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32章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魏国兵变鹿死谁手

第32章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魏国兵变鹿死谁手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作者:
肉肉的小书虫
本章字数:
9580
更新时间:
2025-06-26

当日朝会完毕后,刘禅在卧榻前辗转反侧,“待天下有变”这五个字是诸葛亮早在南阳茅庐中献给父皇刘备计策里的最后一策,收录于《隆中对》中,距今愈三十载己。不知丞相口中的变何时能来。

刘禅用他所学的历史知识细细捋了一遍,惊觉这“变”近在眼前,“莫不是高平陵兵变乎?”可是自己穿越回来,己经悄然改变诸多历史进程;例如丞相诸葛亮、赵云等皆因自己广罗医者,熬制药丸,又分释重责而使其延年益寿。今炎汉强,而魏吴弱,司马懿、曹爽需精诚团结魏国才能抵御炎汉,高平陵之变是否还会发生?

刘禅又陷入沉思中,忽然发觉自己多虑也。纵观历史,堡垒多是自己内部瓦解崩溃的,远的不提就提近的,苏联崩溃瓦解时,美帝国主义不够强吗?太平军天京事变前,清朝仍盘踞在江北、江南等多省,天王洪秀全为何还会与东王杨秀清发生火并,甚至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亦卷入其中。还有明末清初,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北有清军铁骑肆虐,西有李自成、张献忠等辈农民义军风起云涌,可谓强敌环顾,南明小朝廷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了吗?亦没有,仍是相互倾轧、争权夺利。

甚至自己本体刘禅的蜀汉政权按原来的历史进程走向亦没有做到外有强敌时,内部就铁板一块,以致姜维还要去沓中屯田避祸,最后导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蜀汉灭亡……

所以说外有强敌时,自身内部就会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是否一致对外还需看各派系话事人的大局观与心胸。

由此观之,魏国高平陵兵变十有八九会发生,不过历史上曹爽几乎没有做任何有效抵抗就被司马懿移灭三族,没能泛起大的波澜,如要曹魏内部发生严重火并仍需这般布置。

刘禅细细算了一下时间,距曹魏高平陵兵变还有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时间里,看来只能兴修水利、重视农桑与沟通贸易了。

接连两次进攻曹魏无功而返,令其沮丧困顿。

欲攻魏而吴助之,欲伐吴则魏救之。

蜀汉国力日强终兵力有限,不能同时开辟两条战线。

却说曹魏这边,蜀汉入寇的危机己经解除。

一日魏主在宫中歇息,夜至西更,阴风袭来,曹叡梦见毛皇后(先前与曹叡生母有嫌隙,后曹叡即位后,逼杀此人)引数十宫人哭哭啼啼前来索命,曹叡大惊,竟从龙塌上摔下地来,就此得病。叡病日渐沉重,乃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掌管枢密院一切事务;又招文帝(曹丕)之子曹宇为大将军,总领兵务,辅佐太子曹芳摄政。

曹宇此人,性情温和,不争名利,不肯担此大任,坚决辞让不受。曹叡无奈招刘放、孙资而问:“今曹氏宗族内,何人可担此大任?”

两人昔得曹子丹恩惠颇多,乃联名保奏:“唯曹子丹之子曹爽可也。”

曹叡深知曹爽寡谋而少勇,然其他宗族弟子更是纨绔子弟,不堪重用,司马懿倒是智勇双全,才华谋略亦不输敌国诸葛亮,然父亲(曹丕)临终前亦曾再三叮嘱自己:“昔武帝曰司马懿鹰视狼顾,恐日后大权在握生出异心,不可托付兵权。”乃应从二人所奏。

刘放、孙资二人又奏道:“欲重用曹爽,当请燕王曹宇早日回归其封地燕国”。曹叡思索片刻后,亦从之。刘放、孙资遂请曹叡下诏,并与燕王:“天子有诏,命燕王七日内归国,若无天子召唤,不许入朝。”

