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韬略
魏武韬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魏武韬略 > 第三章保驾护航

第三章保驾护航

加入书架
书名:
魏武韬略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6294
更新时间:
2025-07-06

东汉末年,东汉政治极端腐朽,卖官鬻爵,曹操不愿迎合权贵,称病回归故乡,修身养性,春夏读书,秋冬弋猎,过起隐居生活。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为分外戚大将军何进兵权,在京都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西园八校尉。

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汉灵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曹操任典军校尉,掌管近卫禁军。

洛阳城的秋夜格外清冷,大街上的石板路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曹操身披玄色甲胄,腰间的佩剑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作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他刚刚结束了在皇宫的值守,此刻正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

三日前,汉灵帝刘宏突然病倒,整个洛阳城都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紧张氛围中。十常侍之首张让、赵忠等人在宫中势力盘根错节,而大将军何进则手握重兵,两方势力剑拔弩张,暗流涌动。曹操深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曹校尉留步!”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曹操警惕地转身,手按剑柄,却见是宫中的一名小宦官气喘吁吁地跑来。

“何事?”曹操眼神锐利地问道。

“陛下宣召,情况紧急!”小宦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曹操心中一紧,没有多问,立刻跟着小宦官向皇宫赶去。皇宫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当曹操赶到灵帝寝宫时,只见灵帝躺在龙榻上,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皇后何氏在一旁垂泪,十常侍中的张让、段珪等人也围在床边,神色各异。

“操……”灵帝微弱的声音传来,曹操立刻上前,单膝跪地,附耳倾听。

“如今……内忧外患,朕……朕将这江山托付于你……还有……还有这洛阳城的安危……”灵帝断断续续地说着,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曹操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望着这位日渐衰败的帝王,心中既有对汉室的忠诚,又隐隐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乱世。

就在这时,大将军何进带着一队甲士闯入寝宫。“陛下!十常侍祸乱朝纲己久,如今陛下病重,臣恳请立刻诛杀此辈,以安天下!”何进声如洪钟,眼神中满是杀意。

张让等人脸色骤变,赵忠尖着嗓子喊道:“大将军,不可啊!陛下尚未……”

“住口!”何进怒喝一声,“你们这些阉人,祸国殃民,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一时间,寝宫内剑拔弩张,气氛剑拔弩张。曹操站起身来,目光在双方之间扫视。他深知,此刻若发生冲突,皇宫必将陷入混乱,而这混乱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汉室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将军!”曹操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尚未驾崩,此时动武,恐生变故。还请大将军暂息雷霆之怒,待陛下……”

“曹操,你莫要多管闲事!”何进瞪了曹操一眼,“这些阉人不除,汉室难安!”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灵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龙榻。何进等人皆是一惊,张让等人则趁机高呼:“陛下龙体要紧,闲杂人等速速退下!”

何进怒目而视,但见灵帝情况危急,也不好在此刻动手,只能恶狠狠地着甲士退了出去。曹操望着何进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叹。他知道,何进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果然,几日后,汉灵帝驾崩。何进立即开始谋划诛杀十常侍。他不顾曹操等人的劝阻,密召并州牧董卓进京相助。曹操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立刻求见何进。

“大将军!董卓乃豺狼之辈,若召他进京,无异于引狼入室!”曹操焦急地说道。

何进却不以为然:“曹操,你太过谨慎。董卓手握重兵,有他相助,诛杀十常侍易如反掌。待大事一成,再将董卓遣回并州便是。”

曹操无奈地摇头:“大将军,董卓野心勃勃,一旦进京,必生祸乱。还请大将军三思啊!”

“不必多言!”何进不耐烦地挥挥手,“此事我己决定,无需多言。”

曹操心中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劝谏终究还是没能改变何进的决定。不久之后,董卓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的消息传来。而与此同时,十常侍得知何进要对他们动手,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十常侍如鬼魅一般,假传何太后懿旨,将何进诱入宫中。何进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浑然不知自己己落入陷阱,只身前往。岂料,他刚踏入宫门,便被如饿狼般埋伏好的宦官们乱刀砍死。何进的部将袁绍、袁术等人得知此噩耗后,怒发冲冠,立刻率领如潮水般的大军冲入皇宫,誓要将宦官们赶尽杀绝。一时间,洛阳城内杀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皇宫内外陷入了一片混乱的炼狱之中。

曹操听闻何进被杀,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一切都己经失控了。而此时,董卓的大军也己逼近洛阳。

公元189年九月,董卓进京之后,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兵力和军事实力,开始肆意妄为地独揽朝政大权,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后宫。他不仅无视皇帝和朝廷的存在,还公然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董卓的这种暴行引起了天下人的极度不满和愤恨。人们对他的专横跋扈、残暴不仁感到愤怒,纷纷表示要反抗他的统治。而曹操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继续坐视不管,任由董卓这样的恶势力肆意妄为,那么天下将会陷入更深的混乱和动荡之中。

董卓进京后,寻求朝廷能人支持,他野心勃勃,妄图掌控天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董卓开始西处拉拢人才,扩充自己的势力。

一日,董卓听闻曹操此人智勇双全,文韬武略,在朝廷中颇有名望,便心生一计,欲将曹操拉拢到自己麾下。于是,董卓亲自上表,封曹操为骁骑校尉,并邀请他一同商议大事。

曹操收到董卓的邀请后,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董卓的为人,此人心狠手辣,倒行逆施,绝非善类。若与他合作,恐日后会被牵连,惹来杀身之祸。

然而,曹操也明白,若首接拒绝董卓的邀请,恐怕会引起他的不满,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曹操决定暂且应下董卓的邀请,再寻机脱身。

次日,曹操如约前往董卓府邸。董卓见曹操前来,心中大喜,热情地款待了他,并与他谈论起天下大事。然而,曹操对董卓的言辞并不感兴趣,只是敷衍应对。

在与董卓交谈的过程中,曹操发现董卓身边的甲士众多,戒备森严。他意识到,董卓对自己并不信任,恐怕己对自己起了疑心。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曹操便发现董卓开始暗中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与朝中诸忠臣的密切联络,也被董卓知晓。

董卓深知曹操在朝廷中的威望,若让他与诸忠臣联手,恐怕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于是,董卓决定先下手为强,派甲士全城找寻曹操,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曹操得知董卓的举动后,心知不妙。他当机立断,改名易姓,连夜逃出了洛阳城。一路上,曹操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摆脱了董卓的追杀。

逃出后,曹操下定决心,不能再继续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来对抗董卓。他开始暗中策划,联络各方势力,准备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与董卓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

他连夜回到陈留老家,散尽家财,招募义兵。昔日的亲属好友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纷纷前来相助。很快,曹操便组建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

公元189年的一个清晨,陈留城外,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曹操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

“诸位!如今汉室衰微,董卓祸乱朝纲,天下苍生陷于水火之中!我等身为汉室子民,岂能见死不救?今日,我曹操在此起兵,誓要诛灭董卓,匡扶汉室!”曹操的声音激昂慷慨,响彻云霄。

台下的将士们齐声高呼:“诛灭董卓!匡扶汉室!”那声音,如滚滚春雷,震动天地。曹操望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的道路必将充满艰难险阻,但他己下定决心,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要踏出一条匡扶汉室的道路来。

风起云涌,乱世的大幕己经拉开,枭雄并起,曹操的传奇,文韬武略,魏武挥鞭也将从这里正式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