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宁远县广袤的田野,嫩绿的草芽从杂乱的枯草中探出头来。
牛犊撒着欢儿在田埂上奔跑,艳阳高照,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劳作者的脸庞,加在一起有两千米长、一米五宽的苗床整齐地排列在田野间,上百名农人忙碌了整整三天,终于将棉种全部播下。
佳慧站在田垄上,望着从东到西一个个苗床,心中涌起无限希望。
阳光照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勾勒出一道坚毅的轮廓。她仿佛己经看到破土而出的棉苗,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姑娘,沟渠边的向日葵都种好了。"陈树小跑过来汇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佳慧点点头,目光转向远处正在劳作的农人们。
县里那些原本荒废的土地,如今都种上了果树幼苗。
新宁州那边也传来消息,刘心武带着百姓们热火朝天地种植红薯,采用苗床育苗和起垄扦插两种方法,忙得脚不沾地。
"人手还是不够啊。"佳慧轻叹一声,想起那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些日子,佳慧几乎踏遍了宁远和新宁州。
她在宁远城皇后别院里存放的大量红薯、土豆和果苗,很快就被两县县令"抢购"一空。
新远县令马明正在李主簿的协助下,也开始了春耕工作。
压碱地那边,刘其带着人日夜照料着幼苗。
没有地膜保温,佳慧就让人晚上用草毡子覆盖,白天再掀开。
她每天都要检查苗床的湿度,干涸了就立即命人洒水,操心得连饭都吃不下。
"主子,您别太担心了。"福子心疼地看着佳慧日渐消瘦的脸庞,"一定会成功的。"
家里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奶奶李氏忍不住抱怨:"一家子大人,倒让个孩子累成这样!老头子你整天就知道学堂家里两头跑,也不帮帮慧儿!"
刘茂全无奈地摇头:"慧儿做的这些事,我也不懂啊。"
田秀丽也责备丈夫刘心亮:"你整天在县里忙,家里的事都推给慧儿。你看她那张小脸,都瘦了一圈了!
佳慧的忙碌远不止于此。家里的工坊里,陈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工人,都派往各地。
赵夫人在关州开设的宁远精品店生意兴隆,还特意要了几大车果苗。
新任关州知府的张大人亲自找上门来:"慧儿啊,伯伯新官上任,你可要帮帮我。关州这边盐碱地、沙砾地多,那些果苗可要多给伯伯一些!"
陈管家心疼小主子,从庄子上调来两户经验丰富的庄稼把式帮忙,这才让刘保田松了口气。
佳慧的规划一个接一个:压碱地和雾烟山之间的沙石地种满了果树,大宅后面又要建养猪场,说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刘保田虽然忙得脚不沾地,却发现自己反而胖了——实在是佳慧安排的伙食太好,顿顿有肉有菜,想不胖都难。
忙碌中,佳慧完全忘记了给李瑾回信。
边关那边,李瑾的信如雪片般飞来,却都石沉大海。急得这位年轻的将军嘴角起了水泡,整日坐立不安。
"将军,喝点菊花茶吧。"李子修端来茶盏,小心翼翼地说,"咱们这边天还冷,春耕不急。您这着急上火的..."
李瑾摆摆手让他退下,转头对着院子里两只大白鹅自言自语:"大白小白,慧儿到底怎么了?你们再进去看看,她回信了没有?"
李子修在门外听得真切,暗自嘀咕:将军莫不是中了邪?怎么跟鹅说起话来了?
十几天后,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终于让忙碌的人们得以喘息。
佳慧难得清闲,在李蓉的服侍下洗了个热水澡,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睡梦中,她恍惚看见李瑾正对着两只大白鹅絮絮叨叨,突然惊醒过来:"哎呀,忘记回信了!"
她急忙进入空间,果然在他们约定的地方发现了一叠信件。
李瑾的字迹从最初的欣喜汇报,渐渐变成了焦急的询问:"慧儿,边城军民一片欣欣向荣......""你怎么不回信?是不是病了?""你再不回信,我就要跑去宁远了!"
佳慧心头一热,立即提笔回信:"瑾哥哥,一切安好,只是春耕太忙,忘记写信了......"她详细描述了春耕的进展,承诺会准备好种子支援边关。
写完信,她骑着电动车在空间里巡视。
肥猪满圈,鱼跃池塘,果园里的大白鹅悠闲地踱步。
虽然不明白这些动物为何能自律地生活,但佳慧己经学会不去深究这些奇迹。
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山峦青翠欲滴,近处的田野绿意盎然。佳慧站在田边,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姑娘!姑娘!"刘其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出...出来了!"
佳慧疑惑地转身:"什么出来了?"
"棉苗!棉苗出来了!"刘其激动地指着远处的苗床,"您快去看看!"
佳慧心头一跳,提起裙摆就往苗床跑去。阳光下,嫩绿的棉苗破土而出,有的头上还戴着钢盔(棉籽壳),仿佛在向她招手。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
春天播下的希望,终于开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