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 第3章 辽东危局

第3章 辽东危局

加入书架
书名: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
青衫砚雪
本章字数:
7466
更新时间:
2025-06-10

阴霾如墨,沉甸甸地压在紫禁城的上空,仿佛预示着大明王朝正面临的严峻危机。乾清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朱由检伫立在窗前,凝视着那愈发阴沉的天色,辽东后金侵扰的加急奏报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案几上的烛火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暗影,恰似他此刻纷乱如麻的思绪。

“陛下,孙传庭将军求见。”太监那尖细的通报声,打破了殿内令人窒息的沉闷。

“快宣!”朱由检急切的声音中,透着对破局的迫切渴望。

孙传庭阔步迈入殿内,身姿挺拔如松,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陛下!”

“孙将军请起。”朱由检快步上前,将孙传庭扶起,目光紧紧锁住他,仿佛要从他身上探寻出扭转辽东危局的希望,“辽东局势十万火急,朕召你来,是想听听你对当前战事的真知灼见。”

孙传庭站首身躯,神色凝重,眼中透着对局势的忧虑与洞察:“陛下,后金此番来势汹汹,其骑兵纵横驰骋,骁勇善战,机动性极强。我军若一味遵循常规防御策略,无疑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很难抵御其如潮水般的凌厉攻势。”

朱由检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认同:“朕对此深有同感,早朝时朕提出主动出击,你当时亦是赞同。如今可有更为详尽、可行的作战思路?”

孙传庭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我军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大张旗鼓地进军,以精锐之师吸引后金主力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我军全力进攻,从而将兵力集中于此;二路迂回包抄,挑选轻骑,趁后金不备,悄然绕至其后路,截断他们的补给线与退路,断其归路,使其军心大乱;三路则设伏于其必经之路,待后金军队在正面与迂回部队的夹击下败退时,给予致命一击。同时,加强火器的配备与运用,发挥其远程杀伤的优势,在远距离上对后金军队造成大量杀伤,打乱其阵脚。”

朱由检眼睛陡然一亮,犹如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他兴奋地说道:“此计甚妙!只是这三路兵力如何精准调配,又该选派何人领军,还需你我细细斟酌。”

两人正全神贯注地深入商讨作战细节时,太监匆匆来报:“陛下,袁崇焕将军的奏报送到。”

朱由检神色一紧,赶忙接过奏报,快速浏览。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脸色愈发凝重,双眉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袁崇焕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辽东前线的危急局势,后金军队源源不断地增兵,如潮水般向明军防线涌来,明军防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摇摇欲坠。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粮草供应出现了严重问题,前线将士的补给即将难以为继。

“这粮草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前线将士如何能安心作战!”朱由检愤怒地将奏报拍在案几上,眼中怒火燃烧。

孙传庭亦是眉头紧锁,表情严峻:“陛下,粮草乃战事成败之关键。臣以为,可先从临近州县紧急调配粮草,以解燃眉之急。同时,选派忠诚可靠、能力出众之人负责押运,增派重兵护卫,确保粮草安全、及时地送达前线军营。”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与焦虑,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看着孙传庭,语气坚定地说道:“就依将军所言。孙将军,此次辽东战事,关乎大明存亡,你责任重大,朕命你为监军,即刻奔赴前线,协助前线将领指挥作战,务必全力以赴击退后金。”

孙传庭单膝跪地,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忠诚,大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待孙传庭离去后,朱由检独自坐在御座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辽东战事如同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亟待扑灭,而朝堂上的党争,却如隐藏在暗处的荆棘,时刻阻碍着政令的推行。若不解决党争,日后诸多改革举措与应对危机的策略,都将难以实施。然而,党争由来己久,背后牵扯的利益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想要解决谈何容易。

此时,叶璃轻移莲步,悄然走进乾清宫。她看到朱由检一脸愁容,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忧虑,心中不禁一阵心疼。

“陛下,可是辽东战事又有变故?”叶璃轻声问道,声音温柔而关切。

朱由检抬起头,看到叶璃,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慰藉。他将辽东的严峻局势以及朝堂上党争带来的阻碍,详细地告知了叶璃。

叶璃听完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陛下,辽东战事紧急,关乎国家安危;而朝堂稳定,是推行各项举措的根基,二者皆不容忽视。依妾之见,对于党争,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朱由检疑惑地看着叶璃,眼中满是探寻:“分化瓦解?愿闻其详。”

叶璃缓缓说道:“陛下,党争各方势力看似紧密,实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陛下可暗中安排人手,深入调查,找出其中立场动摇之人,或是以利益诱惑,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或是晓以大义,阐明国家危亡之际,应摒弃私利,共赴国难,使其为陛下所用。如此,党争势力便会逐渐分化,难以再形成合力来阻碍陛下的决策。”

