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遗交流大会的成功举办,让西合院工坊声名远扬。然而,表面的风光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清晨的西合院,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青石板上。李志光坐在老槐树下,手中把玩着新收到的邀请函,眉头紧锁。这是来自巴黎国际工艺博览会的邀请,要求中国非遗团队展示更为复杂精妙的传统技艺。
"李老师,又有新任务了?"何雨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走过来,"您先吃饭,天大的事儿吃饱了再说!"
李志光接过面碗,苦笑一声:"柱子,这次的挑战可不小。巴黎博览会要求我们现场展示微缩榫卯建筑,还要结合现代科技,让模型能自动开合。"
"啥?"何雨柱瞪大了眼睛,"这不是成心刁难嘛!不过没事儿,咱们西合院工坊啥困难没见过?不就是微缩榫卯嘛,我就不信咱们做不出来!"
正说着,老陈急匆匆地跑过来,手中拿着一份文件:"李老师,不好了!兴隆行虽然被捣毁,但他们的残余势力还在活动。我刚收到线报,有人在暗中收购和我们相似的非遗工艺品,意图混淆视听,抹黑我们的声誉。"
秦淮茹端着针线筐走过来,闻言眉头一皱:"这些人真是阴魂不散。咱们一定要想个办法,不能让他们得逞。"
刘大爷拄着拐杖也凑了过来:"怕什么!咱们行得正坐得端,还能被这些宵小之辈给吓住?当年我走南闯北,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
小当和槐花放学回来,听到大人们的讨论,也忍不住凑上前。小当眼睛一亮:"李叔,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在制作的工艺品里加入特殊的标记,就像密码一样,只有我们自己人能识别。这样就算有人仿造,也能一眼看穿。"
李志光眼前一亮,赞许地摸了摸小当的头:"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咱们还得加快巴黎博览会展品的制作进度。"
接下来的日子里,西合院工坊变成了忙碌的战场。何雨柱整天泡在木工房里,拿着放大镜研究微缩榫卯结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小鬼子,看我这次不把你们惊掉下巴!"
有一次,他因为太过专注,不小心用刻刀划伤了手指。秦淮茹心疼地帮他包扎,嘴里埋怨道:"你看看你,总是这么毛毛躁躁的。"
何雨柱却咧嘴一笑:"没事儿,这点小伤算什么?等我把这微缩榫卯做好了,让那些老外知道,咱们中国木匠的手艺才是最厉害的!"
老陈则忙着研究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编写程序。小当和槐花也没闲着,她们负责给工艺品制作特殊标记,还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在大家紧张忙碌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西合院。来人是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自称是某国际文化公司的代表,想要和西合院工坊合作。
"李老师,我们公司非常欣赏你们的技艺和理念。"中年人微笑着说,"如果能和我们合作,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
李志光警惕地看着对方,礼貌地说:"感谢您的好意,不过我们目前己经有自己的规划,暂时不考虑合作。"
中年人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李老师,您再考虑考虑。我们的条件非常优厚,错过这个机会,恐怕会后悔的。"
何雨柱站在一旁,双臂交叉,一脸不屑:"行了,别在这儿忽悠人了。我们西合院工坊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稀罕什么合作!"
中年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离开。但他临走前,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
夜晚,西合院安静下来。李志光坐在窗前,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却充满忧虑。他知道,兴隆行的残余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这个神秘的国际文化公司也来者不善。
突然,他的手机响了。是木村打来的越洋电话:"李先生,我得到消息,有人在欧洲散布谣言,说你们的非遗作品是机器批量生产的,并非手工制作。"
李志光握紧了拳头,沉声道:"多谢木村先生告知。我们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挂掉电话,李志光起身来到木工房。何雨柱还在加班,他抬头看到李志光,问道:"怎么了?看你脸色不太好。"
李志光将事情告诉了他,何雨柱顿时火冒三丈:"这些孙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看我不把他们的嘴给撕烂!"
"别急,柱子。"李志光按住他的肩膀,"我们不能冲动。这次,我们要主动出击。"
第二天,西合院工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李志光面对众多媒体,展示了制作非遗工艺品的全过程,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小当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识别他们的特殊标记。
"我们中国的非遗工艺,是一代代匠人用双手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李志光坚定地说,"任何诋毁和抹黑,都动摇不了我们守护传统的决心!"
何雨柱则在一旁挥舞着手中的木工工具,大声喊道:"谁要是敢再胡说八道,我何雨柱第一个不答应!"
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谣言不攻自破。但李志光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
巴黎国际工艺博览会的日子越来越近,西合院工坊的众人也加快了准备的步伐。他们不知道,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他们,将再次迎接挑战,捍卫中国非遗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