燕王曹宇错愕不己,悔恨自己当初弗受大将军之职,今欲面圣,却被刘放、孙资所阻。乃哀叹道:“天意如此,不可强为”。燕王乃涕泣而去。

曹叡遂重封曹爽为大将军,总理军政两务。叡病情日趋严重,乃诏司马懿入宫。

司马懿不敢丝毫怠慢乃入见魏主。叡曰:“孤唯恐不见爱卿,今得见,虽死无恨也。”

司马懿三次拜首于曹叡,乃曰:“微臣近日听闻陛下身体欠安,自己亦寝食难安,今陛下诏臣前来,臣恨不得肋骨生出双翼,飞至陛下身前。现得见陛下,臣之幸也……”

曹叡乃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等,皆于卧榻之前。

叡执司马懿之手气若游丝曰:“昔刘玄德于成都,将幼子刘禅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乃因此鞠躬尽瘁,现幼子曹芳,年方八岁,不堪打理社稷。望太师(司马懿)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佐,勿辜负朕心!”

又唤曹芳曰:“仲达与朕一体,汝今后宜礼敬之。”

遂命司马懿抱曹芳近前,曹芳哭哭啼啼,死抱司马懿颈不放。

曹叡又曰:“太师勿忘今日幼子相恋之情也!”

言毕,潸然泪下。

司马懿亦顿首流涕。

曹叡渐昏沉,口不能言,只以手指太子曹芳,须臾之间便驾鹤西去。

曹叡在位十三年,阳寿三十六,时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239年1月22日)。

当下,太师司马懿、大将军曹爽扶幼太子曹芳即魏皇帝位。曹芳字兰卿,先前秘在皇宫中,众人都不知道其由来。

曹芳遂下诏谥曹叡为魏明帝,埋葬于高平陵,尊曹叡之妻郭皇后为皇太后;改年号为正始,即为正始元年也。

司马懿、曹爽辅政。

曹爽开始时对司马懿尚且尊重,遇大事仍相互通知、商量妥善办理。

却说,曹爽门下养有食客五百余人,其中有五人以奢靡浮华相互攀比:

此五人是: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却皆非国家栋梁之才,亦无大才也。

不过,另有桓范,此人初使东吴,使东吴背盟蜀国,相助魏国,乃立大功,遂升任大司农,掌管魏国全国粮饷、军需及农桑事宜,颇有智谋,世人多称呼其为“智囊”。

此数人皆曹爽亲信党羽尔,颇得曹爽信任。

何晏一日找到曹爽道:“昔曹子丹(曹真)与司马懿有嫌隙,主公忘乎?况先前潼关惨败,竟挑拨先帝革除汝权职,主公又忘乎?今司马懿兵权在握,吾恐主公为其所害也。”

曹爽叹道:“汝言,吾何曾不知?昔日先帝曹叡托孤我与司马懿共掌朝政,还历历在目,今不敢背也!何况曹芳亦敬重司马懿也。”

何晏:“昔日先祖曹操,曾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授予兵权,日久必反,吾为主公所虑也,主公可谏于陛下,如此这般……可成也。”

数日后,曹爽觐见曹芳,乃跟曹芳言:昔日先祖曹操之训导(马懿鹰视狼顾,不可授予兵权,日久必反),以及三马食槽之典故。

曹芳:“大将军多虑也,昔先父托孤与汝与司马懿,皆吾之左膀右臂也,怎忍擅自夺其兵权?况蜀国虎视眈眈,唯司马懿可御之。”

曹爽:“陛下若不信,可如此这般……”

曹爽乃躲帐后,曹芳命人急召见司马懿,

司马懿急急入宫来见曹芳:“陛下圣安,诏臣何故?”

曹芳:“无他事,乃想太师也,今有此玉带馈赠于太师,还望笑纳。”

只见曹芳拿出一条雕龙玉带,光彩照人,绝非凡品。

司马懿三辞乃受,叩首拜谢,又与曹芳交谈半刻无事后,欲离开宫殿。

懿当要跨过宫槛离开大殿之际,曹芳忽然从背后喊住懿:“太师,吾仍有一事欲告知!”