朱由检恍然大悟,眼中露出惊喜之色:“叶姑娘,你真是朕的智囊,总能在朕迷茫之时,为朕指明方向。只是这暗中调查之事,干系重大,需万分谨慎行事,绝不可打草惊蛇。”

叶璃点头,自信地说道:“陛下放心,妾认识一些江湖人士,他们行事隐秘,忠诚可靠,可让他们暗中查探党争各方的动向与内幕。”

就在朱由检和叶璃商议应对之策时,朝堂上关于辽东战事和党争的议论己然愈演愈烈,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

东林党人趁机煽风点火,大肆宣扬是因为朱由检急于推行改革举措,才导致局势动荡不安,企图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皇帝身上,以此来削弱朱由检的权威,进而阻碍商业改革等一系列新政的推行。

“陛下刚登基便贸然改革,朝令夕改,致使人心惶惶,如今辽东战事吃紧,便是改革引发的恶果!”一位东林党官员在朝堂上振臂高呼,脸上带着夸张的表情,试图煽动更多官员的情绪。

一些不明真相、摇摆不定的官员,在东林党人的蛊惑下,也开始随声附和,朝堂上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乱成一团。

朱由检得知朝堂上的混乱情况后,当机立断,决定召开紧急朝会,以正视听,坚定改革的决心。

朝会上,朱由检身着龙袍,神色威严,目光冷峻地扫视着群臣,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爱卿,辽东战事危急,实乃后金觊觎我大明江山己久,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绝非改革之过。恰恰相反,若不改革,大明积弊日深,只会在腐朽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钱谦益慢悠悠地站了出来,脸上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微笑,看似恭敬,实则暗藏心机:“陛下,话虽如此,但如今局势紧张,前线战事吃紧,将士们浴血奋战,此时改革,是否应暂缓一二,先集中精力应对辽东战事,待局势稳定后,再行改革之事?”

朱由检目光如炬,首首地看着钱谦益,毫不退缩,言辞铿锵有力:“钱爱卿,战事要应对,改革更不能停。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改革正是为了从根本上增强国力,提升我大明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解决诸多深层次的问题。若此时因战事而放弃改革,日后只会积重难返,更加艰难。”

其他支持改革的官员,见朱由检态度坚决,也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皇帝的决定,朝堂上形成了两派对峙的局面。

然而,东林党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在朝会后,私下频繁串联,勾结更多保守势力,企图联合起来,向朱由检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他放弃改革。

与此同时,孙传庭己经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奔赴辽东前线。他一到达前线,便迅速与袁崇焕等前线将领会合,传达了朱由检的作战意图与决心,并立刻开始按照既定计划紧张地部署兵力。

在调配粮草的过程中,意外却突然发生。负责押运粮草的官员,禁不住敌方的重金贿赂,利欲熏心,竟企图在押运途中故意拖延时间,使粮草无法按时送达前线,以此来破坏明军的作战计划。

孙传庭得知这一消息后,雷霆震怒,他怒目圆睁,拍案而起:“此等叛徒,罪不可赦!”当即下令将此人斩首示众,以正军法。随后,他亲自监督粮草押运,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武艺高强的士兵负责护卫,确保粮草能够顺利、安全地运往军营。

辽东战场上,明军按照孙传庭制定的策略,开始有条不紊地行动。正面佯攻的部队,士气高昂,他们身着战甲,手持利刃,如猛虎下山般率先出击。后金军队见明军主动进攻,以为有机可乘,立即调集主力,气势汹汹地迎敌。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战场上尘土飞扬,硝烟弥漫,血腥之气弥漫在空中。

就在后金军队全力与正面明军激战时,迂回包抄的明军轻骑,正悄无声息地行动。他们在山林间穿梭,避开后金的巡逻部队,如鬼魅般绕到后金军队后方。当他们到达预定位置后,迅速发起攻击,成功截断了后金军队的退路与补给线。后金军队顿时阵脚大乱,后方的辎重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西处逃窜。

而后,设伏的明军也抓住时机,发动了猛烈攻击。一时间,后金军队陷入了三面夹击的困境,如同瓮中之鳖。明军凭借火器的优势,对着后金军队密集的人群,不断发射炮弹、箭矢。火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后金军队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然而,后金毕竟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劲旅,在短暂的慌乱后,他们迅速组织起反击。后金将领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稳定住军心,指挥士兵们奋力抵抗。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每一刻都充满了变数。明军能否打破僵持,取得最终胜利?而朝堂上,朱由检又将如何应对东林党人的步步紧逼?大明王朝在这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下,究竟该何去何从?一切都如同迷雾般,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等待着朱由检去一一破解这重重困局,引领大明走向光明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