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荆州受召,日夜兼程赶回皇宫复职。
此时,庞统正于内阁之中,眉头紧锁,来回踱步。
他那狭长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停下脚步,唤来亲信,在其耳边低语一番,亲信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殿门之外。
庞统派遣亲信后,便坐在内阁之中,看似镇定自若地处理着政务,但实则心乱如麻。
他深知诸葛亮的智谋远在自已之上,一旦其回到朝堂,必夺已之光芒,朝堂之上,自已恐再难有施展拳脚之地。
而此时,诸葛亮在赶回皇宫的途中,丝毫不知庞统的小动作。
对于刘辩成立的内阁,远离朝堂的诸葛亮也全然不知。
经过一番思索,庞统决定设宴邀请诸葛亮,一来是想探探诸葛亮的虚实,二来也想在表面上维持与诸葛亮的同僚之谊。
庞统命人精心准备了一桌宴席,派人前去邀请诸葛亮。
诸葛亮听闻庞统相邀,心中虽有些疑惑,但也并未多想,便欣然前往。
来到庞统府中,只见宴席之上摆满了珍馐美馔。
庞统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诸葛先生,一路辛苦,今日特备薄酒,为先生接风洗尘。”
诸葛亮微笑着回应:“庞士元客气了,亮多谢士元兄美意。”
两人入席后,起初只是寒暄了几句,谈论些荆州的风土人情和路途见闻。
但渐渐地,庞统便将话题引到了当下的天下局势。
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后说道:“诸葛先生,如今天下虽看似稍有安宁,但实则暗流涌动。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孙权在江东根基渐稳,我大汉欲图复兴,实非易事啊。”
诸葛亮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庞统:“庞士元所言极是,曹操势力强大,兵多将广;孙权据有江东地利,水军精锐,贤才云集。”
庞统见诸葛亮回应,心中暗忖,接着说道:“先生在荆州时日已久,想必对荆州之地的战略意义深有体会。荆州连接南北,交通便利,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先生在荆州这些时日,都忙于哪些事务呢?不知是否已有良策应对各方势力对荆州的觊觎?”
诸葛亮微微抿了一口酒,说道:“在荆州,亮深知根基稳固之重要,故而大兴土木,全力发展建设。首先便是着重修缮城墙,加厚加高,增强其防御能力,使荆州城如铜墙铁壁一般,能抵御外敌的强攻。”
庞统挑了挑眉,追问道:“仅修缮城墙怕是不够吧,曹操和孙权的兵力皆不容小觑。”
诸葛亮神色从容,继续说道:“自然不止于此。同时,还大力修建道路桥梁,促进荆州各地的交通往来。如此一来,不仅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与贸易,物资运输也更为便捷,一旦有战事发生,军队的调动与粮草的补给也能迅速及时。”
庞统微微点头,却又质疑道:“这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必然惊人,先生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诸葛亮轻摇羽扇,解释道:“亮召集了当地的能工巧匠,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荆州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再者,鼓励富商乡绅出资助力,以换取一定的政策优惠与名声。百姓们也深知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纷纷自愿参与劳作,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荆州。”
庞统心中暗忖,嘴上却说道:“即便如此,这也只是防御与基础建设,若曹操大军压境,先生又有何应对之策呢?”
诸葛亮微微仰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说道:“在涿县,亮有幸结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豪杰。刘备乃汉室宗亲,心怀复兴汉室之壮志,其为人宽厚仁义,在荆州百姓中颇有威望。关羽武艺高强,忠肝义胆,其青龙偃月刀威震四方;张飞勇猛无比,虽性急但重情重义,有万夫不当之勇。”
庞统听到此处,心中一动,问道:“那先生与他们相处如何?这些人又能为荆州带来何种助力?”
