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 第15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15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作者:
夕阳红骑士
本章字数:
5136
更新时间:
2025-07-02

大唐。

长孙无忌望着空中浮现的《出师表》幻影,抚着腰间玉带,神色凝重:

"诸葛丞相佐幼主于危局,治益州而民安,其'亲贤臣,远小人'之策,实为治国圭臬。

我朝虽有贞观之治,若得此等贤才,定能让万邦来朝之景更胜往昔。"

房玄龄轻抚官袍上的暗纹,目光灼灼:

"观其北伐,以一州之力撼动中原,虽未竟全功,却尽显大智大勇。

八阵图变化莫测,木牛流马巧夺天工,若他生在大唐,必能助陛下开疆拓土,再创辉煌!"

大宋

欧阳修小心翼翼展开泛黄的《出师表》手抄本,指尖抚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八字,喉头不禁发紧:

"这满纸血泪,字字都透着对汉室的赤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与我大宋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襟怀何等相似!

如此忠烈之文,当刻于石碑,永为后世楷模。"

苏轼将诸葛连弩模型在掌心反复翻转,青铜弩机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猛地一拍桌案:

"妙!实在妙!这精巧机关竟出自千年前之手,若能让孔明亲眼看看我大宋军器,再由他指点改良,何愁辽人铁骑、金兵劲弩?

可惜这般经天纬地的全才,终究是错付了乱世!"

说罢将模型重重一放,长吁短叹许久方休。

大明

刘伯温望着空中金榜,手捻胡须,语气满是怅然:

"这诸葛孔明,为了汉室江山,耗尽了一生心血。六出祁山,五次北伐,首到死都在拼。

我跟着陛下打天下,自认也算尽力,可跟他一比,真是差得远了。"

朱元璋背着手在殿中踱步,闻言点头:

"可不是嘛!这样的忠臣,又有谋略又肯拼命。

要是朝堂上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咱们大明的江山就更稳当了!"

天边的金榜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原本漆黑的榜文上,墨色纹路像沸腾的水一样翻涌。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他们知道,又有新的人物要公布了。

【你以诗为刃,在饥寒交迫与战火纷飞中,将文人的赤诚化作守护家国的呐喊】

【从草堂寒夜到孤城残垣,你用半生颠沛写就乱世悲歌,最后倒在捍卫山河的路上,让笔墨未竟的抱负,化作了永恒的坚守】

【当生命燃尽于漫天烽火,不知你回望半生坎坷,是否仍会无悔于这一场以诗心护苍生的奔赴?】

北宋。

苏轼放下手中毛笔,长叹一声:

"半生颠沛...笔墨镌痛...好一个知音人!我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人生如梦',在惠州吟诵'不辞长作岭南人',看似豁达,字字皆是血泪。

这金榜上的文字,戳中了天下文人的痛处啊!"

南宋。

李清照独坐窗前,手中酒盏微颤,望着金榜上的文字,泪湿罗衣:

"以诗为刃...好一个以诗为刃!这分明是在写我易安半生!"

她猛地饮尽杯中残酒,拍案长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年我在汴京写下'至今思项羽',何尝不是以诗为刃?可惜...可惜这刀刃终究斩不断金兵的铁蹄..."

她颤抖的手指抚过金榜,仿佛在抚摸自己破碎的半生。

…………

【你生于河南巩县的官宦之家,远祖杜预是西晋时期博学多才的"杜武库",这位集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于一身的先祖,曾以《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开创注解《左传》的先河。】

【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文坛领袖,以五言律诗著称,其"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的名句,将山水灵气凝于笔端。】

【受家族诗礼传家的熏陶,你自幼便展露诗才,家中书房里,散发着墨香的典籍被你反复诵读。】

【七岁便能作诗,"七龄即思壮,开口咏凤凰",稚嫩的笔触间己显不凡气度。】

【当同龄孩童追逐嬉戏时,你却常独坐庭院,对着落日云霞沉吟诗句,任梧桐叶在砚台边飘落,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

【青年时代,你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两次踏上漫游之路。】

【北游齐赵时,你身着粗布短褐,脚踏芒鞋,在泰山之巅迎着凛冽山风,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篇;】

【南游吴越时,你泛舟江南水乡,看乌篷船划过青石板桥,听采莲女的歌声在水巷中回荡,领略山水之美。】

【这些游历不仅开阔了你的视野,更让你在路过破败村落时,亲眼见到百姓食不果腹的惨状。】

【然而,两次科举落第并未动摇你的信念,你将落榜文书叠进行囊,坚信自己终将实现济世安民的理想。】

【长安十载,是你人生的转折点。为求仕途,你困守京华,租住的破屋内蛛网垂落,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

【冬日里,你裹着单薄棉衣穿梭在达官显贵的朱门前,却连一口热粥都难以求得。】

【春日曲江宴上,你看着权贵们赏玩奇珍异宝,而街头巷尾的流民正啃食树皮。】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反差,成为你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你开始用诗歌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诗风逐渐转向沉郁顿挫,字字句句都像是从胸腔里迸发的血泪。】

…………

东汉,官渡之后

曹操眼中精光闪烁:

"妙!妙!妙!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更见锋芒!

当年我在官渡焚乌巢,见袁军士卒饿殍遍野,正与他笔下惨状相通!"

一旁荀攸轻摇羽扇,目光落在"致君尧舜上"句上:

"明公,此人文笔如刀,心怀苍生。官渡战后百废待兴,若能让他编纂《屯田策》,以诗心写政令,或许能让百姓更快休养生息。"

曹操抚须大笑,声震营帐:

"文若此言甚妙!此番官渡大胜,正是广纳贤才之时。

待收复冀州,天下渐定,孤便建铜雀台设诗赋科,一则以文会友,招揽天下才俊;

二则让文士们以笔为史,将这乱世苍生之苦、治世安邦之策尽书于卷。

看他们能否再写出比'白骨露於野'更痛彻心扉的诗篇,也让后世知晓我等平定天下之不易!"

大唐,开元。

李隆基着诗卷,指尖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处顿住,眉头拧成川字:

"朕开创开元盛世,曾有'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盛景,这杜甫却专写朕治下的疮痍!他若能学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般歌功颂德,何愁不能入翰林院?"

杨国忠躬身赔笑:

"陛下圣明!此等文人不知体谅圣心,整日鼓吹'致君尧舜',倒不如让他去编纂《唐六典》,省得在民间妄议朝政。"

北宋。

宋仁宗赵祯一脸温和,不住点头:“杜甫之诗,皆为肺腑之言,饱含对苍生的悲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等志向,实乃大宋臣子之楷模。

朕若得此贤才,必委以重任,让他辅佐朕治理天下,实现国泰民安。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能警醒世人,朕要将他的诗作颁行天下,让百姓知晓朕的爱民之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