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 第58章 美食新星的崛起1

第58章 美食新星的崛起1

加入书架
书名: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作者:
山林士
本章字数:
3306
更新时间:
2025-05-15

三伏天的蝉鸣在老街区的青瓦上炸开,汪大同站在“福源居”的朱漆门前,掌心贴着烫金的“勤行”匾额。门内飘来的葱油香混着砧板的木香,让他想起古代木匠铺的刨花味。此刻,他穿着新买的厨师服,胸前绣着“汪小同”的名牌,是老板娘王姨特意用苏绣绣的,针脚细密如榫卯接缝。

“磨磨蹭蹭干什么?”粗犷的嗓音来自门槛后,掌勺的刘师傅正端着刚出锅的松鼠桂鱼,油星子在他满是刀疤的手臂上烫出红点,“新来的学徒去后院洗吊子,洗完把新到的筒骨泡上,记得用活水冲三个时辰。”

后厨像座运转的榫卯机器:灶台上七口铁锅同时爆炒,蒸锅的热气模糊了墙上的“灶君像”;案板区三位师傅挥刀如飞,青笋片在墩子上码成整齐的菱形,让汪大同想起矮人锻造时对金属纹路的挑剔。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指尖还留着古代木匠的薄茧,此刻正微微发颤——这具身体的原主,是个连菜刀都握不稳的厨房小白。

“小同,跟我来。”戴着白高帽的年轻厨师朝他招手,袖口绣着“福源居”的锦鲤纹章,“我是你建军哥,以后负责带你。先认工具:桑木墩子是镇店之宝,用了三十年;这把‘龙泉’片刀,陈师父的宝贝,比他老婆还金贵。”

汪大同摸着桑木墩子,忽然想起在古代木匠铺摸过的百年黄杨木——木纹走向、木质密度,这些曾经用来判断木材的经验,此刻竟清晰地反馈到刀刃与砧板的咬合度上。当他接过建军哥递来的柳木菜板,掌心的触感让他瞳孔微缩:“这菜板的木纹是逆时针螺旋,切蓑衣黄瓜时,刀与木纹呈15度角,阻力能减少三成。”

建军哥愣住了,手中的拍黄瓜刀差点滑落:“行啊你,还懂菜板的讲究?陈师父收徒时说你连鸡蛋都打不好,看来是藏拙啊。”他忽然压低声音,“看见灶台边那位穿蓝布衫的老爷子没?陈炳坤,福源居的掌勺大师傅,业内人称‘活菜谱’,你师娘当年就是被他的一道‘蟹粉豆腐’追到手的。”

正说着,穿蓝布衫的老爷子突然转身,手中的铁锅玩出个漂亮的抛锅,油花在灶火中炸成金红:“建军,让新来的试试切土豆丝。记住,福源居的学徒,头三月只练刀工,切坏一块墩子,就去洗一个月厕所。”

汪大同握起“龙泉”片刀,刀柄的弧度让他想起矮人锻造的铁锤——同样需要手腕、手臂、腰腹的协同发力。当刀刃触到土豆的瞬间,古代木匠“观木十二法”的记忆自动激活:土豆的纤维走向、淀粉分布、甚至表皮的芽眼位置,都在他眼中化作清晰的3D模型。

第一刀下去,土豆丝细如发丝却不断;第二刀,每根丝的粗细误差不超过0.1毫米;当他按照矮人锻造的“三火分锻”原理,将土豆丝按纤维走向分成三部分,分别处理脆嫩与绵密的口感时,陈师父手中的漏勺“当啷”落地。

“这手法...像是得了‘顺纹切’的真传。”老爷子凑近,鹰隼般的眼睛盯着菜板上的土豆丝,“但你用的是改良的‘兰花刀’,刀距比传统手法窄两毫米,却让每根丝的受热面积增加了15%——谁教你的?”

汪大同低头,不敢说出矮人世界锻造时对金属分子结构的理解,只能扯谎:“小时候看爷爷切菜,他说刀刃要顺着食材的‘骨头’走。”

陈师父突然笑了,刀疤纵横的脸像展开的菜谱:“你爷爷要是还活着,该来福源居喝两杯。去把这盘土豆丝炒了,记着用七成热的菜籽油,快炒十八下,起锅前加半勺香醋——要让每根丝都裹着酸香,却不软烂。”

当他颠起炒锅,忽然想起在矮人锻炉前挥锤的节奏:火焰的温度、手腕的摆动幅度、甚至调料撒下的时机,都与锻造时控制火候如出一辙。十八下翻炒后,土豆丝在铁锅中发出清脆的“滋滋”声,起锅时竟带着淡淡的焦香,却丝毫不糊。

“好个‘锅气’!”陈师父夹起一筷子,酸辣味在舌尖炸开的瞬间,眼中闪过惊讶,“你这手法,像是在锅里给食材‘正骨’,让每根丝都站得笔首。”他忽然转身,对着整个后厨大喊:“从今天起,小同跟我学刀工,谁再让他洗吊子,老子拿炒勺敲他脑壳!”

暮色漫进后厨时,汪大同摸着围裙上的油渍,忽然发现掌心的薄茧在发烫——那是跨世界的技艺共鸣。他想起古代木匠铺的第一堂卯榫课,想起矮人锻炉的第一簇火星,此刻,这些记忆正化作刀刃与砧板的和鸣,在桑木墩子上,刻下属于现代厨师的第一道年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