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雨丝裹挟着大西洋的咸涩海风,如细针般密密麻麻地敲打在勇士队下榻酒店的玻璃窗上,在玻璃表面蜿蜒出一道道扭曲的水痕,仿佛是命运的纹路。训练室里,理疗仪持续发出单调的嗡鸣声,与顾晗压抑的闷哼声交织成一曲令人揪心的旋律。队医约翰森眉头紧锁,专注地为他的膝盖注射封闭针,金属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顾晗的身体不自觉地绷紧,青筋在手臂上凸起如蚯蚓。
“这是最后一次,” 约翰森拧紧药瓶,金属瓶盖与桌面碰撞出清脆且决绝的声响,仿佛是对顾晗身体极限的最后通牒,“再过度使用,半月板损伤会不可逆。” 顾晗盯着自己微微发抖的右腿,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想起第五场比赛的惨烈画面 —— 当霍福德那强壮的身躯重重顶在他膝盖上时,剧痛如闪电般瞬间蔓延至脊椎,那一刻,他几乎以为自己的篮球生涯就要在此终结。但此刻,他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将所有的恐惧与担忧暂时抛诸脑后。
就在这时,库里抱着战术板匆匆推门而入,板上密密麻麻的红圈如战场上的标记,精准标注着塔图姆的进攻热区。“感觉怎么样?” 库里关切地问道,同时把冰袋轻轻按在顾晗脚踝,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科尔准备用五小阵容,让你和我轮流消耗斯马特。” 话音未落,走廊里突然传来格林震天的怒吼:“凯尔特人那群家伙别想在甲骨文撒野!” 声音如惊雷般震得门框微微发颤,训练室的灯光似乎都随之晃动了一下。顾晗听着这熟悉的喧嚣,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 —— 这充满斗志的怒吼,于他而言,是最安心的战歌,是团队力量的象征。
与此同时,新闻发布厅里早己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关于这场抢七大战的讨论如汹涌的潮水般铺天盖地。ESPN 的专家团们仿佛化身成了精密的计算机,将两队的各项数据拆解到毫秒级。他们神情严肃地分析道:凯尔特人在抢七战的历史胜率高达 68%,而勇士队近十年总决赛抢七仅尝一胜。这些数据如沉重的石块,压在每一个勇士队支持者的心头。
社交媒体上,“# 谁能问鼎奥布莱恩杯 #” 的话题热度持续飙升,阅读量在短时间内便突破 10 亿大关。球迷们自动分成两派,在评论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支持凯尔特人的球迷们列举着球队过往的辉煌战绩,言辞间充满了自信与骄傲;而勇士队的拥趸们则以顾晗、库里等球员的关键表现为例,坚信他们能够创造奇迹。
在国内篮球论坛里,网友们自发行动起来,翻出顾晗从发展联盟到总决赛的所有比赛录像,逐帧分析他在高压下的表现。每一个精彩的进球、每一次顽强的防守,都被放大、解读。“顾晗能否创造奇迹” 的投票活动中,支持率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微弱优势领先,这一结果既让球迷们看到了希望,又增添了一份紧张与期待。
夜幕深沉,科尔教练的战术会议仍在继续,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而压抑。战术板上,用蓝线勾勒的 “Box - 1” 防守策略与红色箭头组成的反击路线交错如网,仿佛是一场即将展开的战争蓝图。“他们会继续针对顾的膝盖,” 科尔用激光笔指着斯马特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对对手的警惕与重视,“但我们的机会就在 ——” 他突然按下遥控器,大屏幕切换成顾晗在第西场命中关键三分的慢动作,画面中顾晗那专注而坚定的眼神,仿佛穿越时空,再次点燃了众人的斗志,“错位单打!当霍福德换防到你时,顾,果断出手。” 科尔的声音坚定有力,给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车谷空抱着一摞运动绷带走进来,这个平时总是充满活力、活泼开朗的日本后卫,此刻神情肃穆得如同即将走上战场的战士。“我研究了斯马特过去十场抢七的防守录像,”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在第三节后半段会出现 0.3 秒的防守失位。” 他拿起粉笔,在战术板上画出一个极小的圆圈,“就在这个区域,只要把握时机……” 车谷空的话语虽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为团队的战术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深夜,酒店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台灯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顾晗站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投篮姿势。膝盖的疼痛如潮汐般时强时弱,每一次弯曲都伴随着钻心的刺痛,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仿佛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波波维奇发来的短信:“抢七的秘诀不是完美,是比对手多扛住一秒。” 短短一句话,却如同一把重锤,敲击在顾晗的心坎上,让他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他握紧拳头,手腕上的系统闪烁着红光,新的任务清晰地浮现:“在抢七大战中达成三双,解锁‘终局主宰’技能。” 窗外的波士顿,灯火渐次熄灭,城市陷入了沉睡,而甲骨文球馆的灯光,正等待着黎明后的爆发,等待着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篮球盛宴,等待着顾晗和他的队友们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