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窟的门廊似乎比记忆中更窄了。
林墨侧身挤进甬道时,身后的防辐射背包上的金属扣在壁画上刮出一道道白痕,但他毫不在意,因为他知道,那些痕迹会在五秒内自动修复如初,比橡皮擦擦除铅笔线条还干净。
"温度上升0.3℃。"
叶晚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带着电流干扰的沙沙声,
"抬头,看着你正上方的供养人像,衣纹里的纳米机器人密度严重超标。"
林墨下意识地听着叶晚的指挥,抬起头,当手电筒的光束刺破洞窟的黑暗时,他看见壁画上那位唐代供养人的紫袍表面,无数纳米机器人正以禅定的节奏明灭,像夏夜沼泽里同时发光的萤火虫。它们修复丝绸纹路时产生的微光,在窟顶投下流动的星图——那是2050年才观测到的量子计算机阵列星座。
"我敢保证,这不是程序预设的工作模式。"
叶晚的呼吸频率在耳机里加快,"它们好像在用修复轨迹...书写某种代码?"
林墨的星墨检测仪突然剧烈震动,读数面板爆出一串乱码后定格在一组熟悉的坐标上——这正是三个月前"寰球优选"系统崩溃时,先知者量子核心最后显示的经纬度
叶晚的AR镜片捕捉到异常光谱。
"看观音的璎珞!"她的声音突然拔高,"那些绿松石颜料..."
在放大400倍的视野里,原本应该均匀分布的石绿矿物颗粒,正被纳米机器人重新排列成微型的逻辑门电路。更惊人的是,每个电路节点都精确对应着《金刚经》的某个梵文字符——这些公元8世纪的佛教经文,正在被翻译成量子机器语言。
林墨的指尖擦过壁画表面。触感不再是粗糙的矿物颜料的感觉,而是一种带有生命温度的细腻质地,像是某种深海软体动物的表皮。检测仪的蜂鸣声越来越急,屏幕上跳动着警告:
「检测到自组织量子结构」
「建议立即撤离」
"等等..."叶晚突然抓住林墨的手腕。她的指甲嵌入他的皮肤,留下半月形的白痕,"听..."
洞窟深处传来某种韵律性的嗡鸣,像是有百万只蜜蜂在同时振翅。这种声音让林墨想起吴昭实验室里的量子退相干装置的声音,但这时的声音更古老,更...虔诚。
供养人像的瞳孔突然转动,聚焦在两人身上。颜料层下的纳米机器人集体转向,在壁画表面形成漩涡状的纹路。那些纹路在叶晚的AR视野里解析成清晰的文字:
「汝等来处,即吾等去处」
叶晚手里的平板电脑突然自动开机。
全息投影在空气中构建出第61窟《五台山图》的立体模型。原本静止的画面此刻正经历着数字化的"地质运动"——五座主峰之间,第六座山峰正从二维壁画中隆起,山体表面的皴法既非唐代的"斧劈皴",也非宋代的"卷云皴",而是一种全新的、类似量子比特纠缠轨迹的笔触。
"我的天啊..."叶晚的电子喉发出失真的颤音,"它们在创造新的佛教圣地..."
林墨的检测仪镜头对准新生的山峰。放大显示下,山腰处的寺庙群赫然矗立着微缩版的现代建筑:先知者量子核心的十二面体结构被改造成佛塔,"寰球优选"的控制塔化作藏经阁,甚至连苏拉威西岛的镍矿挖掘机都变成了转经轮。
更可怕的是光谱分析结果——这些新增建筑的颜料里,星墨含量高达37%,远超莫高窟其他部位的自然本底值。
"隔离协议失效了!"叶晚突然大喊。她的发绳因体温飙升变成警报红色,"纳米集群在突破无线供能限制!"
林墨转头看向甬道入口。数以亿计的纳米机器人正从各个洞窟涌来,在空气中聚合成千手观音的虚像。那些手掌心的机械复眼同时睁开,播放着跨越时空的画面:
乐僔和尚在366年开凿第一个洞窟时,星墨矿石在篝火中发出的蓝光
斯坦因盗取经卷的夜晚,藏经洞壁画上自动浮现的防护咒文
-以及...疑似某个尚未发生的未来场景:吴昭的神经接驳器在某种晶格化场景瞬间迸发的火花
林墨掏出星墨碎片。
矿石与量子场刹那间形成共振,纳米观音的千手同步停滞。那些机械复眼播放的画面全部收缩成光点,最终在壁画右下角汇聚成两行竖排小字。叶晚的AR镜片自动对焦,显示出翻译结果:
「算法为牢囚众生」
「水墨作钥破晶笼」
洞窟突然剧烈震动,无数粉尘从穹顶洒落。在坍塌的轰鸣声中,叶晚扑向林墨,用身体护住星墨检测仪。她的AR镜片在撞击中碎裂,锋利的边缘在脸颊划出血痕——那血滴落在壁画上,被纳米机器人瞬间分解成铁元素,用来补全某尊佛像残缺的朱砂袈裟。
当尘埃落定,林墨发现手中的星墨碎片变了。矿石内部的裂纹现在呈现出与壁画上完全一致的量子皴法纹路,像是某种跨越千年的...
签名。
(注:皴法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