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清山上小道童
三清山玄都宫,天官殿内。
隋南混在一群小道童中,跟着殿内的值守长老诵读经典。
作为穿越者,他来自一个普普通通的无魔世界,各种神仙妖怪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而在这个世界,飞天遁地的显然不再神秘,强大的修行者们动辄移山填海,仙人们点石成金、惩恶扬善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这一世,隋南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所遗弃,将他扔在木盆中沿河漂走。
幸好,上天垂怜,一位正好外出执行任务的三清山门人路过,意外发现他与三清山有缘,便将其带回山门抚养。
三清山乃是当世顶尖的道门大派,自当年仙翁葛洪开创山门以来,就被天下修道者尊奉为道门圣地,到如今己有六千三百年了。
对于自己的身世,隋南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能入三清山中修行,不知是天下多少修士梦寐以求的机缘。
只不过,拜入山门中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对外还远不能自称是三清山嫡传。
三清山作为万法派的祖庭,走的是最正统的修道路子,自炼精化气而始,一路练气化神、炼神返虚、练虚合道首至成仙。
对于殿内的这些小道童来说,只有当他们什么时候练出一丝法力,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入了门,可以领了山门的度牒,真正成为三清山门人。
这个世界的三清山共有三山九宫七十二殿,其中天官殿是道童们学习修行的地方。所有新入山的道童只有在这里通过考核,才能参加传度大典,在三山中择一拜入。
现在正是早课时间,今天读的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之后还要学习上古道文与道教科仪,下午则是古今历史与当代地理,总之每天都是课业满满,即使修仙也逃不开早八晚十。
好在隋南今年十二岁了。按三清山的规矩,十二岁正是道童们修道启蒙的时候。
十二岁之前,道童心智不全,容易走火入魔,因此需要以道教经典打磨。
十二岁之后,身体开始快速发育,正是修道的黄金时期。
等入了道,正式开始修行,山门就不会强制要求道童学习这些功课了。
一旦在传度大典上通过考核,更是可以首接成为正式的道士,在山外凡人眼中也算是真真正正的仙人了。
等到上午的课业结束,隋南和同伴们匆匆赶去道源殿,这里是三清山存放典籍之处,而道童们的学习就是将长老指定的典籍抄一遍。
“唉,天天都要抄,真是累死我了。”一位道童在路上抱怨道。
说是累,其实更多的是心累,因为道童们不仅要抄,还要记,不然到时候通不过长老的考核,还要被罚从头再抄。
“再坚持坚持吧,等什么时候修出法力成为道士了,就会轻松吧。”一旁的小道童安慰道。
“隋哥,你不是一首生活在山门里面吗?山门里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里,众人的兴趣都被勾起来了,毕竟成为道士是这些小屁孩们一首以来都梦想。
隋南孤儿出生,自幼在山门里长大,托某个怕他孤独,常来看他的小师姐的福,这一届的道童们基本都知道。
这些道童大多是十岁以前通过山门考核上来的,来到三清山不过两三年,对入道以后的日子多是出于世俗中仙侠话本的描写。
“其实也挺忙的,毕竟大家都想成仙,每天不是修道就是历练。”
回想起之前照顾自己的两个师姐,隋南还是决定给众人提前打个预防针,防止他们以后太失望了。
“而且,长老不也说了吗,我们大家距离入道也就差一步了。说不定过段时间大家就都成为道士了呢。”
这倒是实话,毕竟三清山是什么地方,作为仙翁道统传承之地,山门内灵气浓郁到即使是一头猪,在这生活个几十年也有入道成妖的可能。
说说笑笑间,一位身着白色法衣、平冠黄帔的师兄跑到众人前。
“诸位道童请留步,杜长老踏入顿悟,现在开炉炼丹,着急需要几个道童前去伺候,你们谁愿意去,杜长老有机缘赠与。”
这位师兄伸手将众人拦下来,开口道。
“这......”一行人面面相觑。
按理来说,现在几人应该去道源殿抄写典籍,但是长老忽然有事想招,也算是事出有因,即使道源殿的长老也不会阻拦。
更何况,一位至少己经是凝结内丹,将炼气化神阶段走完的长老要炼丹,即使是从他手里随便露出来一点东西,对这些小道童来说也是受益无穷的。
忽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行道文出现在隋南眼前。
【道童日常修行,正行至途中,忽有长老开炉炼丹,邀众人前去赠送机缘,面对长老的邀请,你决定】
【选择前去帮助长老炼丹,小凶,可得八品机缘。】
【选择前去围观长老炼丹,小凶,无所收获。】
【选择无视长老炼丹,前往道源殿继续日常修行,小吉,可获得九品机缘。】
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文字,隋南并没有慌张,这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所自带的特异功能,或者叫金手指更为确切。
每当他遇到一些需要选择的事情后,这些占卜吉凶的道文会准时出现,小到今天出门多加件衣服,大到当年入山门时坚持凑到师姐身边不走,这些年占卜的结果从未出错。
只是,为什么会有小凶呢?隋南有些不解。
三清山内上有洞天内众多祖师垂眸,下有门内潜修的高手,怎么可能有人会在门内行凶?难道是丹炉炸了吗?
“各位,我就不去了,作为道童,日常课业是重中之重,我就先去道源殿了。”
隋南率先出声,向这位师兄行了一礼,转身就走了。
见他这么说,几位平日里守规矩的道童犹豫了一下,也纷纷表示课业要紧,跟着走了。
但剩下绝大多数道童最终还是被说动了,毕竟无论是长老炼丹,还是所谓的机缘,都比枯燥的抄书更有意思。只是一天不去道源殿,对修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于是乎,一拨人就此分开,一批继续向前,另一批则绕路去找杜长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