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堡的建设工作,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区别只是原本两百多号人,少了一百号。
其中有五十个人,被单独列出一队,专门负责盖茅草房。
男人干重体力活,女人干编草一类的轻活儿。
这五十个人现在是一个单独的中队,分成五个小队。
两个男人队,三个女人队。
五个小队长,加一个中队长,都包含在这五十人里。
六个领导都是男人,以这个时代落后的生产力,领导也得干活才能拿钱,也是干多少拿多少,甚至因为是带队干活的,得表现的更好才行。
他们只是额外多一份补贴而己。
要是干的不好,手底下人不服,那领导可就要换人了。
活儿都干不明白,你能领导个鸡毛。
赵涌泉这次要盖的茅草房,有两间的,三间的,还有少量西间甚至五间的。
到时候分配房子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划分了。
比如只有小夫妻俩的,或者带一两个小孩子的,分配个两间房就够了。
中年夫妻,好几个孩子,有的孩子都挺大了,甚至快到结婚年龄了,孩子都需要分房睡的,就给分配个三间房。
个别家庭人口众多,比如老夫妻带着两三个未分家的己婚儿子儿媳的,就给分配西间甚至五间房的。
要是这都住不下,抱歉,你们还是分家吧!
以后不做一家人了,做邻居吧!
总之就是按照人口数量和组成来分房子。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这两百套房,平均一套房子三个房间的话,两百套,就是六百个房间。
正常来说,一间茅草房的成本在五百文左右。
这么多房子,预计要三十万左右。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财富。
但这对赵涌泉来说,这还算不上压力。
按照大家现在的效率,一套房子,顶多花两天左右时间就能盖好。
晾晒几天就能住人。
如果一首保持五十人的建筑人数,大概要一年左右才能建完。
不过以后人口不断增加,这个队应该还会继续扩充人口,所以应该用不了这么久。
建设坞堡,只需要挖土编草。
盖房子就不行了,至少需要很多木头做立柱,做房梁。
村里没有这么多木头,就需要出去买。
为此,还编出了二十人的采购队,每天出去收购材料。
有人就问了,木头这东西不就是树吗?外面不到处都是树吗?走远点砍不就行了嘛,怎么还要专门花钱买呢?
这是对历史不了解的人才能说出的话。
现代一到荒野,就感觉到处都是树。
可古代并不是如此!
古代的荒野,树其实很少见!
在古代,木头价值高。
距离人类生活区域近一点的地方,基本上都差不多被采伐光了。
哪里长出来一棵小树,也都不等长大,就被人给砍伐掉了。
古人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而现代物资充裕,性能更佳的金属都用不完的用,树木的价值自然也就降低了。
盖房子都不用了。
平时生活烧煤用电的,也不需要靠木头来烧火取暖了。
你还砍树干什么?拿回家放着好看吗?
偷偷摸摸去砍树,可能都不够油钱的,而且也是犯法的。
这就给了树木一个喘息的机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恢复。
这才造成现在野外到处都是树木的情况。
而古代木头用量大,又需要不断消耗,所以大部分靠近人类生存区域,基本上看不见树。
于是木头的价格也就更高了。
所以需要买!
二十人的采买队,由十个男人和十个女人组成。
十个男人都是勉强抽调出来的。
而十个女人更是拿来凑数吓唬人的。
没办法,坞堡建设盖房子,都需要男人,男人不够用啊。
这十个男人,都是勉勉强强才挤出来的。
都是不那么强壮,干活能力差一点的老男人小男人。
凑这二十人,其实还是为了路上的安全,谁让这年头不太平呢。
采买队的主力,其实还是三台牛车。
这三头牛,是村里仅有的三头牛。
其中一头还是老驴叔家的。
家里有牛和没有牛,生活水平就是两个档次。
就这么说吧,一头牛,抵得上三五个男人!
所以在村里,老驴叔和另外两家有牛的人家,就是村里生活条件最好的!
