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公一句狠狠的打,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抓着阎不悔的朝服,冯阳仿佛是在拖着一条死狗一般,将他拽出了太和殿。
眨眼的功夫,一声声凄惨的哀嚎声,从殿外传了出来。
于国忠喉头几次蠕动,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一盏茶的功夫,冯阳又拖着半死不活的阎不悔,回到了太和殿内。
纵使在场之人,大多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太惨了!
“回禀主子,奴才亲眼盯着,二十廷杖,一个不少!”
将阎不悔丢在地上,冯阳朗声高语。
这话明面上自然是说给姜去寒听的,实际却是在警示在场众臣!
姜去寒自然知道冯阳是怎么想的,笑道:“大伴办事,朕很放心。”
“去将朕珍藏的金疮药,赐予阎大人一瓶,也算朕体恤老臣的拳拳之心。”
“可惜啊,阎大人现在不能言语了,廷尉,差人将阎大人送回府宅,安心养病去吧!”
阎不悔被冯阳抽了一拂尘,如今已经不能开口说话。
留下来,也徒增烦恼,姜去寒顺势将他给打发走了。
对于这处置的办法,于国忠也无话可说。
低头抬眉,瞥了姜去寒一眼,默默地缩回到了班列之中。
追究姜去寒大不孝这事,算是不了了之。
开胃菜算是过去,可朝会却并没有消停。
姜去寒刚坐回龙椅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兵部尚书房子龙出列。
“臣有本启奏!”
从怀中掏出奏折,双手托着高举过头顶。
孔四喜总算回过味来,颠颠地跑下御龙台,接过了奏折,送到了姜去寒面前。
打开奏折,姜去寒看了一眼,开口道:“江南行省告急,倭寇屡次犯境?”
“房子龙,这是你们兵部的事情,怎的直接转给朕来看?”
将奏折翻看一遍后,姜去寒随手将其丢给孔四喜,开口质问起兵部尚书。
正常来说,大康皇朝的皇帝很少会出席大朝会,毕竟很忙。
内阁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工作。
至于下面的六部,有任何大事小情,都要自行先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再交给内阁商定。
这奏折中,共有两方各执一词。
江南行省总兵裴不启向朝廷求援,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要钱。
另一方,是江南行省巡抚、臬司衙门的奏折,简单来说也是两个字——告状。
几个月前,倭寇进犯大康皇朝沿海数个行省。
其中,就以江南行省首当其冲。
时任总兵裴不启,向江南行省的衙门、世家权贵、巨富商贾、士绅名流征抗倭税。
可惜,效果并不好。
后倭寇不停袭扰,江南行省上下不受其烦,最终筹集了一批银饷、粮草,交给了裴不启。
裴不启收了钱,很快就平息了倭寇作乱。
这件事,姜去寒也知道,不过却是另一个版本——裴不启自导自演。
消息来源,出自于江南行省的镇抚司衙门。
对于裴不启的操作,姜去寒直接给出了‘666’的批示,不了了之。
就在一个月前,倭寇真的来了。
裴不启这厮,有了钱粮后并没有秣马厉兵、扩军备战。
而是在皇都购置了几处豪宅,顺便还娶了几房外室养着。
兵力依旧空虚的江南行省,这一次算是造了灾。
倭寇近五千人,分为十余股,不停袭扰江南行省各地村寨、庄园。
裴总兵这次倒也真的派兵迎战,结果吃了大亏,损兵折将,退回军营内坚守不出。
如此一来,算是让之前掏过钱的江南权贵们看清了情况。
半个月前,前来犯境的倭寇满载而归,并扬言两个月后还会再回来。
被吓破了胆的江南士绅、权贵们,当即请求巡抚大人上奏,希望能处置了不干人事的裴不启,顺便派来一个靠谱的总兵,坐镇江南。
而同一时间,裴不启上奏朝廷,说倭寇势大,亟需朝廷为其补充兵员、粮饷。
于是,两份奏报被兵部凑在一起,交上来给姜去寒定夺。
连个建议、章程都没有,姜去寒看了就火大。
房子龙被姜去寒训斥后,却并没有半分畏惧,直言:“陛下,如今我朝各地烽烟四起,能接替裴将军的将领,寥寥无几,且都有要务在身,裴将军动不得!”
“臣以为,江南巡抚偏信偏听,诬陷忠良,应该撤职查办!”
“至于裴将军所求的兵员、粮饷,户部一直拖着不给批下!”
淦!
原来还是党争!
姜去寒听房子龙说完,心中疯狂吐槽。
不过,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应,那边于国忠已然接茬——
“夏税各省、各府正在统计转运当中,而且大多已经有了用处。”
“老臣这个补锅匠,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听闻昨日陛下收获满满,不如就由内帑出钱,平定倭寇之乱。”
“左右而言,这件事也是因陛下而起!”
于国忠说话的语气,不急不缓,四平八稳。
可这话听在姜去寒耳中,却令其怒火中烧——玛德,这是联手来算计朕来了!
姜去寒虽说不太擅长权谋,可也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况。
摆明了,不论是董党,还是清流一党,他们都见不得自已吃独食。
昨天一车车的黄金运进宫中内帑,有心之人稍微打听一下,估计这秘密也挡不住。
好在,姜去寒也没有完全丧失主动权。
低头沉默片刻,脑子里迅速想着办法。
片刻后,这才抬起头,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朕考虑了,这件事因朕而起,却是由朕来解决最为合理。”
“裴不启懈怠军务,酿成大祸,由镇抚司将其押解回皇都,交由三法司查办。”
“江南总兵之职,暂缺无妨,朕稍后会派人接替,好来应对倭寇犯境。”
“至于江南巡抚林宇,让他筹措粮草,朕稍后派人平定倭寇时要用,做不好的话,人头落地!”
这话说完,董柯和于国忠双双坐不住了,同时出列。
董柯毕竟是首辅,当仁不让开口质问起姜去寒:“陛下,裴将军公忠体国,何罪之有?!至于陛下遣人去平定倭寇之乱,又从何处调遣?”
“陛下,江南行省遭灾严重,哪里还能筹措足够的粮草?!”
于国忠也不甘示弱,当即对姜去寒的决断提出质疑。
内阁首辅、次辅,均对姜去寒的安排不满。
这一次,两党之间的意见出奇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