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天空中显现出一行金色大字。
【世人观屈原一生,不得不叹楚国并非无栋梁之材,只是楚怀王昏聩,不识忠奸。】
【若他能遇上贤明之君,如商汤、周武王那般,又怎会落得如此结局,其成就必将远超于此!】
金榜在金色字体消失之后,开始剧烈闪烁。
天下人屏息凝神,皆知又一位震撼古今的英杰即将揭晓。
此前屈原的悲剧己令人扼腕,此番登场的人物,又将带来何等波澜壮阔的传奇?
【公元前241年,咸阳宫内烛火通明,一声清亮啼哭撕破长夜。】
【这个诞于仲夏夜的皇子,被始皇帝赐名“扶苏”,取自《诗经》“山有扶苏”,寄寓枝叶扶苏、国祚绵长之意。】
【尚在襁褓时,太傅便被召入宫中启蒙。三岁识千字,五岁诵《尚书》,八岁便能以“周公辅成王”典故,向始皇帝阐述君臣之道。
【某次朝会,幼龄扶苏竟指着竹简上的“苛政”二字,奶声奶气道:“若草木受霜雪太重,来年便难开花。”
【满殿哗然,嬴政却抚须大笑,当即下令减轻关中赋税。】
…………
大唐皇宫内。
唐明皇李隆基放下酒杯,眉头紧皱:
“八岁就能说出这般道理,实在罕见!要是我大唐有此等皇子,何愁江山不稳?可惜生在秦朝,最后也不得善终。”
身旁的大臣们纷纷点头,感叹不己。
大明应天。
朱元璋神色凝重地盯着金榜:
“小小年纪就懂得体恤百姓,这扶苏若是在我大明,早就立为太子,将来必能开创盛世!
只可惜秦始皇糊涂,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苗子。”
刘伯温在一旁感慨:
“如此贤才,却因帝王而死,实在令人惋惜。”
三国时期。
曹操看完金榜内容,忍不住叹息:
“我儿曹冲虽聪明,但和这扶苏比起来,还是差了些。
要是能得此子相助,这天下早就平定了!生不逢时啊,可惜,可惜!”
荀彧也摇头叹道:“扶苏有治国安邦之才,实在遗憾啊”
北宋汴梁。
宋仁宗连连称奇:“这等见识,朝中大臣都未必有!我朝推行变法时,要是有这样的人建言献策,何至于困难重重?”
范仲淹痛心疾首:“如此心怀百姓的皇子,最终却含冤而死,真是天理难容!”
【十三岁那年,恰逢蝗灾席卷三川郡。】
【扶苏瞒着侍卫,乔装成商贾深入灾区,亲眼见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
【回宫后,他冒死首谏:“陛下横扫六国,当以仁政收天下心!”嬴政雷霆震怒,却在第二日默默拨出十万石粟米赈灾。】
【及冠礼成,扶苏主动请命赴北疆监军。】
【他脱去锦衣华服,换上粗布铠甲,与蒙恬并肩巡视长城。】
【曾在暴风雪中徒步百里,只为查看一处烽火台的修缮;也曾将御赐的貂裘披在冻伤的士卒身上,自己却染上风寒。】
【蒙恬在军帐中感慨:“此子若登大位,大秦铁骑可踏破北海!”】
【每逢战事间隙,扶苏便在军营开设学堂,教士兵识字算术。】
【他独创的“以战养民”之策,让边境屯田产量三年翻番。】
【某次匈奴来犯,竟有牧民冒死传递情报:“我们信公子,不愿做亡国奴!”】
【咸阳城中,关于扶苏的传说越传越广。】
【酒楼说书人绘声绘色讲述“公子夜访寒士”的故事——他曾在雨夜敲开老儒家门,虚心求教治国之道,临走时还悄悄留下一袋金饼补贴家用。】
【百姓们自发绘制他的画像,挂在家中祈求平安。】
…………
大秦朝堂内,空气骤然凝滞。
蒙恬双目放光,猛地一拳砸在将案上,震得虎符都跳了几跳:
"好!好个心怀天下的公子!末将就说,当年巡守长城时公子那些奇思妙想,必是胸中早有丘壑!"
他大步上前,声音里满是振奋,"陛下,若公子能掌朝政,我大秦铁骑定能踏平漠北!"
李斯手中竹简簌簌作响,盯着金榜的眼神满是惊叹:
"三岁识字,十三岁敢谏,这般惊才绝艳...臣辅佐陛下数十载,竟不知储君深藏如此锋芒!"
李斯躬身行礼时,指尖都在微微发颤,"大秦有此贤嗣,实乃社稷之福!"
嬴政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章,苍老的笑声里带着久违的豪情:
"不愧是朕的儿子!”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突然指向北方。
"传朕旨意,赐扶苏黄金百斤,良马十匹!北疆战事若平,即刻宣他回宫!"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
"深入灾区,与民同苦,好!好!好!这般做派,倒有几分朕当年的影子!”
“若在我大明,定叫他总督天下粮仓,看哪个百姓还会挨饿!"
徐达握紧拳头:
"与将士同甘共苦,还能开设学堂,如此皇子,必能带出一支虎狼之师!"
东晋建康,丞相府内。
王导盯着空中金榜,端着茶盏的手止不住颤抖,茶汤泼洒在衣襟上也浑然不觉:
“三岁识字,十三岁敢谏,这般天赋异禀的皇子,竟生在暴秦末世……”
他声音发颤。
“想我朝愍怀太子,也是自幼聪慧,却遭贾后陷害,落得惨死下场。
这金榜上的扶苏公子,与他境遇何其相似!”
谢安放下手中折扇,神色黯然地摇头:
“以仁政劝始皇,冒死首谏灾情,若能生在东晋,必是辅佐明君的栋梁。”
他望向北方,目光中满是遗憾。
“如今我朝偏安江南,若能得此等贤才,何愁不能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只可惜,只可惜……”
一旁的桓温捏紧腰间佩剑,沉声道:
“与将士同甘共苦,还能想出‘以战养民’的妙策,这般文武双全的皇子,就算放在当今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东晋若有此子,定能重振声威!”
三人望着金榜上不断浮现的文字,皆是神色复杂,赞叹扶苏的能力,又为他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