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27章 大汉战略抉择 众将领莫哀一是

第27章 大汉战略抉择 众将领莫哀一是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作者:
肉肉的小书虫
本章字数:
2328
更新时间:
2025-06-26

238年,大汉经过4年多的休养生息己经初步国富民强,南中的战象(主要做运输用,刘禅与孟获自己的约定)、西域的大宛马、雍凉的良驹、江陵的楼船都在展示大汉的兵强。

益州的蜀锦、南中的蔗糖、荆州的稻米、雍凉的商队、西域异国的金币无不显示大汉的民富。

坐镇成都的刘禅终于按捺不住要一统江山的雄心,九月初便让赵云、魏延、诸葛亮、姜维、邓芝、王平等一众文武齐聚成都皇城议政厅讨论下一步事宜。

鉴于潼关防守严密,新野、宛城一带4年前惨败的教训,刘禅让大家踊跃发言,积极献策。

赵云首先发话,这4年间,老臣也没闲着,派遣了数十批密探,阴渡渭水与黄河,北上黄土高原探勘地形、绘制山川地貌地图,现老臣可自领一支骑兵强渡渭河以及黄河渡口风陵渡,而后迅速北上黄土高原,绕过吕梁山脉、太行山脉首抵魏国腹地,同时派疑兵攻潼关、新野、宛城一带,牵着魏军注意力。

邓芝则认为应当派遣能说会道之士,前往东吴,许东吴大帝孙权以重利,让其同时出兵北伐曹魏,至少稳住东吴不让其干扰大汉伐魏计划。

魏延、姜维、高翔、王平等将领却认为应当全力再攻取新城、宛城一带为首要任务,如果这两城被大汉光复,那么魏帝洛阳震动,魏国恐将被迫迁都,天下大势将倒向大汉。

李严则有不同看法,今西年光阴过去,国民安居乐业,人们无不贪恋这4年的太平时光,如果轻启边端,战火重燃,不仅恐国人非议,军旅日费千金,胜败犹未可知,如若又战败(4年前新野、宛城攻城战失利),恐国家根基将会动摇,宜休兵静待魏吴两国国内生变,更或可挑拨两国关系,让其兵戎相见,我国可坐收渔翁之利……。

朝堂议论纷纷,各种主张、战法相互提出、辩驳,莫哀一是。

最后还是刘禅发话,询问相父诸葛亮下一步国策。

诸葛亮首先细看了赵云手上魏国在黄河风陵渡、黄土高原等地的布防图,又看了一下邓芝、李严;沉思片刻后说道,今曹魏派司马懿己荡平襄平反叛,公孙渊也被枭首示众,应趁魏国兵疲马乏之际趁机伐魏,臣亲领一军攻伐宛城、新野一带,魏延可率偏师攻潼关牵着一部分魏军,赵云老将军可率数千精骑北上绕道黄土高原,首插河套平原一带,而后在南下奇袭晋阳(太原)等地。

邓芝则多携带钱帛玉器,从江陵坐快船顺江而下出使东吴,许以重利,让孙权其出兵伐魏。

国内则应广贴告示,让国人知晓北伐魏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撰写告示及发布时间事宜由蒋琬办理。

李严可负责总督后勤粮草、军械调度。

黄权、王平宜镇守荆州,加紧操练水军,魏国如灭,东吴则是下一个目标。

军队无论哪一路最终得手或是失败都要不骄不馁,及时向成都汇报。

刘禅:相父之计策大善,魏国不久将亡,曹叡、司马懿等辈束手就擒,就依相父之意,乃命众人速速准备相关攻伐曹魏事宜。

众人皆欢呼吾皇圣明,急急领命雀跃而去,唯独李严默不作声,阴阴不快。

欲听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