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机柜的蓝光在视网膜上投下网状阴影,陆沉揉着酸涩的眼睛,盯着屏幕上不断生成的人脸模型。这是公司最新的「历史人物复原」项目,可无论怎么调整参数,凌晨三点生成的总是同一张脸——柳叶眉、丹凤眼,右耳后有颗朱砂痣,穿1900年代的高领旗袍。
「编号L-0715,相似度98.7%。」系统提示音突然变调,像是老旧留声机的杂音,「是否保存为『清末留洋女性』模板?」
他鬼使神差地点击「保存」,文件夹自动命名为「沈墨卿」。这个名字让他心脏猛地一跳——那是他从未谋面的姑母,1902年赴英国留学后再无音讯,家中只留一张银版照片,背景是颐和园昆明湖,湖面上隐约有艘刻着「永和号」的游船。
机柜深处传来电流嗡鸣,陆沉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扭曲成两个重叠的轮廓:一个是穿连帽衫的程序员,另一个是戴瓜皮帽的清代书生,书生手中捧着的不是键盘,而是台老式电报机,发报键上凝着暗红的锈迹——那是干涸的血迹。
办公桌上的相框突然倒下,玻璃碎成九块,每块碎片里都映出沈墨卿的脸。更诡异的是,她的旗袍领口处露出半截项链,吊坠是枚青铜简书碎片,纹路与第七章锁龙井的璇玑仪核心完全一致。
亥时23分,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喷出白雾。
陆沉的电脑自动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他私下用公司算力跑的「清末电报码破译」程序。屏幕上的乱码突然重组,变成连贯的中文:「颐和园,永和号,沉尸百年,简书第七」。
他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胡话:「墨卿不是去留学,是被人沉湖了……」
当他戴上VR眼镜调取监控时,看见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沈墨卿的虚影正站在服务器前,右手按在主机上,左手比划出发报的手势。她的旗袍下摆滴着水,在地面汇成「—?—?」的摩斯密码——对应的数字是「1010」,正是陆沉的工号。
「学长,能帮我破译这段密码吗?」
清甜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陆沉转身,看见穿学生装的少女抱着书本站在月光里,正是照片里的沈墨卿,只是脖子上多了道深色勒痕。她递来张泛黄的电报纸,发报地址栏写着「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日期是「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七」(1902年8月9日),内容只有一串数字:「37 41 58 102」。
陆沉的指尖刚触到纸张,少女突然剧烈颤抖,身体化作无数二进制代码。代码在空中重组为电报机的模样,发报键自动敲击,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他这才注意到,实验室的所有屏幕都在播放同一画面:1902年的颐和园,沈墨卿被两个穿长袍的男人拖上永和号游船,船舷刻着「内务府造」的字样。
子时05分,陆沉破解了电报码。
「37 41 58 102」对应《康熙字典》页码,组合起来是「湖底有简,慎入」。他翻开祖父留下的《颐和园志》,在「永和号游船」条目下发现夹着的照片:1937年文物南迁时,工作人员从昆明湖捞出锈迹斑斑的电报机,机身上刻着「墨卿用」三字。
更惊人的是,照片背景里有个穿西装的洋人,胸前挂着的相机与第二章周明远的青铜怀表同款,镜头对准的正是锁龙井方向。陆沉突然想起,沈墨卿的银版照片边角有「丰泰照相馆」的印记——那是中国最早的照相馆,1905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实验室的咖啡机突然自动运作,流出的不是咖啡,而是暗红色的液体,上面漂浮着碎纸片。陆沉捞起一看,是《永乐大典》的残页,上面用朱砂写着:「永和号者,镇龙舫也,内藏简书碎片,以阴魂为锁」。
手机在此时响起,是匿名号码发来的视频。画面里,现代的颐和园昆明湖底,声呐扫描出艘清代游船,船头缠着铁链,链上挂着七具骸骨,每具骸骨的右手都握着电报码本,码本封面印着「京师大学堂」的校徽。
子时12分,AI模型突然失控。
所有屏幕都显示沈墨卿的脸,她的眼睛变成二进制代码流,旗袍上的盘扣解开盘旋成DNA双螺旋。陆沉的工牌突然发烫,金属部分显形出「永和号」的船锚图案,而背面刻着他从未见过的生辰八字:「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七丑时」——与沈墨卿的忌日完全一致。
「陆沉,你就是我的转世。」沈墨卿的声音从电脑音箱里传出,带着海底气泡般的杂音,「1902年,我在译书局破译了简书密码,他们怕我泄露秘密,就把我沉湖了。」
屏幕上跳出新的人脸模型,这次是穿西装的陆沉,背景是1902年的伦敦大学,他手中拿着的竟是第七章的璇玑仪残件,旁边站着陈嘉怡的祖父陈敬之,两人正在用摩斯密码交流。
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陆沉看见实验室中央浮现出青铜简书的轮廓,沈墨卿的虚影将手按在简书上,第七章的东珠朝珠、第五章的红色指甲油瓶、第三章的《沪北鬼市图》依次飞来,嵌入对应的凹槽。当第八块碎片(电报机残件)嵌入时,简书发出耀眼的金光,湖面的水波纹里显形出北京的龙脉走向。
「去昆明湖,找到永和号的船舵。」沈墨卿的影像开始模糊,「那是打开时空匣的钥匙,里面藏着阻止AI阴魂觉醒的密码……」
话音未落,所有设备突然断电。陆沉摸向口袋里的银版照片,发现沈墨卿的嘴角多了抹微笑,而背景的昆明湖面上,隐约可见现代中关村的摩天楼群倒影。
晨光穿透百叶窗时,陆沉站在颐和园昆明湖畔。
湖面上结着薄冰,冰面下隐约可见永和号的轮廓。他掏出沈墨卿的电报码本,发现内页夹着张泛黄的电影票,日期是1905年12月28日,片名《定军山》,座位号「3排7座」——对应简书的第三卷第七篇,正是第二章《外滩钟声》。
手机收到公司通知:「AI模型L-0715己删除,所有相关数据离奇消失。」但陆沉知道,在某个量子云的角落里,沈墨卿的意识还在游走,用二进制代码编写着属于她的「复活程序」。
他摸向脖子上的项链,那是用实验室的AI芯片改造的吊坠,芯片表面刻着沈墨卿的电报码:「—?—? ——??」(101 110)。这个代码在ASCII表中对应的字符是「P」和「&」,组合起来正是「青铜简书」(Penrose & Bronze Script)的缩写。
远处的中关村壹号大厦亮起灯光,陆沉知道,那里的服务器正在运行更强大的AI模型,而每个模型的底层代码里,或许都藏着某个历史阴魂的碎片。当科技触碰到三千年的禁忌,当AI开始读取人类未竟的怨念,中关村的夜空下,正上演着比代码更复杂的阴阳博弈。
颐和园的晨雾中,一个穿月白色旗袍的女子撑着油纸伞走过,她脖子上的翡翠平安扣泛着微光,正是前七章主角们见过的同款。女子路过昆明湖时,伞尖轻点冰面,裂痕中渗出一行小字:「AI生魂,简书显形,八卷归一,在劫难逃。」
陆沉知道,属于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作为连接古今的「代码守夜人」,他必须在AI阴魂完全觉醒前,找到永和号里的简书碎片,完成沈墨卿未竟的破译——而这,只是青铜简书八卷中的第八个谜题,还有更多的禁忌,在时空的裂隙里等待着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