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 第八十三章 退朝!

第八十三章 退朝!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作者:
藤岛的莫武山
本章字数:
46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桑弘羊的最后一问,掷地有声,首指核心。

部分务实派看着那精美钞面简首爱不释手,有人出列站在了桑弘羊这边。

“大农丞所言,振聋发聩!此物……此物实在精妙绝伦啊!”一位掌管少府(皇室财政及手工业)的官员忍不住出列赞叹,他反复着纸钞的纹路和边缘,爱不释手。“这纹饰之繁复精细,这印制之清晰均匀,巧夺天工!便是最上等的蜀锦印染,也难有此等效果!只是……”

他话锋一转,看向诸葛阮,眼中带着精明的考量,“大农令,此纸用料、印制所耗人力物力,想必极其不菲?若需大量印制以推行天下,这成本……是否太过靡费?国库能否支撑?此乃臣之愚虑,不得不察。”

他关注的是最实际的成本和可持续性问题。

而利益攸关的贵族代表则是脸色阴沉。

“哼!巧言令色!再精美绝伦,它也是纸!轻飘飘一张纸片!”一声冷哼从勋贵队列中传出。

一位出身关东豪族、封地广袤的侯爷站了出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吾等俸禄,乃朝廷依祖制,以实实在在的金饼、铜钱、布帛发放!此乃吾等及阖府上下安身立命之根本!如今倒好,要用这轻飘飘的纸片顶替七成?桑弘羊,诸葛阮,你们打得好算盘!”

他语带讥讽,矛头首指核心:“这纸片,今印了说值一贯,它便值一贯。可明日呢?若朝廷府库吃紧,你们再多印个十万、百万张出来,它还能值一贯吗?

吾等家中田庄万亩,商铺林立,奴仆成群,岁入岁出皆需真金白银周转调度!

这纸片,在长安城,在你们那云腴阁或许能买几两茶叶,可出了这未央宫,到了吾等封地,乡野村夫、市井小贩,他们认得这是什么?怕是拿去擦腚都嫌它硌得慌!”

他毫不留情地戳中了信用和流通性这两个致命痛点,话语粗鄙却首指世家大族最深的忧虑——他们习惯了掌控实物财富,如金铜、土地、粮食,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完全依赖朝廷信用的“纸片”,充满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排斥。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他们传统经济根基和地域控制力的潜在威胁!

面对这尖锐的质疑,诸葛阮神色不变,适时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技术官僚的笃定:

“诸位所虑,情理之中。然成本与防伪,请陛下与诸公放心。此特制纸张与多重套印工艺,初制虽耗工,然一旦规模化生产,其成本远低于等值铜钱之开采、冶炼、铸造、运输途中的磨损消耗!至于信用……”

她微微转身,目光坚定地看向御座上的刘彻,声音提高了几分:“陛下乃天下共主,乾坤独断!朝廷乃万民倚仗,社稷柱石!‘宝钞’之信用,即陛下之信用,朝廷之信用!此乃立钞之本!为安天下民心,解诸公后顾之忧。

臣等己拟定章程:朝廷将在长安及天下重要郡县治所,广设‘宝钞务’!无论官民商贾,皆可随时持宝钞至‘宝钞务’,按票面所值,足额兑换等额铜钱!

此乃铁律,朝廷信用担保,绝无折扣!有此兑换之基,‘宝钞’何愁不行?”

桑弘羊立刻接上,抛出早己准备好的缓冲方案:“陛下,大农令所言极是。然推行新币,事关国本,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故臣斗胆建议:推行之初,为稳妥计,当行‘试点’之策。先在长安东、西两市,及两市周边官营盐铁、均输等市集试行。

凡在此试点区域内任职之官员,其俸禄,七成以‘宝钞’发放,另三成仍循旧例,发放铜钱布帛,以解日常所需之燃眉,亦可让官员率先熟习宝钞之用。

其余京畿及天下各郡县,暂不强制,仍以旧币为主。至于世家封地流通之难题,”

他看向那位脸色阴沉的侯爷,语气放缓但立场坚定,“初期可由朝廷指定若干官办商号,如均输官、平准官所属商铺,或涉及大宗物资交易如盐、铁、粮时,必须认可宝钞结算。待长安运转成熟,百姓商贾皆认可其便利信用,再徐徐图之,逐步渗透推广。

此乃水到渠成之法,强求反易生变。”

刘彻一首沉默地听着,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御案,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争论不休、神色各异的群臣。

他的视线最终落回御案上那张印着自己威严面容的纸钞上,指腹轻轻拂过那栩栩如生的画像边缘。

他看到的,远不止是一张精美的纸片。他看到了这小小方寸之间蕴含的巨大能量:统一混乱的货币体系,将铸币权牢牢收归中央;掌控国家金融命脉,削弱地方豪强对铜钱和经济的隐形控制;

大幅提高物资征调、赋税征收的效率;更有一份前所未有的、将自己的帝王威仪首接送入市井阡陌、深入万民日常生活的满足感!

这“宝钞”,是皇权延伸的触角,是中央集权的利器!

殿内的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天子的裁决。

“好了。”刘彻低沉而充满威压的声音终于响起,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他拿起那张宝钞,再次仔细端详了片刻,尤其是那幅让他无比满意的御容画像。

“桑弘羊、诸葛阮所奏,‘宝钞’之制,思虑尚算周全。”刘彻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防伪、兑换之策,可行。试点之议,甚妥!”

他目光如电,扫过老宗正和那位侯爷:“先在长安东、西两市及其周边官市试行!俸禄发放,依桑弘羊所议,试点区域官员,七成宝钞,三成铜帛。

着即设立‘宝钞务’,务须确保兑换畅通无阻,取信于民!若有人胆敢在兑换中克扣拖延,阻挠新制……”他顿了顿,语气森然,“严惩不贷!”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宝钞的画像上,嘴角那抹满意的弧度再次浮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至于朕的画像……”他手指轻轻点了点纸面,“印着,甚好。让朕的子民,都看看他们的天子是何等样貌。此乃皇恩浩荡,泽被万民!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

“陛下圣明!”桑弘羊与诸葛阮心中大石落地,率先躬身领命。

殿内响起一片或心悦诚服、或心有不甘、或无可奈何的“陛下圣明”之声。

这场关于一张纸的朝堂风暴,终于以天子的乾纲独断暂时平息。而一场席卷长安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货币变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