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众人见诸葛瑾态度坚决,丝毫不让,愈发急切争取主导权。
一曹魏重臣厉声道:“东吴若不依我大魏为主导,此番合兵便作罢!我大魏兵马撤回,任由东吴自生自灭,想必东吴独自面对蜀汉,定是凶多吉少。”
诸葛瑾闻此威胁,神色未改,从容应对:“阁下此言,不过虚张声势。大魏若不与东吴合兵,坐视蜀汉灭吴,于大魏又有何益?蜀汉势大,灭吴之后,必挥师北向,彼时大魏两面受敌,长安一线压力倍增,恐难以抵御。”
“反之,若大魏与东吴携手,以我东吴为主导,共解江夏之围。东吴感激大魏援手,日后必不相负。待击退蜀汉,双方各守疆土,互通有无,岂不美哉?且东吴熟悉江南水网地势,主导合兵行动,更易克敌制胜。若因主导权之争,坏了合作大计,使蜀汉坐收渔利,实非智者所为。”
曹魏众人听闻诸葛瑾剖析利害,皆陷入沉思。
虽心中仍存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诸葛瑾所言有理,营帐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思索着应对之策,权衡着利弊得失。
两位曹魏将领闻诸葛瑾之言,知此事关乎重大,非二人所能擅断。
遂对诸葛瑾道:“先生所言,我等亦需从长计议。此事太过紧要,我等须派人速往洛阳,禀明陛下,待陛下旨意传来,再做定夺。还望先生稍待些时日。”
诸葛瑾颔首应道:“既如此,瑾自当静候佳音。只是江夏战事吃紧,还望贵方速做决断,莫误战机。”
言罢,诸葛瑾暂退一旁,于扬州静候魏国皇帝旨意。
两位将领即刻差人快马加鞭,奔赴洛阳,将与诸葛瑾商谈之事及双方争议,如实上奏曹叡,扬州营帐内,众人皆翘首以盼洛阳方面的消息。
曹叡闻扬州传来东吴要求以其为主导合兵之事,即刻召集群臣于朝堂商议。
侍中率先出列,拱手奏道:“陛下,东吴此举实有僭越之嫌。我大魏兵强马壮,实力远在东吴之上,合兵行动理应由我大魏主导。若依东吴所言,日后军事调度恐受掣肘,于战事不利。且示弱于东吴,恐损我大魏威严,望陛下驳回东吴请求。”
言毕,尚书亦上前一步,进谏道:“陛下,臣以为侍中所言极是。东吴向来狡黠,此番欲为主导,或暗藏祸心。
若我大魏应允,恐其借合兵之名,行扩充势力之实。待击退蜀汉,东吴坐大,必成我大魏心腹大患。”
然而,司空却有不同看法,他出班奏道:“陛下,当前局势,蜀汉势大,乃我大魏与东吴共同之敌。东吴虽求为主导,但其熟悉江南地势,于解江夏之围或有独到之处。
若因主导权之争,坏了合作大事,使蜀汉各个击破,恐非良策。臣以为,可与东吴协商,于关键决策上保留我大魏话语权,如此既成合作之势,又可防东吴肆意妄为。”
紧接着,司徒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司空所言有理。当下合兵破蜀为首要之事,不可因小节而失大局。且东吴此时有求于我,可趁机与之约定,战后东吴需割让部分土地与我,以作援助之酬。如此一来,我大魏既得实利,又能达成合作,何乐而不为?”
曹叡端坐在龙椅之上,倾听着群臣各抒己见,神色凝重,心中权衡着利弊。
是坚持大魏主导,还是退一步与东吴协商,以促成合作,曹叡陷入了两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