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东江组长身上,莲梦龙看到了一个优秀党员的卓越素养和高贵品格,看到一个优秀纪检人的忠诚、干净与担当。她己经把成组长看做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的师长。
为官避事平生耻,这是成组长常说的话。
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品质体现在哪里?集中表现在这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我们讲“为官避事平生耻”,就是要担当责任、担当义务,为人民谋幸福、为万世开太平。坚持践行这一信条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奋发有为之人、民之可信赖和托付之人。
莲梦龙写道:
我的老师是一位派驻纪检组组长,他最喜欢“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话。他说,这句话强调了二十个“任”字: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谋者任作、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妒、任得者任失、任人者任难、任仁者任勇。
宋朝名臣范仲淹,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千百年来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所传承,己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熔铸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范文正公说:“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
这是要求为官者要敢于担当的政训。为官避事平生耻,告诫我们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做圆滑之人,不敢理首气壮严格执纪,害怕得罪人,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利益看的最重、最想保的是一己之私,损害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
“私罪不可有。”
什么是私罪?
“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
为官而不敢担当,遇事绕道走,这就是“私罪”。当今,还是有一些干部是“为官避事”的,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因为他们怕出事,不干事,有负于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就是不作为、不担当。
范仲淹是个为官不避事的人,他不畏强权,首言敢谏,被贬也矢志不移。为官就应当像他这样一心为国为民。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为官者,就要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不为一己私利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和稀泥”,不当“老好人”,不能有“私罪”。
“公罪不可无。”
什么是公罪?
“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这是说,为官做事,因为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至于得罪了人,这就是“公罪”。
范仲淹为何一再被贬?就是因为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眼里不揉沙子,敢讲真话,所以得罪了人,得罪了君子,君子知道对错,不会害人,得罪了小人,君子就遭殃了。
范仲淹“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因此蒙受“公罪”。官员做工作、做事情,不能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钟摆干部”,不能只想“安安稳稳混日子,平平安安享清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应当有为民担当的铁一般的信念和臂膀。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怎么可能成为党的好干部?我们有的纪检干部,怕得罪人,对监督畏首畏尾,看到问题和没有看到一样,听到反映和没有听到一样,没有人盯着,能混过去就混过去,这是监督缺位;有的纪检干部为了个人利益关系,为了维护利益关系网,想方设法帮被调查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追责时千方百计避重就轻,长此以往,早晚付出代价。这就是不愿监督、不敢负责。
成组长强调指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工作的指路明灯,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挑战的精神支柱。要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转化为奋勇向前、无私无惧、敢于担当的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忠诚,干净,担当,莲梦龙就想做这样的好干部,就是这样的好干部,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专长,成为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是她的心愿,是她的理想。
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