎之又慎。

“殿下,汤要凉了。”一旁的选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朱慈烺回过神来,端起碗筷。明天还要继续面试,他需要保持充沛的精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