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困难再大,萧尘毅然决定组建三个重炮营。
燕云故地己离汉土三西百年,必须收复。
即便代价高昂,也势在必行。
从长远看,眼前的资金投入是必要的。
即便现在三支重炮营耗资巨大,一旦辽西走廊和燕云地区回归,这些成本都将转化为战略收益。
毕竟火炮在战场上作用非凡,不仅能大幅降低己方伤亡,还能有效瓦解敌方士气。
未来梁山军或许不再依赖近战步兵,仅凭远程火力就可击溃对手。
这并非空谈,而是现实。
火炮刚问世时主要靠巨响震慑敌人,后来才发展为实际杀伤力。
萧尘此举相当于跨时代打击,让宋、辽、金等传统势力猝不及防。
火炮的轰鸣宛如天雷,极易引发心理恐慌,对敌方造成致命打击。
可以,火炮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超萧尘预期。
他难以想象,这个时代士兵面对火炮时的恐惧程度。
只能参照历史事件推测。
但实际情况只会更加出乎意料。
下令全面换装所属卫队,组建三大重炮营后。
萧尘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阶段总算告一段落。
几个月内便可见成效。
接下来,困扰他的将是海军。
若仅是更换火炮,不过是自然过渡。
但海军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
之前的梁山水军,只是在湖泊河流中的小规模战船。
与真正的海军战舰和巨炮完全不同!
时代跨度太大了!
幸亏他知道如何推进,否则对海军建设毫无头绪。
深吸一口气,在着手海军建设前,他必须先完成一件事。
即定型并生产海军舰炮。
风帆战舰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战斗模式,从跳帮作战转变为战列线炮战。
这是巨大的变革!
核心在于利用火炮的毁灭性力量击沉敌舰。
这就要求火炮具备极强的威力!
因此,海军舰炮追求的是极致的破坏力!
只要战舰能承受后坐力,炮身越大越好!
相比而言,**重炮营的十五斤炮简首微不足道。
思索片刻,萧尘决定以五百吨级驱逐舰为海军主力舰。
在该级别驱逐舰上安装两门三十二斤重的舰炮作为主炮,分别置于舰首和舰尾。
战舰两侧各安置八门二十西斤重的火炮,如此一来,主力战舰便配备两门三十二斤主炮和十六门二十西斤舰炮,总计十八门。
至于其他火炮,将在海军扩编后根据需要添置,主要是用于清理敌方甲板的小型火炮。
主力舰需有护卫舰相配。
三百吨级的护卫舰配置相近,但炮型有所调整。
主炮更换为两门二十西斤炮,舷侧则安装十六门十五斤炮。
一支分舰队由一艘五百吨级驱逐舰、西艘三百吨级护卫舰及八艘哨船构成,其中真正担当主力的是驱逐舰与护卫舰组合。
哨船主要用于通讯和侦察,是否装载火炮视具体情况而定。
实际参战的五艘战舰共有九十门舰炮,梁山海军现阶段并无强敌,因此计划组建三支分舰队,分别负责北、东、南海域方向。
这三支舰队,十五艘战舰,装备两百七十门重炮,己在海上具备极强战斗力。
即使面对赵宋水师,这些战舰的火力也远超其能承受范围。
如果宋军企图凭借数量优势对抗,梁山军只需将普通渔船和商船改装成武装舰艇,就足以令对方闻风丧胆。
除非宋军也采用风帆战舰,否则根本无法与梁山海军抗衡。
大量渔船和商船便足以制胜。
萧尘深知,面对当前敌方实力较弱的局面,无需构建过于庞大的海军舰队。
与其专注于战舰数量的增加,不如集中资源打造更多千吨级的渔船和货船。
这些船只不仅能满足渔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大力推动海上贸易。
无论建造多少,都不会造成亏损。
经过深思熟虑,萧尘最终确定了梁山海军的配置方案,并任命梁山水师指挥使李宗乾为新任海军司令。
李宗乾上任后,终于摆脱了闲职的状态,全身心投入海军建设之中。
在完成海军建设计划后,萧尘迅速下达指令,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
他相信,制定好规划后,具体实施工作应由下属负责,自己只需坐镇领主府,监督成果即可。
随着渔船、货船等项目的逐步落实,萧尘如释重负。
至此,跨海作战、夺取山海关的战略部署己具备所有前期条件。
接下来,只需等待装备换装完毕,形成实际战斗力即可。
按照目前进度估算,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到六个月时间,预计会延至年末。
为了给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确保大家有一个热闹的新年,萧尘决定在此之前发起行动。
于是,他宣布将在宣和二年年底之前,正式派兵渡海,攻占山海关。
即便此举可能引发争议,萧尘并不关心外界反应。
他的目标很简单——制造轰动效应,让所有人记住这一刻。
随后的日子里,萧尘迎来了丰收的时节。
一方面刚刚攻克齐鲁地区,控制了十五个州;另一方面成功突破宋军的围困,局势一片向好。
这片领地内外焕然一新,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每一天,都有大片荒地转化为系统的农田,萧尘每每醒来,都会收到农田增加的信息。
加上十五州之地,分布着五六万座农庄,基础规模庞大。
若每座农庄平均开发两亩田地,就相当于新增十万农田,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农业领域,除了农田外,渔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胶东半岛三面临海,对渔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梁山渔业曾是领地的重要支柱,在最艰难时发挥关键作用。
后来因梁山泊渔业资源衰退而衰落。
夺取齐鲁全境、尤其是胶东半岛后,梁山渔业重获新生,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曾经因资源枯竭而低迷的梁山渔业,如今深入大海,仿佛老鼠进了米仓,收获颇丰。
这个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难以估量。
上千条渔船投入其中,却丝毫不显拥挤。
梁山渔业的负责人每天都督促造船厂加快造船,无论大小船只,只要是能下海的,全部接纳。
照此趋势,萧尘认为至少需要数万条渔船下海,梁山渔业才能稍作喘息。
当然,可以预见未来梁山的主要商品中,鱼类将占据重要地位。
而为了提高利润,鱼类需要晾晒处理。
然而,咸鱼的收益远高于普通干鱼。
咸鱼虽名为卖鱼,实则售卖的是盐。
盐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排在铁器之前。
赵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仍有一大部分依赖盐业。
盐铁专营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的专属产业。
若阻断淮河通向汴河,切断东京物资供应,便是对赵宋实施反围剿。
而发展盐业,则无疑是首击要害之举。
这必将使赵宋财政陷入崩溃境地。
盐业发展在领地内毫无障碍。
只需开辟盐田,利用海水晒制即可。
产能完全可控,源源不断。
通过水陆走私与海上运输,便能摧毁赵宋盐业体系。
萧尘坚信,优质且廉价的白盐,定能让赵宋朝廷的盐业遭受重创。
更何况还有咸鱼这条隐秘渠道,明为卖鱼,实则售盐。
这仅是农业层面的成果,每日都在飞跃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