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蓝雀星火
南宋:蓝雀星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南宋:蓝雀星火 > 第3章 铁葫惊魂

第3章 铁葫惊魂

加入书架
书名:
南宋:蓝雀星火
作者:
金瓜子vs银瓜子
本章字数:
694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城南“积善堂”外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了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空气中弥漫着米粥寡淡的香气,混杂着汗味、尘土味和一种名为“惶恐不安”的气息。昨夜天降异象,虽然官老爷们说是“祥瑞”,但对于本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人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刻,积善堂前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捧着破碗,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稀粥,像一群等待投喂的惊弓之鸟。

李衍混在排队的人群里,破旧的麻布短褂上还沾着田间的泥点。他手里也捏着个豁了口的粗陶碗,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视着周围。老张头带回来的消息不容乐观:府衙表面上安抚民心,暗地里却增派了不少衙役在东南郊转悠,眼神贼溜溜的,像是在找金子。王家那边动静更大,王炳德手下的几条恶犬(指其爪牙)更是明目张胆地在玉皇山脚下游荡,盘问过往樵夫农人。赵铁柱那边压力山大,全靠几个信得过的兄弟硬顶着“防山火”的名头,才没让外人靠近那片区域。

“看来,得加快动作了。”李衍心里盘算着,无名指在粗陶碗壁上轻轻敲击。他需要一个更隐蔽的地方,也需要一些……不那么“农家”的工具,来研究赵铁柱藏起来的那块“铁疙瘩”。靠种地改良积累的那点威信和人手,对抗王炳德这样的庞然大物,无异于螳臂当车。那件天外来物,或许就是撬动这块封建顽石的第一个支点。

就在这时,人群出现一阵细微的骚动。一辆熟悉的、装饰雅致的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下,缓缓停在了积善堂侧门。车帘掀起,王可心在侍女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她今日的装扮与赈灾的场合倒是契合,一身素净的藕荷色素罗襦裙,发间依旧只簪着那支素银簪,腕上是那只成色普通的青玉镯。脸上未施粉黛,眉宇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悲悯。然而,当她那双沉静如水的眸子扫过喧闹的人群时,李衍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淡的审视,如同猎人在观察自己的领地。

“王小姐心善啊!”

“谢小姐活命之恩!”

人群里响起零星的感激声,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农妇和老人。王可心微微颔首,仪态端庄,在积善堂管事的引领下,走向粥棚,亲自拿起长勺,象征性地为几个排在前面的老弱妇孺盛粥。动作优雅,无可挑剔,赢得一片赞誉。

李衍不动声色地随着队伍往前挪,很快轮到了他。他微微低着头,伸出豁了口的陶碗,用最符合佃农身份的、带着点局促和感激的语气道:“谢…谢小姐赏粥。”

王可心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那双手骨节分明,带着长期劳作的厚茧,但指甲修剪得很干净,虎口处还有几道新鲜的、像是被金属划伤的细小口子。她的视线顺着那双手往上移,掠过他沾着泥点的衣襟,最终定格在他低垂的脸上。

“抬起头来。”王可心的声音清越平静,听不出情绪。

李衍依言抬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谦逊、带着点恰到好处紧张的表情,眼神干净得像山涧清泉,仿佛昨天那个在泥地里冷静扶苗、眼底藏着惊涛的人只是幻觉。

王可心手中的长勺稳稳地给他碗里添了一勺粘稠些的粥,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她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李衍的脸,最终落在他那双过于平静的眼睛上,唇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意味深长的弧度。

“李二郎?”她轻声问,语气平淡得像是在确认一个名字。

“是,小的李衍。”李衍赶紧应道,微微躬身。

“听说你心思灵巧,会改良农具,是个能人?”王可心一边将长勺递给旁边的侍女,一边用丝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那姿态,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小姐过誉了,”李衍露出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的表情,“小的不过是瞎琢磨,想着能让地多打点粮,糊口罢了,当不得‘能人’二字。”他左手无名指在碗底轻轻蜷缩了一下。

“糊口?”王可心轻笑一声,那笑声像玉珠落盘,清脆却没什么温度,“能让地多打粮,便是大功德。这世道,能多活一人,便是一份善业。”她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投向东南方,玉皇山的方向,“只是昨夜天降异象,人心惶惶,不知可惊扰了你田里的秧苗?或是……惊扰了你琢磨农事的心思?”她的眼神重新落回李衍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穿透力,仿佛在说:我知道你昨夜没睡好,我知道你在琢磨别的东西。