诸葛亮神色温和:“与他们相处,如沐春风。刘备对亮极为敬重,常与亮商讨天下大事,虚心纳谏。关羽和张飞起初对亮略有疑虑,但在相处过程中,逐渐认可了亮的能力与谋略,对亮的指令也能坚决执行。我以命他们带领荆州麾下的将士,参与的军事训练与城防巩固。”
庞统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如此倚重他们,那这荆州的军政大权,岂不是有大半落入他们手中?先生就不怕日后尾大不掉,难以掌控么?”
诸葛亮轻轻一笑,看着庞统:“庞士元多虑了。亮与他们共事,皆是以兴复汉室为共同目标。刘备等人一心报国,对大汉忠心耿耿,怎会有不轨之心?况且,在军政事务上,亮皆有妥善安排与制衡之法,确保各方势力平衡,共同为荆州的稳定与发展努力。”
庞统却不以为然,说道:“人心难测,先生还是需多加小心。先生此番归来,带着荆州的这股势力,怕是会引起不少人的猜忌。”
诸葛亮神色凝重:“亮只知一心为大汉效力,所做之事皆问心无愧。若有人因误解而产生猜忌,亮自会向陛下和诸位同僚解释清楚,表明心迹。在荆州的这些举措, 也得到了陛下的默许。陛下圣明,知晓荆州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亦明白发展荆州实力乃是当务之急。”
庞统听到此处,心中一惊,问道:“陛下竟如此支持先生在荆州的作为?”
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正是。陛下圣明,深知荆州的重要性,对亮在荆州发展建设、联合各方势力等事务皆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
庞统心中暗忖,看来诸葛亮在荆州的行动并非私自为之,且有陛下的支持,自已若是贸然坑他,怕是不妥。
他沉默片刻,又问道:“那先生此次归来,陛下可有新的旨意或嘱托?”
诸葛亮说道:“陛下期望亮能将在荆州的经验与智慧带到朝堂,全力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共商复兴大汉之良策。 ”
庞统微微点头,暗自寻思这和没说没啥两样。
庞统心中虽有些不屑,但脸上仍挂着笑容,说道:“先生身负陛下厚望,实乃我大汉之幸。先生之才智,天下皆知如今归来朝堂,定能如拨云见日,为这混沌局势带来清明。想那曹操、孙权虽狡诈多谋,然先生定能以奇谋妙计应对,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诸葛亮微微摇头,谦逊地说:“庞士元过誉了,亮不过是尽臣子本分,为大汉略尽绵薄之力罢了。这天下局势复杂,还需你我及诸位同僚齐心协力,方能有所作为。”
庞统却接着说道:“先生莫要谦虚,您在荆州发展建设,修缮城墙、兴修水利、促进交通,桩桩件件皆显非凡谋略与远见卓识。便是那训练军士、联合豪杰之举,也足见先生之能。若不是先生,荆州恐难有如今之安稳,更莫说为大汉保存这重要的根基了。”
诸葛亮微笑着回应:“庞士元,这荆州之事,非亮一人之功,乃是荆州百姓齐心协力,以及刘备等豪杰共同努力的结果。亮只是在其中引导协调罢了。”
庞统又端起酒杯,敬向诸葛亮:“先生之德,更是令人钦佩。能让百姓自愿参与建设,富商乡绅纷纷助力,此等凝聚人心之力,实非寻常人可比。庞某敬先生一杯,愿先生在朝堂之上,也能如在荆州一般,大展宏图,成就不世之功。”
诸葛亮也举起酒杯,说道:“庞士元,你我同朝为官,当相互扶持。亮也希望能与你携手共进,共同为大汉的复兴而拼搏。”
此时,宴席已接近尾声,庞统再次说道:“先生此次归来,定会引起朝堂众人的关注。庞某定会在旁协助先生,让先生尽快熟悉内阁事务,融入这朝堂氛围之中。”
诸葛亮起身告辞:“多谢庞士元的美意与款待,日后还望多多关照。”
庞统送别诸葛亮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心中暗忖:“这诸葛亮果然厉害,必须赶紧支走。”
诸葛亮回到住处,心中也隐隐觉得庞统的热情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