司马懿听闻少主有事叫唤乃转头而应。

这不转头不打紧,确实是狼顾之态,寻常人回应后面之人,皆是躯干与首(头)一同转过去应人,即头只能测转90度左右。

而司马懿却是头转超140度回应曹芳。

曹芳立即吓得一时呆傻,支支吾吾不知说啥。

账后曹爽亦大吃一惊,昔闻司马懿鹰视狼顾,不似忠良之辈,今观之果真应验。

曹芳缓了一缓,这才吞吐说道:“太师操劳过度,恐身体欠安,宜多留神饮食起居。”

司马懿:“微臣谨记,陛下勿念。”

又三拜后离去。

须臾后,曹爽乃从帐后走出。

问陛下:“世人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今日试之,果然应验,想必先祖武帝曹操梦三马食槽亦是真事,陛下需谨慎提防司马懿才是。”

曹芳原本对司马懿好感颇深,然今日之事,亦己惊吓到他的幼小心灵,早己对司马懿心生厌恶。

曹芳:“大将军,司马懿之事该如何处之?”

曹爽:“明日,可令司马懿升任太傅,趁机削其兵权。”

曹芳从之。

自是兵权皆归曹爽,曹爽乃命亲弟曹彦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任其出入禁宫,乃入无人之境。

又用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此五人日夜与爽议事。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司马懿则推病不出,司马师、司马昭二子亦皆退职闲居。

却说,曹爽刚夺兵权时,仍对曹芳感恩于怀,做事亦颇有分寸,然旬年后,日益飞扬跋扈。

每日与何晏等饮酒作乐:凡用衣服器皿,与陛下无异;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后才纳进宫中,佳人美女,亦充满府院。更有黄门张当,谄事曹爽,私选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府中;爽又选善歌舞良家子女三西十人,为家乐(歌姬)。又建重楼画阁,造金银器皿,用巧匠数百人,昼夜工作。此皆有僭越之嫌也。

时光流转,岁月蹉跎,不知不觉中,魏、蜀、吴三家竟相安无事近十载。

却说何晏闻平原郡名士管辂明数术,擅于看面相,亦精通算卦推演,乃重金请与论《易》。时邓飏在座,问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不及《易》中词义,何也?”

管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因谓辂曰:“试为我卜一卦:可至三公否?”又问:“连日梦见青蝇数十,来集鼻上,此是何兆?”

管辂曰:“元、恺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且鼻者,山也;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臭恶而集焉。位峻者颠,可不惧乎?愿君侯常怀畏德之心,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

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辂曰:“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遂拂袖而去。二人大笑曰:“真狂士也!”

辂到家,与舅言之。舅大惊曰:“何、邓二人,威权甚重,汝奈何犯之?”辂曰:“吾与死人语,何所畏耶!”舅问其故。

管辂曰:“邓飏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之相。何晏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其舅亦大骂辂为狂子而去。

却说曹爽尝与何晏、邓飏等畋猎。其弟曹羲谏曰:“兄威权太甚,而好出外游猎,倘为人所算,悔之无及。”爽叱曰:“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司农桓范亦谏,不听。

桓范哀叹道:“如此主公非吾之福分也”

曹爽听闻后,甚恶之。

时魏主曹芳,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大将军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新野亦是荆州的一部分)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入。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需谨慎对待”

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府。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

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汉上荆州耳。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太傅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

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拜辞仲达,回见曹爽,细言其事。爽不知是计,大喜曰:“此老贼若死,吾无忧矣!”

司马懿见李胜去了,遂起身谓二子曰:“李胜此去,回报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方可图之。”不一日,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后于郊外进行畋猎。

朝廷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曹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及御林军护驾正行,大司农桓范叩马谏曰:“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再勿乱言!”

桓范仍不肯放弃,乃拦住曹爽去路,用手勒住曹爽坐骑辔头,曹爽无奈命甲士拉开桓范。

桓范见曹爽痴迷不悟,百官携天子队伍渐行渐远,又哀叹道:“祸事将近己,吾等将在罾?网(渔网)中”

当日,司马懿见曹爽三兄弟尽出城去,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并家将数十,阴养死士卒数百(号三千),引二子上马,径来谋杀曹爽。正是:欲听后事如何,静待下章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