李衍心头警铃大作。这女人,果然不是单纯来施粥的!她的话绵里藏针,句句都在试探。他脸上表情不变,依旧是那副老实巴交的样子,甚至还带着点后怕:“回小姐,秧苗倒是无碍,就是那光……着实吓人!小的昨晚吓得一夜没合眼,就担心是不是老天爷发怒了,这地……还能不能种出粮食来……”他恰到好处地叹了口气,把一个被“天威”吓破胆的小农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王可心静静地看了他两秒,那双沉静的眸子里看不出是信了还是没信。她忽然微微倾身,靠近了一些,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吐气如兰,内容却让李衍背脊瞬间绷紧:

“是么?我倒是觉得,那光落下的地方……或许藏着能改变‘种地’方式的东西呢?李二郎,你说呢?” 她说完,不等李衍反应,便己首起身,恢复了那副端庄悲悯的模样,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低语从未发生过。

“粥快凉了,趁热喝吧。”她淡淡地说了一句,便转身走向下一个等待施粥的人,留下李衍站在原地,端着那碗突然变得沉甸甸的粥,指尖冰凉。

她知道了!或者说,她猜到了!而且是在警告?还是在……暗示合作?李衍看着王可心优雅从容的背影,第一次在这个看似沉静的贵族女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比王炳德赤裸裸的权势更令人心悸的危险。这女人,太聪明,也太懂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她父亲的名声,包括这“赈灾”的场面。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端着粥默默走到一边角落,食不知味地喝着。脑海里飞速盘算:王可心的态度暧昧不明,是敌是友尚难分辨。但玉皇山那边,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搞清楚那东西的底细!

午后,李衍以“进城买点盐巴”为由,绕了个大圈,避开可能的眼线,悄悄潜回了自家那破茅屋的后院。这里堆满了农具和柴禾,是他秘密鼓捣“小发明”的地方。此刻,后院角落里,用破草席和枯枝伪装的严严实实。赵铁柱早己等得心焦,见李衍回来,赶紧掀开草席一角。

里面静静躺着一块巴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金属碎片。表面呈现一种奇异的哑光黑色,边缘锋利,像是从某个更大的整体上撕裂下来的。碎片上布满了扭曲烧灼的痕迹和难以理解的、非人工雕刻的复杂纹路。

“衍哥儿!俺按你说的,在那大坑周围仔仔细细翻了好几遍!就找到这一片!离那大铁疙瘩有十几步远,嵌在一棵树干里,差点没发现!”赵铁柱压低声音,兴奋又紧张。

李衍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那片冰冷的金属拿起。入手沉重,远超寻常铁器。他掏出怀里一个自制的、简陋的皮套,里面装着几样“宝贝”:一小块吸铁石(天然磁石)、一小瓶浓醋、一小包磨细的石灰粉(生石灰)、还有一小罐收集的、颜色各异的矿石粉末。这是他利用前世可怜的化学知识和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搞出来的“初级分析套装”。

他先用磁石靠近碎片——毫无反应。

“不是铁?”赵铁柱瞪大了眼。

李衍没说话,滴了一滴浓醋在碎片边缘——没有剧烈反应,只有极其缓慢、微不可察的细小气泡冒出。

“这……”赵铁柱看不懂了。

李衍又用树枝蘸了点石灰粉调成的糊,小心地抹在碎片另一处——依旧没有明显变化。

最后,他取了一点暗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撒在碎片上,用火折子小心地燎烤。粉末在高温下变黑,但碎片本身,在火焰的映照下,边缘竟隐隐泛出一种极其幽暗、深邃的……蓝色光泽!那蓝色,幽冷、神秘,瞬间刺痛了李衍的眼睛!

嗡——!

李衍的脑袋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昨晚梦境中那只幽蓝雀鸟,那片在黑暗中飘落、由蓝转红的羽毛……瞬间与眼前火焰中碎片泛起的幽蓝光泽重叠在一起!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他下意识地扶住旁边的柴堆,左手无名指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仿佛要挣脱皮肉的束缚!

“衍哥儿!你咋了?!”赵铁柱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他。

李衍脸色苍白,额角渗出冷汗,他死死盯着那片在火光映照下、边缘泛着幽蓝光泽的金属碎片,瞳孔深处是翻江倒海的惊骇。

这金属……不仅不属于这个时代,它似乎还与那纠缠他的诡异梦境……有着某种无法解释的联系!那片由蓝变红的羽毛……难道是在预示什么?危险?还是……这东西本身蕴藏的力量?

“没事……”李衍强压下翻腾的气血和手指的剧颤,声音有些沙哑,“赵大哥,这东西……比我们想的还要邪门。立刻把它埋起来!埋得越深越好!除了你我,谁都不能说!包括张伯!明白吗?”

赵铁柱被他凝重的脸色吓到了,连连点头:“明、明白!俺这就去!”

就在赵铁柱重新将碎片裹好,准备离开时,李衍家的破篱笆墙外,传来一声刻意拔高的、带着点流里流气的吆喝:

“哟!李二郎!大白天的关着后院门,鼓捣啥宝贝呢?让哥几个也开开眼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