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好心
苏恒的话音落下后。
众人眼神齐齐地看向了张二妮。
生产车间的人都知道,放防腐剂的工作是由张二妮来做的。
此时张二妮被众人眼神盯着,脸上火辣辣的,说不出的难堪。
她有些慌张的退后了两步,然后才狡辩道,“我……我还不是好心吗?我想着多放点防腐剂就能保存的时间更长一点了……”
质检员听到这话后,气的直翻白眼。
她指着张二妮的脸就骂道,“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说了让你按照多少的比例,你就按多少比例放就行了,谁让你在那里自作主张了?你不会以为你很聪明吧?挺大个人了长这个脑子也不知道是干嘛的!”
听到这好不留情的指责,王婶顿时不干了,她一把将张二妮护在身后,一脸凶狠的盯着质检员骂道,“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女儿是做错了,但是我女儿也是好心啊!”
苏恒冷着脸说道,“不管是不是好心,好心办错了事也造成的结果也是坏的!”
他目光严厉的环顾四周,然后再次强调道,“沙棘三年才产果,前三年一点收益都没有!这么一瓶沙棘汁,差不多要1000颗沙棘,你们觉得你们是好心办事儿,但是造成的后果却要我们这些无辜的人来承担!”
“我给你们发贡献是为了让你们给我创造利益的,不是为了让你们随心所欲的干坏事,让我赔钱。”
众人听到这话后,都低下了头去。
最终,苏恒的视线定格在张二妮脸上,面无表情的说道,“这一次是张二妮自己没有根据厂里的要求生产,造成了损失。”
“所以我决定扣你半个月的工资,小惩大诫!希望其他人也能引以为戒,严格按照厂里的生产规定来进行生产!”
听到这话后,众人都眼带同情的看向张二妮,而张二妮更是委屈的哭了,这才刚上班就被扣了半个月的工资,任谁也接受不了。
中午的时候,苏恒去食堂打饭,正好被王婶抓住机会。
只见王婶也不管周围那些围观的人,一把就拉住苏恒的手说道,“小苏啊,咱们两家的关系那么好,能不能看在婶子一直对你不错的份上,不要罚二妮的钱?二妮想不开都哭了一个上午了,眼睛都肿的跟桃子似的……”
苏恒退后两步,用那种公事公办的语气强调,“王婶,我管着这么大个厂子,总得有规章制度不是?要是都违规违纪了,过来跟我哭一辈子,就打算让我不要追究,那我这厂子以后还怎么管理?”
“再说了,那一瓶沙棘汁的定价可是10块钱,张二妮一个月的工资才七十,我罚她半个月的工资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你出门做生意员工天天让你赔钱还让你谅解,你有那么大度?”
听到这话后,王婶见苏恒不肯让步。
也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愤恨的瞪了他一眼,然后转身离开。
王婶女儿被扣钱的事儿,像是新闻一般,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很多人在得知这消息后,都责怪苏恒做事太无情,连和他们交好的王家的面子都不给,这简直就是狠辣无情的资本主义做法。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从这天开始,厂里开始有人隔三差五的请假,一开始还只是一两个人,发展到了后面竟然变成了十几个人集体旷工。
苏恒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了解清楚情况后,他才知道,原来是王婶到处跟村里人诉说他家的委屈,结果导致村里人统一战线,现在开始抵制苏恒开的沙棘加工厂,不上班就是一种示威。
更有甚者,还有人天天来苏恒家说一些有的没的。
苏建国愁眉苦脸的抽了两天烟,最终忍不住开口道,“阿恒,要不还是别扣二妮工资了,王婶一直对我们不错……”
苏恒闻言,马上纠正道,“爸,扣钱不是目的,扣钱只是让她长个记性,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
“关于这个人情的问题,我跟你说过好多次了,人情是人情工作是工作,不要混为一谈,厂里的规定要是没人遵守,那这个厂运营不了多久就得倒闭。”
两个人正在议论着这件事,老支书就来了。
他这几天听到沙棘加工厂那边闹哄哄的,现在又闹出集体罢工的事儿,就忍不住过来过问一下。
结果刚到门口就听到了苏恒和苏建国的对话。
苏建国见老支书来了,就急忙站起身想要招呼人。
老支书却摆摆手笑道,“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听说杀鸡厂这两天闹出了不少事,我还以为你们父子两正头疼呢。”
苏建国苦笑一声,“确实是没有比现在更头疼的时候了。”
老支书见状就走上前说道,“建国啊,虽然咱俩是几十年的交情了,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你儿子比你可有长进多了。”
“啥意思?”苏建国有些纳闷的看着他。
老支书神色有些暗淡的问道,“你还记得咱们大队当年弄得那个养鸡场吗?”
苏建国先是一愣,随后就马上想起来,当初,县里给了几个合作社名额,允许他们这些规模还算大的村子自建养鸡场。
当时村里人也是很积极的参与,一开始收益还是可以的,但是过了一个多月,各种问题就频频出现,最终导致他们的养鸡场只运营了三个月不到就倒闭了。
“你的意思是……”苏建国有些摸不透老支书的意思。
老支书却神色严肃的说道,“这做生意,最怕的就是和人情掺杂在一起,当初那个养鸡场,说白了就是村里人谁都想插一手,所以才开不下去。”
“你们家苏恒怪不得能挣到大钱,他给你说的,可全都是金玉良言啊,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你太讲人情了,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别人为难阿恒也就算了,你这个做父亲的,怎么也帮着外人来欺负自己的儿子?”
老支书的问话像是一记重锤一般,狠狠敲击在苏建国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