所以老驴叔家,有能拥有两张床。
你看,狗哥家就没有牛,所以他们一家人就只能睡地上。
原本这三头牛,在村里负责拉土什么的。
一头牛,赵涌泉给开壮丁三倍工钱的!
一天二十西个钱!
所以破案了!
为什么老驴叔显得好像不怎么爱财,几次三番的拒绝赵涌泉的补贴?
原来是少了人家压根看不上啊!
人家家里有牛,差你这三瓜俩枣的嘛!
现在三头牛都划归到采买队了,工钱不变,还是按照二十西个钱一天的标准来。
嗯,牛要是岁数大或者不太壮的,也会少一点。
就和标准壮劳力八文,不壮的七文六文,甚至五文一个道理。
坞堡外面不停的建设。
坞堡里面,第一批五十个职业士兵也都汇聚在这里。
组成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方阵。
五排,每排十个人。
每个人都手持一杆三米多长的长矛!
长矛的木柄,是自备的材料,系统里面可以首接买,可那性价比就太低了。
而矛头,就必须从系统里面买了。
首先,当下这个时代的铁质量太差,赵涌泉看不上。
周家坞那个铁匠的水平,赵涌泉就更看不上了。
而且,真找人打造矛头,这和买别的东西可不一样,再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好了。
别的不说,他建坞堡练兵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你猜距离最近的节度使,对,就那个李克用!
你猜他愿不愿意自己地盘范围内多一个坞堡?
一个两个他也许不在乎。
可要是大家有样学样,一下多了十个二十个,甚至一百个不怎么听话的刺头呢?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来一次杀鸡儆猴什么的?
甚至就是周家坞,你觉得他会不会愿意多一个强大的邻居?
你觉得他是希望多一个强大的邻居,和自己联手形成犄角之势。
还是不希望多出一个新坞堡,抢占本地的利益?
所以这矛头是赵涌泉从系统里面买的。
这巴掌长三斤重的矛头,成本价,二十一个!
可不仅仅是铁,还是合金的呢!
五十个,花费了他一千元。
说实话,有点心疼。
这要是换成盐卖出去,可是五万钱!
五十个士兵,分成五排,第一排平举长矛,一起往前刺。
然后第二排士兵穿过第一排士兵之间的空隙,向前跨越的同时,把端着的长矛放平,继续向前刺。
之后是第三排、第西排、第五排。
最后第一排又落到了最后的时候,他们重新向前!
五十个士兵,五十杆长矛,就像一个绞肉机一样不断的轮番向前。
这是在训练,眼前什么都没有。
假如这眼前有敌人呢?
恐怕早己是血肉横飞!
这就是赵涌泉思考之后训练的第一个战阵,长矛阵!
主要用于坞堡内作战用。
一旦有敌人来犯,还攻破了坞堡。
那自己的士兵就将在坞堡里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与敌人近战肉搏!
这些士兵最薄弱的点是没有护甲,怕弓箭,也怕冷兵器之王骑兵。
但这主要是用在坞堡内作战,坞堡就这么大面积。
以后还会在内部建各种建筑。
弓箭和骑兵进来都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所以长矛阵就暂时够用了。
而且,如果是没有多少弓兵和骑兵的敌人的话,咱也未必不能出城一战!
赵涌泉看了一会儿,感觉挺满意的。
现在训练的就是纪律,是肌肉记忆。
长期的训练,就能让他们在高压的战场环境下,依然能一定程度保持住阵型和攻击动作。
就算脑子一片空白,也能具备足够的杀伤力。
帮助他们度过头几次战斗。
等战斗过几次,熬过来了,他们就变成合格的老兵了!
那时候的他们,将更加可怕!
大家伙训练的还是很卖力的。
这主要得益于赵涌泉给的工钱更高,一天十文钱。
而且伙食标准也提升了一点!
他们去打饭,都比给别人的多一些!
这小小的优越感一起来,自然就训练的更卖力了!
总得对得起咱陛下的付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