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扫视,最终落在了墙角那堆黑乎乎的东西上。她走过去,忍着恶心扒拉了几下,竟然真让她翻出几块大小不一的、边缘还算锋利的黑色石片——似乎是某种劣质矿石的碎片?还有几根烧剩下的小半截炭条。
“很好,原始的数据记录工具有了。” 苏理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她拿起一块相对平整的石片和一根炭条,走到墙边那片相对干净些的土坯墙面旁。墙面虽然粗糙,但勉强能写字。
“课题名称:引气入体效率优化研究(绝境版)”
“研究对象:五行伪灵根持有者:苏理理”
“核心目标:提升单位时间灵气吸收转化效率”
“研究思路:控制变量法,寻找最优修炼条件组合”
她在墙面上刷刷写下几行歪歪扭扭、但逻辑清晰的标题。然后,在下面开始画表格。
“变量组1:时间。记录每次修炼起始时辰(日晷投影位置估算)、持续时间。”
“变量组2:环境。光照强度(洞口透光面积估算)、温度(体感)、湿度(体感)、噪音水平(主观分级)…”
“变量组3:姿势。参照《引气诀》描述及人体工学原理,尝试不同坐姿:盘坐、跪坐、倚墙坐、手印:标准、简化、无手印、脊柱曲度…”
“变量组4:意念引导策略。尝试不同‘意守’强度:高度集中、中度放松、完全放空、不同‘观想’对象:光点、水流、数据流?…”
“观测指标:引气成功/失败?灵气入体大致路径?体感变化,暖/凉/麻/胀?持续时间?修炼后精神状态,疲惫度?饥饿感变化?…”
她写得飞快,炭条在粗糙的墙面上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一个个方框、线条被勾勒出来,虽然简陋,却透着一股近乎悲壮的严谨。写到最后,她盯着那个“观测指标”栏,眉头紧锁。
“关键问题:缺乏量化工具!无法精确测量灵气流量、纯度、转化率!” 她烦躁地用炭条在墙上戳了几个点。“主观体感…误差太大了!这不科学!”
但眼下,没有光谱仪,没有能量探测器,没有脑波监测仪…只有她自己这具“废柴”身体和一堆主观感受。
“聊胜于无!先建立基线数据!” 苏理理咬咬牙,做出了决定。效率再低,也比对着那本玄学小册子干瞪眼强!
她找了个相对干净、靠近门口光亮的角落,按照《引气诀》里最标准的“五心朝天”式盘膝坐下。冰冷的泥土地面寒气首往骨头缝里钻。她努力忽略掉身体的不适和环境的恶劣,强迫自己“澄心静虑”——翻译话就是:努力放空大脑,别去想那恶心的辟谷丹味道和隔壁传来的可疑鼾声。
“意守丹田…丹田…” 她集中精神,试图将意念聚焦在小腹下方那个传说中的位置。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丹田的具体生理结构是什么?是神经丛?是能量节点?它的空间坐标在体腔内的相对位置是……?
十分钟过去了…除了屁股被硌得生疼,小腿开始发麻,以及感觉更冷了之外,毫无感觉。
“姿势变量:盘坐。时间:巳时初(估算)。环境:光照弱,阴天。温度低,体感寒冷。湿度高,体感潮湿。噪音中,远处人声、隔壁鼾声。意念策略:高度集中,失败,思维发散严重。结果:失败。体感:冷、麻、烦躁。备注:疑似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下肢麻木,建议优化姿势或缩短单次时间…”
苏理理睁开眼,面无表情地拿起炭条,在墙面的表格相应位置画了个叉,并快速记录下观测结果。
休息片刻,活动了一下发麻的腿脚。她改变策略,放弃标准的五心朝天,改为比较省力的倚墙而坐,双腿随意盘着,双手自然放在膝上(简化手印)。
“意念策略:中度放松…尝试观想…数据流…” 她闭上眼睛,想象着无数0和1组成的绿色代码流,如同瀑布般从天而降,灌入头顶(百会穴),然后顺着一条预设的、笔首的、阻力最小的“数据管道”督脉?冲刷而下…
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姿势舒服了点,还是观想内容比较“科学”让她更容易专注,坐了大概一刻钟后,她似乎…好像…隐约感觉到头顶有那么一丝丝极其微弱、比头发丝还细的清凉感?但那感觉稍纵即逝,快得像错觉。
“姿势变量:倚墙坐。时间:巳时中。环境:光照略增强,温度略升,湿度、噪音同前。意念策略:观想数据流,中度集中。结果:疑似微弱气感,头顶清凉,持续时间<1秒,无法确认路径。体感:轻微放松?备注:气感微弱且不稳定,需重复验证。观想‘数据流’策略或有微弱增益?”
她认真地记录下这微不足道、甚至可能是心理作用的“进展”。
就这样,整整一个下午,苏理理像个着了魔的科学怪人,在破屋的角落里不断地尝试、记录、分析、调整。她试了跪坐,膝盖剧痛,放弃。试了无手印,感觉更放松,但气感未增强。试了完全放空意念,然后睡着了五分钟…她甚至尝试在感觉稍微“好点”的时候,把意念想象成一台精密的离心机,试图把吸入的“驳杂灵气”按五行属性分离开,结果把自己想得头晕眼花,差点吐出来。
每一次尝试,无论成功,疑似?还是失败,都被她一丝不苟地记录在墙面的表格里。炭条写秃了半根,墙面也被她画得密密麻麻,像某种神秘而狂野的涂鸦。
夕阳的余晖吝啬地从那个墙洞里斜射进来,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投下一小块昏黄的光斑。苏理理疲惫地靠在冰冷的土墙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一下午的“修炼”,除了收获一墙的“叉叉”和几个可疑的“疑似”之外,身体依旧虚弱,饥饿感再次袭来——那颗劣质辟谷丹的效力,似乎真的只有一天,而且效果在快速衰减。
她看着墙面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虽然数据粗糙,全是主观感受,但学霸的本能让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关联信号:倚墙坐似乎比标准盘坐更容易放松;在午后光照稍强、温度略升的时候,“气感”出现的频率,虽然微弱,似乎有那么一丁点提升?“观想数据流”这个骚操作,好像…可能…大概…比“意守丹田”这种模糊指令稍微有效那么一丝丝?
“变量…变量还是太少了…干扰因素太多…” 她低声自语,胃里空荡荡的绞痛和身体的疲惫让她有些烦躁。“需要更精确的测量…需要排除干扰…需要…更多的数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