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梦的实现
乘凉梦的实现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乘凉梦的实现 > 第12章 星河万里,沃土长歌

第12章 星河万里,沃土长歌

加入书架
书名:
乘凉梦的实现
作者:
黑川雨宫
本章字数:
3536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第十二章 星河万里,沃土长歌

晨雾未散,范英英的无人机己掠过新落成的“中非农业合作示范园”。红土地上,身着蓝白工装的技术人员正指导肯尼亚工人调试智能滴灌系统,远处的光伏板阵列在朝阳下泛着银光,与不远处当地部落的茅草屋相映成趣。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消息:“您主导的沙漠农业项目入选全球十大可持续发展案例。”

一、跨洋播种的希望

在非洲撒哈拉南缘的尼日尔,范英英团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地极度缺水,传统滴灌设备在高温下迅速老化,第一批试种的改良耐旱作物因土壤盐碱化濒临死亡。“我们不能照搬国内经验。”她带着科研小组驻扎沙漠,连续三个月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最终研发出“纳米涂层滴灌带”,并结合当地骆驼刺根系特性改良种植技术。当第一株挂满果实的矮化番茄在黄沙中绽放时,围观的村民们欢呼着将她高高抛起。

与此同时,欧洲市场传来新的机遇。欧盟推出“绿色新政”,对有机农产品需求激增。范英英却做出惊人决定:暂缓扩张产能,转而投资建设“碳足迹追踪系统”。“我们要让每颗水果的环保价值都看得见。”她在董事会上展示数据,新系统不仅能计算种植、运输全程的碳排放,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生成专属“绿色身份证”。这个决策让“蕉梦园”成为首个获得欧盟“碳中和农产品”认证的中国品牌。

二、故土上的科技革命

国内的农业科技研究院里,一场颠覆性实验正在进行。95后研究员小吴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病虫害预测,系统通过分析数百万张叶片图像,能提前一周精准预警。但初期推广时,老农户们却不信任“机器看病”。范英英带着团队在田间办起“人机PK赛”:让AI与经验最丰富的老农同时诊断病株。当AI不仅准确判断出病症,还提供了三种生态防治方案时,围观的村民们纷纷掏出手机下载APP。

乡村振兴的版图不断扩大。“银发农匠”计划孵化出的“老把式智慧联盟”,将传统育苗技艺与现代基因技术结合,培育出兼具抗病性和口感的新品种;农业主题音乐节吸引了十万游客,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300%;更令人振奋的是,二十名从研究院走出的青年创客成立合作社,用3D打印技术为偏远山区定制小型农机,被央视称为“新时代的铁牛长征”。

三、风暴中心的抉择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行业并购风波突然袭来。某国际资本巨头提出天价收购“蕉梦园”,承诺将品牌推向全球,但要求放弃所有本土化研发团队。消息传出,员工群里炸开了锅,合作农户们连夜驱车赶来堵在公司门口。“这片土地养活着我们三代人,不能卖给只看钱的外人!”老支书的话让范英英红了眼眶。

她召开全员大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创业纪录片:从借高利贷发工资的艰难时刻,到村民们用板车拉来有机肥的感人画面。“如果把‘蕉梦园’比作一棵树,根永远在这里。”她拒绝了收购,转而宣布启动“百城千村”计划:在全国建立100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开放所有技术专利。这个决定让公司市值短暂下跌,却收获了无数创业者的响应——三个月内,超过500家农业企业申请加入技术共享联盟。

西、生命中的双重绽放

婚礼定在金秋十月,果园里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陈默穿着定制的亚麻西装,口袋里别着用果树枝编织的胸花;范英英的婚纱缀满手工缝制的花瓣,头纱上绣着园区的卫星地图轮廓。证婚人是当初质疑她的银行经理,如今他举起酒杯笑道:“当年拒绝你的贷款申请,是我职业生涯最后悔的决定。”

婚后,两人的生活依然被事业填满,但多了新的温暖注脚。深夜加班时,陈默总会变魔术般掏出温热的水果羹;出差归来,范英英会带回当地特色种子,在园区开辟“世界之窗”种植区。更惊喜的是,他们共同发起“种子银行”公益项目,收集濒临灭绝的本土作物种子,为农业多样性筑起基因防线。

五、永不停歇的耕耘

站在创业十周年的节点,范英英站在园区最高处俯瞰:智能温室如水晶宫殿般闪耀,研学基地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无人机群拖着彩带划过天际。手机弹出新消息:她撰写的《泥土里的代码——数字农业实战笔记》登上全球畅销书榜,扉页上的那句话被无数创业者转发:“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而在千万双手托起的土地上。”

暮色渐浓,陈默揽着她的肩指向远方:“看,那边的新城区规划图里,特意留了我们的农业科普中心地块。”星光点点洒落,照亮他们脚下的土地,那是无数个日夜汗水浇灌的地方,也是梦想永远生长的原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