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 第102章 翰林院内风云起,教育革新遇阻挠

第102章 翰林院内风云起,教育革新遇阻挠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4386
更新时间:
2025-05-28

皇帝一声令下,林书然关于“振兴文教”和“整军经武”的纲要,如同火星投入滚油,瞬间在京城各衙门炸开锅,尤其在翰林院和兵部、五军都督府,争议激烈,反弹巨大,超出林书然预料。

先说“振兴文教”。

林书然的纲要旨在打破以儒家经典和八股文为主的僵化教育和选官体系,大幅增加算学、律法、农桑、水利、格物等实用学科比重,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同时广设官学、社学、义学,甚至兴办女学,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在他看来,此举理所当然,势在必行。

但在翰林院那些皓首穷经、视儒家经典为圭臬的老学究眼中,这简首离经叛道,洪水猛兽。

“荒唐!荒唐透顶!”翰林院掌院学士刘正风(虽曾欣赏林书然,但在“道统”问题上仍为保守派)阅览纲要后,气得摔碎茶杯。

“圣贤之道乃万世之基,儒家经典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林书然区区黄口小儿,竟妄言改革学制,将奇技淫巧与圣贤之道相提并论,甚至兴办女学?这败坏纲常,祸乱人心,其心可诛!”

刘正风德高望重,他一发怒,引来众多老翰林附和。

“掌院大人说得是!林书然名为兴教,实为毁教。若任此歪理横行,不出十年,大胤必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算学、格物不过是匠人之术,登不得大雅之堂,岂能与圣人经义相比?”

“女子无才便是德,兴办女学闻所未闻,成何体统?”

一时间,翰林院充满对林书然教育改革纲要的声讨,仿佛他是毁灭文化、颠覆道统的千古罪人。

与林书然交好的年轻翰林,在此舆论压力下大多噤若寒蝉,不敢公然辩护。

林书然早有预料。

任何深刻改革必触动旧观念和利益格局,教育改革更是触及士大夫阶层的灵魂,其难度甚至超过土地和赋役改革。

但他绝不退缩。

他决定与这些老学究展开面对面的辩论,探讨“道统”与“实用”、“传统”与“未来”。

他主动找到刘正风,请求在翰林院举行公开研讨会,就教育改革议题让所有人畅所欲言。

刘正风虽不满林书然的“狂悖”言论,但不好拒绝深受皇帝器重新科状元、忠勇侯的合理请求,且想借机驳斥其“歪理”,维护圣贤之道尊严。

于是,“翰林院教育改革大研讨”在文渊阁拉开帷幕。

研讨会开始,气氛紧张。

以刘正风为首的保守派率先发难,引经据典,从孔孟之道到程朱理学,论证儒家经典的至高无上,痛斥林书然的“实用之学”是舍本逐末、奇技淫巧,会败坏人心、扰乱纲常。

其言辞虽有偏颇和迂腐,却代表了时代主流观念。

林书然毫不畏惧,从容应对。

他首先肯定儒家经典在修身养性和维系道德中的作用,表明无意否定传统文化。

然后话锋一转,阐述实用之学对国家和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诸位大人,”林书然朗声道,“圣人教诲固然要学,但若大胤人人只会吟诗作赋、空谈心性,无人懂算学几何、农桑水利、制造器械,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抵御外侮?如何让百姓安稳富足?”

“《大学》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乃修齐治平之始。何为格物致知?难道只是枯坐书斋、皓首穷经?”

“非也!真正的格物致知,是走出书斋,走向实践,观察万物规律,学习百工技能。算学可经纬邦国、丈量土地、推演历法;律法可规范行为、定分止争;农桑可足食丰衣、巩固国本;水利可灌溉千里、防治水旱;格物可穷究万物奥秘,制造精良器械,提升国力。”

“这些难道不是治国平天下之大学问?不比空洞八股更经世致用?”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思想开明的年轻翰林陷入沉思。

连刘正风等老学究也不得不承认,林书然所言似乎有几分道理。

林书然乘胜追击,列举历史上因思想僵化、不重实用技术而衰亡的王朝案例,又畅想若大胤发展实用之学,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言辞慷慨激昂、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充满逻辑力量和对未来的憧憬。

原本剑拔弩张的批判会,渐渐变成关于国家未来的思想启蒙课。

虽未能彻底改变老学究的观念,但林书然的观点在翰林院引起广泛讨论和一定认可,尤其年轻翰林纷纷表示支持。

林书然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教育改革之路漫长曲折,但他己播下希望的种子。

与此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他的“兴文教”理念——柳清婉。

自林书然在江南平定水患、整肃吏治后,柳清婉对他的敬佩和爱慕日益深厚。虽无法参与朝政,她一首关注林书然,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得知林书然要振兴文教、兴办女学,柳清婉深受触动。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读书识字何其艰难。她虽出身书香门第,有机会接触书籍,但与男子相比仍天壤之别。

若能兴办女学,让更多女子获得知识,将是何等善举。

柳清婉做出大胆决定,在京城创办第一所女子义学。

她将想法告知父亲柳老爷。柳老爷虽担心非议,但在女儿坚持和对林书然的信任下,同意支持。

柳家虽非顶级豪门,在京城小有资产。柳老爷捐出城南一处宅院作为校舍,柳清婉拿出积蓄和首饰作为启动资金。

她还亲自拜访才名卓著但家境贫寒的女秀才及官宦庶女、寡妇,邀请她们担任教习。

柳家创办女子义学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轰动。

支持者认为这是开风气之先的善举,反对者则斥为伤风败俗。

柳清婉顶住压力,义无反顾地推进此事。

林书然得知后,又惊又喜,深受感动。

他没想到,这个柔弱的江南女子有如此魄力和担当。

柳清婉此举不仅支持他的理念,更是在与他并肩作战。

“清婉……”林书然心中默念,眼神温柔。

他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份责任和牵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