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看着刘备等人的反应,心中暗忖:“这刘备倒也识趣。”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诸葛亮,说道:“诸葛先生,朕观如今这天下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朕甚是忧心。不知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躬身行礼,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陛下,臣以为当今天下,虽诸侯割据,但汉室仍为正统。曹操势力渐强,其野心勃勃,不可不防;孙权据有江东,根基稳固,亦不可小觑。我等当以荆州为根基,广纳贤才,发展民生,扩充军备,以待时机。”
刘辩再次说道:“诸葛先生,朕深知如今局势艰难,朕急需像你这样的贤才相助。朕之前多次下诏,让你回朝,为何你一直推脱?”
诸葛亮神色从容,说道:“陛下,臣并非推脱。实是臣认为,在此时机,臣留在荆州,更能为大汉做出贡献。荆州之地,物产丰富,人才辈出,臣在此地,可更好地推行新政,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刘辩听了,心中有些不悦,说道:“诸葛先生,朕乃天子,朕的旨意不容违抗。朕希望先生能顾全大局,入朝为官,为朕分忧。”
诸葛亮依旧冷静,说道:“陛下,臣深知陛下的期望。但臣有自已的考量,臣希望陛下能理解。”
刘辩脸色一沉,说道:“诸葛先生,你莫要再找借口。朕给你机会,是看重你的才能,希望你能为朕效力。你难道不知,朕如今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你的智慧和谋略来帮助朕解决?”
诸葛亮说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处境。但臣以为,如今朝廷虽有困难,但也并非毫无转机。陛下当以稳定民心为重,推行仁政,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同时,陛下可加强与各地诸侯的联系,分化他们的势力,为朝廷争取更多的支持。”
刘辩听了,眉头紧皱,说道:“诸葛先生,你的话虽有道理,但朕需要的是你能亲自入朝,为朕出谋划策。你留在荆州,朕总觉得不踏实。”
诸葛亮说道:“陛下,臣深知陛下的担忧。但臣在荆州,也能时刻关注朝廷的动向,为陛下提供建议。而且,臣在荆州还有一些事情尚未完成,还望陛下能再给臣一些时间。”
刘辩怒声道:“诸葛先生,你不要再拖延了。朕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必须入朝,否则后果自负。”
诸葛亮见刘辩如此坚决,心中无奈,但也只能点头道:“陛下,臣遵命。”
刘辩这才稍稍满意,说道:“好,朕期待你的到来。”
宴席散去,刘辩在太守府中踱步沉思。
他虽迫使诸葛亮答应入朝,但心中仍有些许忧虑,担心诸葛亮只是权宜之计。
此时,刘表上前说道:“陛下,臣已命人准备了住处,陛下可在此稍作休憩,荆州还有些地方值得陛下一览。”
刘辩微微点头,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住处。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太守府的庭院中。
刘辩用完早膳后,便决定在城中巡视一番。
他带着吕布及几名侍卫,漫步在荆州的大街小巷。
街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间尽显这座城池的繁华。
他时而驻足,看看那些新鲜的玩意儿,时而与百姓交谈几句,好不热闹。
然而,时光匆匆,刘辩离开荆州。
刘表带着一众官员前来送行,刘辩对刘表说:“刘太守,你治理荆州有功,望继续努力,为朝廷稳定一方。”
刘表恭敬地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刘辩告别刘表后,便率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桂阳的路途。
刘辩一行沿着蜿蜒的官道向桂阳进发,一路上山水如画,但刘辩却无心欣赏。
行至一片茂密的山林附近,突然一阵嘈杂的呼喊声打破了旅途的宁静。
只见一群凶神恶煞的土匪从山林中冲了出来,个个手持利刃,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为首的土匪头子满脸横肉,大声喝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吕布见状,怒目圆睁,上前一步,大声回应道:“大胆狂徒,竟敢阻拦圣驾,你们可知这是大罪!”
刘辩心中虽有些紧张,但仍保持着天子的威严,说道:“朕乃大汉天子,你们若现在退去,朕可饶你们不死。”
土匪头子却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天子不天子,在这乱世,钱财才是最重要的!”说罢,便指挥着土匪们向车队冲了过来。
吕布见状,挥舞着方天画戟冲入敌阵。
刘辩看着眼前的混战,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哼!小小蟊贼,竟敢在朕面前放肆,今日便让你们见识见识朕的厉害!”
说罢,他手持 AWM,眼神中透着杀意。
他瞄准土匪头子,就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之时,扳机扣动,“砰!”的一声巨响,子弹如同一道闪电般飞驰而出,瞬间贯穿了土匪头子的胸膛。
土匪头子瞪大了双眼,满脸的惊愕与恐惧,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扬起一片尘土。
这突如其来的强大威力让土匪们惊恐万分,手中的武器也开始瑟瑟发抖。
“这……这是什么妖法?”
