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万万不可!”
一听说姜去寒要开放盐市,于国忠脸色剧变。
顾不得什么养气的法门,开口直呼不可。
姜去寒明知故问,戏谑问道:“有何不可?于阁老方才不还说朕与民争利不妥嘛?怎么朕要普惠天下,你又高呼不可?!”
耍心眼这手,姜去寒确实不是朝堂上一群老狐狸的对手。
但他掀桌子贼溜!
权谋不够,技术来凑。
虽然没有系统的帮忙,可姜去寒也大概了解晒盐法的过程。
与煮盐法不同,晒盐法在地球华夏历史中只存在了四百多年。
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叶,成熟于明朝末期,兴盛于满清。
原本的煮盐法,需要大量的柴薪加热,煮沸海水取盐。
而晒盐法,主要是将海水浇灌进盐田之中,利用太阳的热力蒸发海水,获得海盐。
在成本上,是远远低于煮盐法的,制盐的成本只有煮盐法的百分之一。
实际上,就算不开放盐业私营的口子,姜去寒仅仅凭借着这一招,就能压倒所有的同业竞争者。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江南行省的盐商,是整个清流一党、西林学派的钱袋子。
在姜去寒没有能力控制他们之前,暂时还真不能用这一招。
所以,这才会抛出开放盐业限制的钩子。
他不信,于国忠会轻易同意这件事!
果不其然,这老头急了!
“陛下,盐铁专营,除了有些许税收外,更是制衡敌国之策!”
“有盐铁在手,清蛮、西蛮、大月、楼然等国才会对我大康有所忌惮!”
“一旦私营,大量盐、铁流入蛮夷之邦,对我大康极为不利!”
“老臣恳请陛下三思,撤回上旨!”
须发颤抖,于阁老说的是大义凛然。
姜去寒腹诽一句假仁假义,正色道:“清蛮、西蛮,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
“何况,清蛮缺铁,西蛮少粮,前者临海,后者有矿,均不缺盐,开放盐业又如何?朕又没说要开放冶铁限制?!”
“我大康之盐,成本较之此两家略低,大可倾销过去,让其受制于我大康,岂不美哉?”
姜去寒这番话,怼的于国忠无言以对,只能嘴里连连叹着:“这……这……”
清蛮靠海,获得海盐并不困难,只是成本极高罢了。
西蛮位于大康皇朝西北部,与清蛮、大康接壤,国土虽大,却多为沙漠戈壁。
在那边,水和粮食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盐虽然也重要,但却能通过开采盐矿获得,也不算困难。
于国忠以为姜去寒并不知晓这些,这才会说出之前的一番高论。
将前后的理由堵死,一时之间,于国忠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
眼瞧着这家伙没了主意,姜去寒咳嗽一声:“咳,于阁老,倘若盐业专营的收益足够多,朕也不想这般折腾……你懂的!”
我懂泥马啊?!
于国忠算是听明白了,合着就是不给钱就掀桌子呗?
这么玩是吧?老夫……老夫!
内心挣扎了几个呼吸的功夫,于国忠猛然抬头。
这动作,姜去寒还以为他要来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呢!
结果,于国忠却认怂了——
“老臣相信,江南士绅、百姓,会以江山社稷为重!”
“此番驱逐倭寇,江南行省愿出五十万石粮草,供给朝廷大军,以作军资!”
一咬牙,一跺脚,五十万石粮草这不就来了吗?
不过,这点东西好干嘛的?
姜去寒讥笑一声:“呵,不少嘛!”
“这样也好,朕就命镇抚司少招些人手过去平倭,粮食吃没了就回来。”
这话一说出口,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董柯,差一点笑喷出声。
于国忠脸色黑如锅底。
合着这价格太上皇这瘪犊子没看上,居然要玩裴不启那一手!
这操作,真是小母牛生崽——真它妈开眼了!
刚要开骂,跟姜去寒讨价还价,于国忠却发现另一边有人出列。
“臣有疑惑请问陛下,镇抚司招募之兵士,是否隶属于我兵部管辖?”
兵部尚书房子龙出列,打岔问起了锦衣卫的事。
实际上,姜去寒这次捞了这么多钱,多大四千多万两白银。
在昨天夜里,就已经有了扩充锦衣卫的打算。
锦衣卫将会以北镇抚司的名义,组建一支完全效忠于自已的军队。
姜去寒已经想好,就命名为北府军,指挥使由秦梁暂时兼任。
以后,若是寻到擅长指挥作战的人才,在将北府军指挥使的位置分出去。
听到房子龙的质疑,姜去寒只是睨了他一眼,淡然道:“此乃朕的私军,一切用度由内帑出,不用你房大人操心。”
“于阁老,朕也不跟你扯皮浪费时间。”
“一口价,军费三百万两,一百万石粮草,朕保江南行省一年无忧,若是没有粮草,就折价算在军费里。”
“至于明年嘛,嘿嘿,若是盐税依旧是一百六十万两,朕也不在乎,军费给足即可!”
以大康皇朝的物价来算,一两银子大概能买一石粮食。
这个价格,现在来说算是非常贵的。
在孤帝的时候,一两银子还能买两石粮食。
这二十年来,天灾、兵祸不断,粮价也是节节攀升。
很多时候,粮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短时间内,购买大量的粮草,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姜去寒非常贴心地同意,可以用银子来抵粮草。
这样一来,实际上姜去寒索要的一年利润,差不多就是四百万两白银。
对于盐商们来说,这肯定是出了大血的。
可现在的情况,也不得不让他们低头。
沉默思索了一盏茶的时间,于国忠才勉强答应下来——
“老臣同意陛下的条件,会尽力说服江南行省的百姓……”
“打住!”
这话一出,姜去寒严肃呵斥道:“什么百姓?被劫掠的不都是一些乡绅富户、商贾权贵嘛?这事跟百姓有什么关系!?”
“朕要的是盐业上的收益,不是压榨黎民,鱼肉百姓!”
“你真当朕是昏君不成?!”
姜去寒白眼一翻,扭头指点起董柯来:“董阁老,都察院那边得多上点心,接下来多派去些人手到江南行省!”
“若是有人借此机会层层加码、鱼肉百姓,朕绝不容他!”
“臣明白,遵旨!”
董柯美滋滋地接茬,得意洋洋地瞥了于国忠一眼。
事已至此,于国忠也无可奈何。
叹了一口气,无奈跟道:“老臣遵旨。”
此事告一段落,姜去寒笑了笑,挥手道:“好了,接下来说说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