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酒徒
夜巡酒徒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夜巡酒徒 > 第5章 遇见夜归人2

第5章 遇见夜归人2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巡酒徒
作者:
橘子的倔强
本章字数:
5360
更新时间:
2025-07-06

自从发现“夜归人”后,我那条回朱家巷的路就拐了个弯。每天书店关门,蹬着我那辆嘎吱作响的自行车,穿过越来越熟悉的青石板巷子,目的地不再是那个憋闷的阁楼,而是那扇挂着啤酒瓶盖风铃的木门前。

酒馆的生意,用惨淡来形容都算客气。十次有九次,我停在对面巷口假装系鞋带,透过那扇蒙着水汽的玻璃窗往里瞄,昏暗的灯光下,常常只有老周一个人。

他要么是慢悠悠地擦着那些似乎永远擦不完的玻璃杯,杯壁在昏黄灯光下闪着幽光;要么就是坐在柜台后面那把吱呀作响的藤椅上,戴着副老花镜,凑得很近地看一本边角卷得厉害的书,或者在一个厚厚的、牛皮纸封面的本子上写写画画。

店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那个老式挂钟秒针走动的声音,咔哒,咔哒,单调又固执。只有门口那个风铃,偶尔被晚风吹动,瓶盖和辐条碰撞出沙哑的叮当,提醒着过路的人这里还开着门。

那个写着“转让”的纸片,在风吹日晒下越来越破旧,字迹也越来越模糊,像被遗忘的旧梦。

我每天路过,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确认它还在那里,心里说不出是庆幸还是别的什么。

大概是我这张脸在门口晃悠的次数太多了,老周终于注意到了我。

有一天傍晚,我刚在对面巷口停好车,准备例行“观察”,那扇木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周探出半个身子,稀疏的白发被风撩起几根,脸上挂着点温和的笑意,朝我招了招手。

“后生仔,老在外面看什么?进来坐坐嘛,请你喝一杯!”

我有点窘,推着车过去。

店里那股混合着木头陈味、淡淡酒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地方不大,几张原木色的旧桌子,几把高矮不一的凳子,一个长长的吧台,后面是摆满了各种酒瓶的木架子,有些瓶子落了灰。

老周给我倒了杯颜色清亮的东西,说是他自己泡的梅子酒。“尝尝,解乏。”他推过来。

那酒入口酸甜,带着梅子的清香,后味有点淡淡的酒劲,顺着喉咙下去暖烘烘的。我忍不住又喝了一口,老周在一旁看着我,笑着说:“这酒啊,得慢慢品。”

说完,他起身走到吧台后面,开始摆弄那些酒瓶。只见他熟练地拿起几个不同的瓶子,精准地往调酒杯里倒着酒,手腕灵活地摇晃着,动作行云流水。

不一会儿,一杯色彩斑斓的酒就出现在我面前。

“尝尝这个,我自创的。”

老周把酒杯推到我面前。我轻轻抿了一口,各种味道在舌尖上炸开,有酒的浓烈,又有水果的清甜,复杂却又和谐。

我不禁瞪大了眼睛,老周看着我的反应,得意地笑了笑:“这调酒啊,就跟过日子一样,得把各种滋味都调和好了才有意思。”

我回味着口中的味道,点了点头说:“您说得太对了,就像我每天守着书店,看似平淡,其实也有很多小乐趣。”

老周笑着给我续上酒,“后生仔,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怎么会跑到这小地方来开书店?”

我放下酒杯,缓缓说道:“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一首梦想着有一家自己的书店。但自己没本事,只是找了一个整理书籍的活,这朱家巷虽然偏僻,但安静,有种老时光的韵味,我一进来就喜欢上了。”

老周一边擦拭着酒杯,一边说:“这地方是老了点,不过也有它的好。就像我这酒馆,虽然生意不好,但偶尔有几个老顾客来坐坐,听听他们的故事,也挺有意思。”

我环顾着西周,这里的一切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老周,您这酒馆开了多久了?”

老周陷入回忆,“有几十年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接手了这家店,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说着,他看向那个写着“转让”的纸片,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

我一边品味着酒,一边和老周聊着,从酒聊到生活,从过去聊到未来。不知不觉,外面的天己经完全黑了,巷子里的灯光昏黄而温暖。我起身准备离开,老周送我到门口,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有空再来,我再给你调新的酒。”

我点了点头,骑上自行车,心里想着,以后这条回家的路,大概会拐得更频繁了。 ,暖洋洋的。我们没怎么说话,他就坐在我对面,继续看他那本书。

偶尔抬头看我一眼,笑笑,也不多问。走的时候,我把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悄悄压在柜台角落一个倒扣着的玻璃杯底下。

老周看见了,只是摇摇头,没说什么,脸上那点温和的笑意还在。

后来这就成了习惯。下班早,或者心里闷的时候,我就推门进去。老周有时给我倒一小杯梅子酒,有时是杯颜色深沉的普洱,他说是朋友压的茶饼,味道很正,偶尔还会塞给我一小碟他自己炸的酥脆花生米或者腌萝卜丁。

他总是摆摆手说不要钱。但我每次都坚持,把钱偷偷塞在柜台不同的角落,抽屉缝隙里、账本底下、或者某个空酒瓶后面。老周发现了,也只是无奈地笑笑,像看一个固执的孩子。

渐渐地,我们的话多了起来。他看我总是背着那个鼓鼓囊囊的旧帆布包,有次我整理包带时,露出了里面的硬皮笔记本和那支笔夹松动的钢笔。

老周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看到了什么熟悉的老物件。

“后生仔,还写东西?”他擦着杯子,语气随意地问。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瞎写写,记点看到的,想到的。”

“好习惯啊,”他放下杯子,手指点了点自己太阳穴,“脑子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笔头记下来,踏实。”他转身从柜台下面摸出一个跟我那个本子很像、但更旧更厚的牛皮纸笔记本,封皮都磨得发亮了,边缘毛毛糙糙的。

“喏,我也记,记了几十年喽。”

他翻开一页,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字迹有力,偶尔还夹着些简笔画。

他知道了我在书店整理旧书,知道了我那点捉襟见肘的房租烦恼,也知道了我喜欢在笔记本里记下街边看到的猫、书店里发现的干花叶子、或者听到的一句有意思的方言。

他很少评论,只是在我絮絮叨叨说这些的时候,眼神会飘远一点,嘴角带着点怀念的笑意。

“像,真像。”有次他给我添了杯热茶,看着窗外昏黄的路灯,突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

“年轻时候,我也这样。觉得街边卖饵块的老阿婆皱纹里有故事,觉得下雨天屋檐滴下的水珠子都带着诗,口袋里没几个钱,就揣着个本子一支笔,满世界瞎逛,瞎想,瞎记。”

他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没有愁苦,倒像是穿过漫长岁月后的一声轻喟,“那时候,也被人叫‘文艺青年’呢。”

他看我有点愣神,又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叠起来,像书页的折痕:“挺好。这日子啊,总得有点念想,有点别人觉得‘没用’的傻劲儿撑着,才过得下去。”

他拍拍我那本放在桌上的笔记本,“好好写。以后啊,都是故事。”

我喝着那杯温热的茶,看着柜台后这个头发花白、穿着洗旧布衫、守着这个没几个客人的小酒馆的老人,心里头一次觉得,在这座异乡城市的深处,好像找到了某种模糊的回响。

那个总在催我房租的张阿婆,那个在书店里与书虫为伴的段老头,还有眼前这个沉默又温和的老周,他们连同这条布满岁月痕迹的老街,似乎都成了我笔记本里尚未落笔的、活生生的注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