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变成女学生
一觉醒来变成女学生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一觉醒来变成女学生 > 第五章 青铜镜里的星河

第五章 青铜镜里的星河

加入书架
书名:
一觉醒来变成女学生
作者:
eeyh
本章字数:
511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九月西日的戈壁滩晴得透彻。

晨雾退去后,沙粒在阳光下泛着银白,像撒了把碎钻。

林凡蹲在探方里,手里的软毛刷悬在半空中。

新露出的夯土层里,半枚青铜镜正泛着幽光。

镜面虽被土锈覆盖,却仍能映出她发梢的影子。

"小李!"

小周举着放大镜凑过来。

"这镜儿背面的纹路......像不像你上次说的'汉代规矩镜'?"

林凡屏住呼吸。

她用棉签轻轻擦拭镜背,土锈簌簌落下,露出几处浮雕——是西神纹: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环绕着中心的乳钉纹。

最妙的是镜缘处,刻着一行极小的篆字:

"永初二年,蜀郡西工造"。

"永初二年......"她轻声念出,指尖微微发颤,"公元108年,比上枚木牍晚了七年。"

"更绝的是。"

老陈扶着眼镜凑过来。

"这镜子的尺寸和《汉书·郊祀志》里记载的'宫室镜'吻合,首径十七厘米,正好是汉代贵族女子的常用尺寸。"

林凡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想起昨夜整理文献时,在《华阳国志》里翻到的片段:

"永初元年,蜀地献铜镜百枚于未央宫,帝赐戍边将士,曰'照见故乡'。"

此刻,这枚刻着"蜀郡西工"的铜镜,正躺在她掌心,像在替千年前的蜀地工匠诉说:

"看,我为戍边的兄弟铸了镜,让他们在沙海里,也能照见长安的月。"

"李姐!"

苏棠的声音从探方外传来,带着股子雀跃。

"陆大哥让我给你带了冰镇酸梅汤!他说你早上只喝了半碗粥,胃要抗议了!"

林凡转头,看见苏棠正踮脚从帆布桶里捞出个搪瓷杯,杯身凝着水珠,像挂了层碎冰。

她接过杯子,指尖触到凉意。

"谢......"

"谢什么。"

苏棠把杯子塞进她手里,自己蹲下来帮她扶着青铜镜。

"陆大哥说,你在戈壁滩晒得脸都红了,要多喝酸的。他还说......"

她压低声音。

"说你上次说'青铜镜照人,也照心',他记着呢。"

林凡的耳尖瞬间发烫。

她望着陆沉的背影,他正蹲在探方另一头,用毛刷清理着半块骨笛。

帽檐被风吹得歪向一边,露出后颈晒得发红的皮肤。

那是上周在沙漠里追一只野兔时被晒的,当时他笑着说"这叫'考古人专属晒痕'"。

现在倒成了苏棠嘴里的"记挂"。

"小李!"

老陈突然喊,"镜背有刻痕!"

林凡凑过去。

用棉签轻轻刮去镜背的土锈,一行极小的字迹显露出来:

"王二牛妻李氏,永初二年春,于玉门关外得此镜,愿夫君早归。"

"王二牛!"

小周惊呼。

"就是木牍里那个戍卒!"

林凡的手剧烈发抖。

她想起木牍上"家有老母,妻孕三月"的字迹,想起竹简上那幅"王二牛抱妻"的简笔画。

此刻这枚铜镜,竟是王二牛妻子李氏的陪嫁物。

镜缘的"永初二年",正是木牍里王二牛战死的年份。

他没能等到妻子亲手照的镜,却让千年后的他们,替他触摸到了这份牵挂。

"李姐,你看!"

苏棠指着镜背的边缘,"这里有个凹痕,像是被什么东西硌的。"

林凡用指尖轻触那处凹痕,触感光滑,像是被玉坠长期压迫形成的。

她突然想起陆沉背包里总装着块羊脂玉佩,是他奶奶临终前送的,说"保平安"。

此刻,那玉佩的轮廓,竟和镜背的凹痕严丝合缝。

"是陆沉的玉佩!"

她脱口而出。

陆沉闻声抬头,耳尖瞬间通红:

"我......我上周在镇上古玩店看见这镜子,觉得像你说的'汉代规矩镜',就买了。后来发现背面的字......"

他挠了挠头,"怕你嫌我乱花钱,就没敢说。"

林凡的眼泪砸在镜面上,荡开一圈涟漪。

她想起三个月前在帐篷里,陆沉翻着《汉书》说:

"这些戍卒,不过是史书里的几个字。"

此刻,那个叫王二牛的汉代士兵,正通过这枚铜镜、这卷竹简、这封木牍,活生生地站在她面前。

他有妻有子,有未说出口的思念,有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王二牛。"

林凡轻声说,指尖抚过镜背的"李氏"二字。

"你的妻子,一定是个很温柔的人。"

陆沉蹲下来,握住她的手。

他的掌心带着青铜镜的凉意,却比任何时候都暖:

"她等了他一辈子,却连他的坟都没找到。"

林凡抬头看他。

他的眼睛里有阳光,有沙粒,还有她熟悉的、藏不住的温柔。

她想起昨夜在帐篷里,他翻着《汉书》说:

"考古人最幸福的,是能让古人被看见。"

此刻,她终于懂了,所谓"被看见",不是把文物锁在玻璃柜里。

而是让那些沉默的陶片、残损的木牍、褪色的铜镜。

重新开口说话,替千年前的普通人,诉说他们的爱、他们的痛、他们的盼。

"小李!"

老陈的声音从探方口传来。

"县文物局来电话了!说要在咱们发现的遗址建保护站,还说要请专家来鉴定这批文物!"

林凡松开手,跟着陆沉往探方口跑。

风掀起她的发梢,吹得苏棠的马尾辫一翘一翘的。

她望着陆沉的背影,突然觉得,所谓"考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跋涉。

而是有人陪你蹲在探方里刷陶片,有人给你送热粥,有人在你发现新文物时眼睛发亮,像孩子得到了最珍贵的糖果。

夕阳把沙海染成金色时,林凡站在保护站的奠基处。

望着工人们立起"汉代玉门关戍边遗址"的木牌。

陆沉递来块烤红薯,还带着炭火的温度:

"陈叔说,这牌子立起来,王二牛的家书,就算真正'回家'了。"

林凡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香混着沙粒的凉意钻进鼻腔。

她望着远处的戈壁,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图书馆。

自己蹲在古籍修复室,陆沉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扶梯子"。

那时她嫌他笨手笨脚,现在却觉得,有些笨拙,比任何技巧都珍贵。

"陆沉。"她轻声说。

"嗯?"

"你说......"她望着他眼里的星光,"等保护站建好了,我们要不要......"

"要。"

陆沉接口。

"要在这里办个展览,把王二牛的家书、铜镜、木牍都摆出来。还要在展柜前放块留言板,让来看展的人写'给千年前的戍卒的话'。"

林凡笑了。

她想起昨夜在帐篷里,他翻着《汉书》说:

"这些戍卒,不过是史书里的几个字。"

此刻,那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人,正通过这些残损的陶片、木牍、铜镜,活生生地站在世人面前。

他们有父母妻儿,有爱恨离愁,有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而她和陆沉,正站在这时间的裂缝里,用手中的刷子、相机、笔记本,把这些温度,一点点收集起来。

就像此刻,青铜镜里的星河,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像极了陆沉眼里的星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