“快跑啊,这太可怕了!”
土匪们惊慌失措地呼喊着,纷纷转身想要逃离。
刘辩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他冷冷一笑,说道:“想跑?没那么容易!”
接着,他再次扣动扳机,一颗颗子弹精准地射向逃窜的土匪。
每一声枪响,都伴随着土匪的惨叫和倒下的身影。
吕布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
不多时,土匪们便被杀得片甲不留。
刘辩看着满地的尸体,他对吕布说道:“上路。”
吕布抱拳应道:“是!”
刘辩一行继续前行,终于抵达了桂阳城外。
只见桂阳城城墙高大,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士兵零零散散。
刘辩命人上前通报,表明自已的身份。
城楼上的守将听闻是皇帝驾临,急忙打开城门,随后桂阳太守赵范匆匆出城迎接。
赵范身着官服,一路小跑至刘辩面前,扑通一声跪地,高呼:“微臣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罪该万死!还望陛下恕罪!”
刘辩看着跪地的赵范,脸色冷峻,并未立刻让他起身。他缓缓说道:“赵太守,你可知朕这一路前来,竟遭遇这等土匪滋扰。这桂阳城外,竟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人,你这太守之责,怕是难辞其咎啊!”
赵范听了,吓得额头冷汗直冒,连忙磕头道:“陛下恕罪,微臣实在不知这伙土匪竟猖獗至此。定是微臣平日里疏忽了周边的巡查,才让这些贼人有了可乘之机,还望陛下开恩。”
刘辩看着磕头如捣蒜的赵范,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赵太守,朕此次暂且饶你这一回。但你需铭记,这桂阳的安稳关乎大汉的南疆局势,绝不可再出现此类疏忽。”
赵范一听,如蒙大赦,连忙再次磕头谢恩:“陛下宽宏大量,微臣感激涕零。微臣定当全力以赴,加强桂阳的治理,绝不再让陛下担忧。”
刘辩微微点头,接着道:“朕会在桂阳停留一段时间,这段日子里,你要将桂阳的军政民政详情一一向朕禀报,不得有丝毫隐瞒。若能让朕看到你确实有能力且用心改善现状,之前的失职之罪,朕可既往不咎。”
赵范忙不迭地应道:“陛下放心,微臣定会将桂阳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告知陛下,并且按照陛下的指示,尽快整顿治安,恢复民生。”
随后,刘辩在赵范的引领下进入桂阳城。
城中百姓见皇帝驾临,纷纷在街道两旁跪地迎接。
进入太守府后,赵范立刻命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为刘辩一行接风洗尘。
赵范恭敬地说道:“陛下,一路舟车劳顿,还望陛下品尝一下桂阳的美食,略作休憩。”
刘辩微微点头,坐于主位。
在宴席间,赵范详细地向刘辩介绍了桂阳的军政民政和物产资源后,犹豫了一下,又说道:“陛下,臣家中还有一位寡嫂,她对桂阳的一些民俗文化颇为了解,若能请她前来为陛下讲解,或许能让陛下更深入地了解此地。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辩听后,便点头同意道:“既如此,那便请她前来吧。”
不多时,一位身着素色衣衫却难掩其秀丽容貌的女子缓缓走进宴席大厅。
她举止端庄,向刘辩盈盈下拜:“民妇见过陛下,愿陛下福寿安康。”
刘辩打量着她,心中暗忖这女子确实颇有姿色与气质。
赵范见状,连忙说道:“陛下,这便是臣的寡嫂,她向来聪慧,对桂阳的诸多事宜都知晓一二。”
刘辩看着眼前的女子,脸上露出微笑,说道:“赵夫人请起,不必多礼。”
寡嫂缓缓起身,那柔弱的身姿和温婉的气质愈发引起了刘辩的注意。
她站在一旁,开始轻声讲述桂阳的民俗文化,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
刘辩听着,渐渐被她的讲述吸引,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
刘辩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寡嫂身上,心中对她的聪慧和见识颇为欣赏。
他说道:“赵夫人对桂阳的民俗了解得如此透彻,实在难得。”
赵范在一旁见刘辩对自已的寡嫂甚是喜欢,心中暗自盘算着。
若能借此机会讨好皇帝,对自已的仕途定是大有裨益。
酒过三巡,刘辩对赵范说道:“赵太守,你这寡嫂是个妙人啊。”
赵范连忙应道:“陛下谬赞,臣嫂能得陛下赏识,也是她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