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绑定昏君系统,收益归朕?
太子绑定昏君系统,收益归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太子绑定昏君系统,收益归朕? > 第76章 废盐课,朕不差那点银子,有钱就是任性!

第76章 废盐课,朕不差那点银子,有钱就是任性!

加入书架
书名:
太子绑定昏君系统,收益归朕?
作者:
纳闷的桃子
本章字数:
4148
更新时间:
2025-01-28

“裴不启收了江南士绅百万军饷,几十万石的粮草。”

“军饷走的是你董阁老家开的银庄,粮草折高价卖给了清蛮不伦旗。”

“这厮在皇都购买了四套宅邸,养了三房外室。”

“至于向上的孝敬有多少,还要朕细说嘛?”

姜去寒早就收到了锦衣卫的情报,裴不启是拿捏董党的把柄之一。

秦梁自然对他进行了重点关注。

现在,在大朝会上将这些罪状一一说出来,自然是怼的董柯哑口无言。

根据锦衣卫安插在董柯府中线人的汇报,这厮收了裴不启二十万两白银。

若是再由姜去寒细说下去,事就闹大了!

姜去寒说完瞪了一眼董柯,董阁老直接选择弃帅保车。

若不是董党还有存在的必要,姜去寒早就将他处置掉了。

裴不启的命运被定下,不过姜去寒相信他也不会丢了性命。

毕竟,现在三法司中的刑部、大理寺,都是董党之人。

都察院那边,左都御史董宪,乃是董柯的堂弟,也是董党之人。

原本还能说得上话的右都御史阎不悔,刚刚被抬了出去。

只要抓紧一些,裴不启顶多就是一个流放之罪。

这事,也算是姜去寒稳定董党势力的一个小手段。

在朝堂内,董党看似掌控了诸多衙门。

吏部、兵部、工部、刑部的尚书,都是他们的人。

可实际上,尚书之下,自侍郎开始,直到文书,有八成都是清流一党的官员在把持。

兵部左侍郎,是清流一党的人。

吏部右侍郎、俭事都是清流党之人。

刑部左、右侍郎,都是清流党的人。

工部右侍郎,同样是清流党之人。

可以说,清流一党虽然在上九卿中占据的人数不多。

可门生故吏却遍布朝堂内外!

这也是为何,姜去寒也好,还是孤帝,甚至是太祖皇帝姜无忧都要倚重他们的原因。

皇帝的武力值再高,也不可能一个人将天下治理妥当。

现阶段,姜去寒只能整日跟两党扯皮,同时培植自已的亲信,让皇党壮大。

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彻底掌控朝政。

而如今,做好的办法就是制衡。

董党在今日之事上吃亏了,那清流党姜去寒也不打算轻易放过。

“江南之富庶,举世皆知,此乃是我朝盐业、丝绸、手工业发展最兴旺的行省,没有之一,又岂会筹措不齐大军所需粮草?”

“据朕所知,去年朝廷一年的盐税只有一百六十万两白银,其中一百二十万两出自于江南行省。”

“太祖皇帝在位时,施行了盐铁专营之策,那时盐课每年能收缴盐税一千七百余万两,怎的如今只有区区一百六十万?”

“我朝开国之初,只有百姓五千余万,现在是当年的四倍,为何不升反降?”

“于阁老,不知你能否跟朕讲一讲这其中的缘由?!”

姜去寒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盐铁专营这一块,一直以来都是由江南行省的几个大盐商们垄断。

食盐的生产、转运、销售,都由他们一手掌握,外人根本就插不进去。

专营之前,一斤海盐只需要十几文钱,而专营后,一斤品质最差的海盐,也要一百文上下。

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清流一党把持。

那几个大盐商,都有举人的身份,可以享受到免除盐税的待遇!

这其中,清流党捞了多少钱,不言而喻。

姜去寒要求他们出粮草,也是为了借机让他们再出出血。

顺便,要以此来点醒于国忠——朕可不是什么都不懂!

可惜,于国忠并没有如姜去寒所期待的那样退让一步。

笏板一挺,于国忠振振有词——

“自古想要获取海盐,都需要用煮盐之法!”

“煮演所需柴薪用量不菲,价格也是逐年增加,朝廷体恤盐工煮盐不易,自然在税赋上有所减免。”

“一方面,有利于盐工多获得些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让天下人吃到便宜的盐巴!”

“陛下若是觉得盐税太少,大可以下旨与民争利,老臣绝不阻拦!”

“不过,让江南巡抚筹措粮草之事,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最近半年来,江南行省多处遭到倭寇侵扰,更有人借着陛下的旗号,假冒倭寇,大肆敛财!”

“江南一省,早已疲弊不堪,恐再难支援大军粮草。”

“陛下富有四海,何须要为难江南行省呢?”

于国忠哭得一手好穷,死硬着不松口,态度坚定。

不是在用与民争利揶揄姜去寒,就是拿裴不启说事。

毕竟,裴不启敢敲诈江南行省士绅,也是因为当时姜去寒说允许各地总兵自行筹饷闹的。

唯一遗憾的是,姜去寒对于什么与民争利一说,压根就没当回事!

这也许就是强者环境下唯一的好处吧。

就是争利了又能怎样?你咬我啊!?

“如此,朕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如此,那此次前去剿灭倭寇,就由朕的内帑出钱好了。”

“不过,朕得知盐商艰难,百姓吃盐负担太大,所以决定撤销盐课,以及盐品专营。”

“从即日起,任何人都可以制盐、贩盐,盐课这一块不过就是每年一百多万两白银而已,朕真不缺这仨核桃俩枣的!”

“大伴,给朕记下,回头朕的皇商也要去制盐,贩盐,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盐铁专营当中,盐是生活必需品,铁是生产必需品,都非常重要。

在听闻于国忠讲述了煮盐法后,姜去寒突然想到了穿越前看过的纪录片。

那纪录片上,详细讲述了生产海盐的发展历史。

实际上,在华夏古代时使用最长的制盐方法,就是海水煮盐法。

将海水倒入锅中,煮出粗盐,进行贩卖。

一些市面上的精致细盐,如桃花盐一类的,都是在粗盐的基础上再此加工,用豆浆祛除杂质后得来的。

粗盐当中,杂质颇多,但盛在便宜。

煮盐法下,在没有专营之前,十几文钱一斤。

汉武帝命桑弘羊将盐铁专营后,差不多要一百文一斤。

当时是为了北击匈奴敛财,所以才会有这般操作。

可当霍去病封狼居胥,凯旋而归后,这盐铁专营却没有被取消。

没办法,这其中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