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判犹不死心,又对刘心武说道:"心武贤弟,你看我家子修虽比不得李瑾将军那般出众,却也小有成就,与你家千金也算般配。不知贤弟可愿考虑这门亲事?"
刘心武闻言拱手笑道:"李大人说哪里话,令郎才貌双全,若真能结亲实是我家高攀。只是昨日张县令己先一步提亲。实在是大人晚了一步,还望见谅。"
李通判回头看了眼自家儿子期盼的眼神,心中不免遗憾,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强打精神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去后面荒地看看?"说罢便招呼众人同往。
太子等人纷纷起身。李子修见父亲摇头示意,虽心中失望,却也强自振作跟上。
李瑾却满腹心事,暗自盘算着如何接近佳慧问个明白。他始终无法相信那日所见是幻觉,那热腾腾的饭食填饱了肚子,鼓舞了士气是真真切切!可"仙女下凡"之说又太过离奇。
太子同样心绪难平,众人各怀心思,缓步向荒地行去。
到了开荒现场,只见众人干得热火朝天。排水沟将田地分割得整齐划一,曲辕犁在两头耕牛的牵引下翻出深深的犁沟,碎玉米秸秆严实地覆盖着地面。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众人惊叹不己。
行至重盐碱地段,景象更是分明:一边是白花花的盐碱结皮,一边是新翻出的黝黑泥土,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马郡丞抓起一把黑土,对刚到的众人说道:"这土质看着就肥沃!来年定能丰收啊!"
村长满脸堆笑地介绍道:"大人说得极是,这土种什么都成,收成绝对差不了!"
太子微微颔首。若此法可行,多少饱受盐碱之苦的百姓就能免于饥馑,不必背井离乡了。
想起父皇当初提议封赏时遭到的反对,他不由冷笑。这次倒要看看刘家如何打那些人的脸。来日方长,他相信刘家,更相信佳慧。
就连一首心不在焉的李瑾和李子修此刻也精神振奋。若真能将盐碱地变良田,何愁军中缺粮?兵强马壮指日可待,边陲小国又何足为惧?
那些单衣劳作的农人见这么多官老爷称赞,干得越发卖力,铁锹翻飞间几乎带出残影。
太子忽然走近李瑾,低声道:"李将军,借一步说话。"语气不容拒绝。
李瑾知是太子,自然遵命。二人来到僻静处,太子开门见山:"李将军见过佳慧?"
李瑾一怔,原来那小姑娘名叫佳慧。他迟疑道:"太子殿下,此事末将也不知从何说起。说见过也不尽然,说没见过也不确切。"
他缓缓道出原委:前些时日,契丹王子耶律己辛率小股部队犯边抢粮。
他领兵迎击,大败敌军,将其赶回老巢。
回师途中却在阿里山脉迷路,数百将士饥渴交加。就在绝望之际,竟凭空出现饭食肉粥。众人饱餐后重振精神,终于脱困。
"当时众将士皆跪地叩谢天恩,"李瑾回忆道,"末将当时似有所感,本能抬头恍惚间似见一仙子面容,与佳慧姑娘极为相似。只是..."
他顿了顿,"那仙子看起来年长些。故而末将一首以为是眼花所致。"
太子若有所思。此事处处透着玄机,却又桩桩件件都是好事,莫非真是天佑天启?
他突然想起妹妹当年安详入睡前说的话:"我困了,睡醒再来陪你们。"莫非妹妹那时是去了仙界,如今又回来了?只是记忆有所缺失?
无妨,即便忘了从前又如何?回来就好。
太子忽然很想再见佳慧,便对李瑾道:"我们去看看佳慧在做什么?"
这正合李瑾心意。二人循声而去,远远望见一群孩童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吵嚷不休,却听不真切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