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 第26章 定海神针

第26章 定海神针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作者:
夕阳红骑士
本章字数:
545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命运却在三十六岁戛然而止。】

【病榻之上,你仍攥着未完成的迁都奏折,喃喃叮嘱侍臣:】

【“关中百姓...还需安抚...”】

【你走后,洪武朝的杀戮愈演愈烈,蓝玉案、胡惟庸案牵连数万人,而你生前力保的“仁政火种”,终究未能在铁血朝堂上延续。】

【你的一生,是在父亲的雷霆与百姓的疾苦间斡旋的一生。】

【虽未践帝位,却以太子之身,在洪武朝的刀光剑影中,为后世留下了“仁厚治国”的微光。】

【当朱棣登上皇位时,或许也曾想起兄长灯下批阅奏折的身影——那是大明王朝本可拥有的另一种可能。】

【盘点华夏十大遗憾!】

【第三名——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

【人物介绍:出身草莽崛起的帝王之家,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嫡长子,自朱元璋称吴王时便被立为世子,自幼随名儒宋濂研习经史,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熏陶。】

【十三岁立为太子,监国二十余载,以仁厚宽和之姿协调朝廷各方势力,朱元璋屠戮功臣时多有谏阻,被朝臣尊为“懿文太子”。】

【传奇生平:他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之一,朱元璋刻意培养其治国能力,凡军国大事皆令其裁决。】

【朱标礼贤下士,在诸王中威望极高,常以“仁德”调和朱元璋严苛之政,成为明初朝廷“宽猛相济”的重要纽带。】

【其“以仁治国”的理念,与朱元璋的铁血手段形成鲜明互补,深得文臣拥戴。】

【然命运弄人,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八岁的朱标因风寒病逝,朱元璋悲恸欲绝,亲定谥号“懿文”,后追尊为“孝康皇帝”。】

【人物评价:他是明初政坛的定海神针,若能顺利继位,或可避免靖难之役的骨肉相残,以儒治天下的理念或将重塑明朝政治生态。】

【若假以时日,以其仁厚之德驾驭群臣,以多年监国之经验治理天下,大明王朝或许会走向更温和的盛世,历史上也可能少一些血腥杀戮,多几分文治昌明。】

【他的早逝,不仅是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家庭悲剧,更让明朝失去了一次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平稳过渡。】

【朱标以储君之身践行仁政理想,用半生监国岁月诠释了“守成之君”的风范,其薨逝恰似洪武盛世的一道裂痕,令后人不禁叹惋:若懿文未逝,大明又将走向何方?】

…………

大汉。

当朱标的结局出现在汉武帝眼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

之前金榜里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此刻竟与金榜上这位太子的结局重叠。

汉武帝低声呢喃:

"都是这般天妒英才..."

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悲戚。

大唐。

“可惜,可叹啊!”

“帝王家最难得兄友弟恭。”

唐太宗李世民是最能理解朱标在帝王家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这朱标能让朱元璋收住屠刀,能让诸王俯首,本是王朝的定海神针。”

太宗的目光又落回金榜,看着朱标死后各种案的血光,喟然长叹:

“一朝梁柱倾,满朝戾气生啊。”

大明。

朱元璋双目死死盯着金榜之上朱标死去的缘由,仿若被定住一般,愣在了当场。

那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仿佛眼前所见并非真实。

他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自己视若珍宝的标儿,竟会是病死的结局。

若是遭遇暗杀,以他朱元璋的手段,尚可布下天罗地网,严加防备。

可偏偏,这是人力无法抗衡的病魔,是老天爷降下的灾祸。

朱标,那可是被满朝上下寄予了无尽重望的太子啊!谁人能料到,如此惊才绝艳、心怀天下的储君,最终竟会病卧榻上,溘然长逝。

这残酷的现实,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心间,怎一个“暴殄天物”了得,老天爷,何其不公!

朱元璋仿佛失了魂儿,整个人呆呆地愣在原地,时间仿佛凝固。

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眼眶早己,滚烫的热泪不受控制地滚滚而下。

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悲愤,那是一位父亲失去爱子的悲恸,是一位帝王痛失传承者的不甘。

“贼老天!”

他仰头嘶吼,声音里混着呜咽。

“朕平定西海,诛灭胡元,连这阎王爷都敢讨教三分,你为何夺我标儿!”

而另一旁的马皇后马皇后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呆坐在原地,双眼首首地望着前方,眼神空洞无神。

泪水决堤般涌出,顺着她那饱经岁月却依旧和蔼的面庞滑落。

她心中满是悲恸,那是一位母亲失去爱子的切肤之痛。

朱标,是她看着一步步成长,寄予无限期望的儿子。

她曾看着朱标在朝堂上初露锋芒,心怀天下,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他能继承大统,开创一个清明盛世。

可如今,这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化为乌有。

“标儿,我的标儿啊……”她一路哭嚎着,声音悲戚而绝望,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来。

而在大殿的百官们面色瞬间变得煞白。

李善长身子摇晃了几下,险些站立不稳。

朱标,一首以来都是他在朝中重要的倚靠。

太子仁厚,对他敬重有加,两人在诸多政务上配合默契。

如今金榜揭露太子病逝,他仿佛看到了朝中局势即将陷入动荡。

“这……这如何是好啊!”

刘伯温他眉头紧锁,长叹一声。

刘伯温深知朱标之才,也明白他以仁厚调和朝堂各方势力的重要性。

朱标在,朝堂尚有一股平衡之力,各方势力虽有争斗,但也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如今金榜揭露太子三十六而去,这平衡或将打破,各方势力必将蠢蠢欲动。

“大明,恐要变天了……”

他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预感到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之上怕是再无宁日。

不仅仅是因为金榜上太子朱标的病逝,更是因为皇上朱元璋恐怕不能接受而会做出多么恐怖的行为。

此刻,众人的心情沉重如铅,皆因金榜所现内容,犹如一道晴天霹雳。

朱标病逝的消息,宛如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而更让众人忧心忡忡的是,皇上朱元璋向来对太子寄予厚望,倾注了无尽心血,此番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以他那刚烈的性子,真不知会做出何等令人胆寒的恐怖举动。

那些官员们,更是悲从中来,神色黯然。

在他们心中,太子朱标是他们政治生涯的主心骨,是他们竭诚依附的核心人物。

朱标仁厚贤明,礼贤下士,在他身边,他们深感自己能为大明的江山社稷施展抱负,实现价值。

可如今,若太子不在了,他们顿觉自己仿佛失去了方向,前途一片迷茫,甚至开始担忧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与未来。

而身为当事人的朱标,当目光触及金榜上关于自己结局的文字时,整个人瞬间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然而,朱标毕竟非寻常之人,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悲痛后,他的眼神渐渐发生了变化。

一种决然的光芒,如星星之火,在他眼底悄然燃起,且越燃越旺。

“既己明晰这既定的未来,我岂会坐以待毙,任由命运摆弄!”

朱标眼神中满是坚毅与果敢,继续坚定地说道:

“我既身为太子,肩负着储君的重任,心中又始终装着天下苍生,那便定要与这命运拼死一搏,逆天改命!

哪怕这命运的轨迹如钢铁般坚硬,难以撼动,我也要倾尽全力,为大明的江山,为天下的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