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 第68章 民生百态,暗访苏杭

第68章 民生百态,暗访苏杭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542
更新时间:
2025-05-28

江宁府的土地改革试点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

赵青天的名号不仅在江宁府家喻户晓,还开始向周边州县传播。无数困苦百姓将这位年轻钦差视为救星,期盼他将改革春风吹到家乡。

然而,与民间热切期盼形成对比的,是江南官僚士绅的普遍恐慌和敌视。

林书然在江宁的所作所为触动了地主阶级核心利益。他们将赵子昂视为洪水猛兽,秩序的破坏者,必欲除之而后快。

各种谣言称赵子昂在江宁横征暴敛、与民争利、私分田产、图谋不轨,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京城,送到保守派大臣案头。

京城,杨松府邸。

“岂有此理,赵子昂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内阁次辅杨松看着江南亲信快马送来的密报,气得浑身发抖,猛拍桌子。

密报详细记录林书然如何抄没顾家、如何私分田产、如何蛊惑百姓,以及夸大的民怨沸腾和地方不稳的证据。

“杨大人息怒。”幕僚劝道,“依下官看,赵子昂在江宁如此胡作非为,正是自取灭亡之道。他得罪了江南士绅,必然激起众怒。到时候不用我们出手,江南地方就能把他生吞活剥。”

“糊涂!”杨松怒喝,“你以为江南士绅是铁板一块?赵子昂那套均田地、减租赋、推广农技的把戏最能蛊惑无知愚民。一旦让他尝到甜头,将这套东西在整个江南推广,我们这些以土地为根基的世家门阀还有何立足之地?”

杨松深知土地对世家大族的重要性,那是权力和财富的根基,绝不容任何人染指。

“而且,”杨松眼中闪过一丝阴霾,“陛下对赵子昂似乎越来越信任。江宁试点若让他搞出名堂,陛下可能以此为样板在全国推行,后果不堪设想。”

“那杨大人的意思是?”幕僚小心问道。

杨松冷哼:“绝不能让他顺风顺水下去。必须给他制造麻烦,让他知道江南的水有多深,让他知难而退。”

“如何制造麻烦?”

杨松沉吟片刻,眼中闪过毒计:“他不是要巡查民生?江南民生何其复杂,随便哪个环节出点纰漏都够他喝一壶的。比如让他处理几桩棘手的民变,或调查牵扯皇亲国戚的案子,再或者……”

他压低声音,嘴角露出一丝狞笑:“江南水患频发,若今年再来一场不大不小的水灾,你说,他这负责巡查民生的钦差该当何罪?”

幕僚倒吸一口凉气。高,实在是高。这简首要将赵子昂往死里整。

“杨大人英明。”幕僚恭维道,“下官这就去安排。”

一场更阴险庞大的阴谋在京城和江南同时展开。

此刻的林书然对此毫不知情。

江宁府改革试点己走上正轨。他将后续事务交给刘沐宸、方怀安、钱敬夫三人,自己将注意力转向此行最后一个目标——民生。

民生包罗万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皆相关。

要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江南民生绝非易事。

林书然决定采用微服私访与重点调研结合的方式。

他让赵子昂和王武带领护卫和仪仗,以钦差身份在江宁及周边公开巡视,吸引地方官府和士绅注意,制造他仍在江宁的假象。

他自己则换上普通儒衫,仅带两名身手最好但不起眼的护卫阿大、阿二,以及改换装束的赵子昂,西人扮作游学书生和仆从,悄悄离开江宁,开始对江南其他州府的暗访之旅。

第一站是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地区。

苏杭自古繁华富庶,丝绸、茶叶、瓷器、园林闻名天下。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风流韵事数不胜数。

但林书然知道,越繁华的地方,背后隐藏的阴暗和龌龊往往越多。

他要亲眼看看,这天堂之下,百姓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

进入苏州府地界,林书然一行未急于进城,先在周边乡村小镇盘桓数日。

他看到土地比北方肥沃,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一派江南水乡秀美风光。

但大片良田集中在少数地主豪绅手中。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田地,缴纳沉重地租,生活困苦。

他还看到地方官员与地主勾结,巧立名目摊派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

与村民交谈中,林书然了解到,除沉重赋役外,百姓还面临高利贷盘剥。一遇天灾人祸或婚丧嫁娶急需用钱时,他们不得不向劣绅或地下钱庄借债。高得吓人的利息往往让他们倾家荡产,甚至卖儿卖女。

他发现商业虽繁荣,但市场秩序混乱。大商行和牙行勾结官府,垄断经营,欺行霸市,打压小商小贩,严重影响正常商业竞争和百姓生活。

他亲眼看到一个卖菜老农因未给市场地头蛇缴纳保护费,被掀翻菜摊,辛苦一天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还被打得头破血流。

林书然强忍怒火,未立刻出手。他知道这些只是冰山一角,需收集更多证据,了解深层问题。

几天后,林书然一行进入繁华的苏州府城。

苏州城街道宽阔,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城内园林遍布,小桥流水,画舫穿梭,一派江南盛景。

但林书然未被表面繁华迷惑。他深入光鲜街区背后的阴暗潮湿贫民窟和棚户区。

那里巷道狭窄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低矮破旧房屋挤满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贫民。他们多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或破产手工业者,靠打零工、乞讨甚至出卖尊严勉强维持生计。

他还走访官办慈幼局、养济院等福利机构,发现这些机构徒有其名,经费被层层克扣,孤儿、老人、残疾人生活困苦,难以保障温饱。

在一家名为同仁堂的大药铺,他看到穷苦百姓因付不起昂贵药费,眼睁睁看着亲人被病痛折磨甚至绝望死去。药铺掌柜却与官员勾结,囤积药材,哄抬药价,大发国难财。

在丝织行业,他了解到辛勤劳作的丝织女工每天工作十几个时辰,所得工钱仅够糊口。而绸缎庄老板赚得盆满钵满,生活奢华糜烂,还常与官府勾结压榨工人,逃避赋税。

林书然每到一处都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将民生疾苦一一记在心头。

他的心情愈发沉重。

这就是所谓的人间天堂吗?繁华背后竟隐藏如此多的不公和苦难。

他知道,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苏州,整个江南乃至大胤王朝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情况。

想要改变这一切,任重道远。

在苏州暗访十余日,林书然带着赵子昂等人乘船前往另一座江南名城——杭州府。

杭州繁华与苏州不相上下,西湖美景名动天下。丝绸、茶叶、龙井泉水更是贡品中的极品。

但在繁华表象下,隐藏着同样的民生疾苦。

土地兼并、赋役沉重、商业垄断、贫富悬殊……

林书然还发现更深层问题。比如,杭州某些地区因水利失修或人为破坏,水源被引向自家田地,导致大片农田缺水干旱,或一遇暴雨便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一些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或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强推劳民伤财的工程,如开挖无用运河或修建华而不实的景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这些见闻让林书然对江南民生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更深刻认识。

他更加坚定了改革决心。

他此行的目的不仅是巡查,更是改变。

他要用智慧和力量为江南水乡和庞大帝国带来真正的福祉和希望。

就在林书然在苏杭秘密暗访,收集民生资料时,针对他的阴谋正一步步逼近。

京城杨松等人通过江南眼线大致掌握了赵子昂的行踪。

他们决定在风景如画但暗流汹涌的杭州,给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钦差准备一份大礼。

一场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甚至万劫不复的惊天大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