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
白话三国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28章 关张马黄赵传(四)

第28章 关张马黄赵传(四)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三国志
作者:
诗韵拾梦人
本章字数:
58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最早的时候,他是跟着公孙瓒干的。公孙瓒派刘备帮田楷抵御袁绍,赵云就跟着刘备去了,负责掌管刘备的骑兵。

《云别传》里说,赵云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他是被本郡推举出来的,带着自愿追随的官吏和士兵去投奔公孙瓒。当时袁绍号称冀州牧,公孙瓒正发愁本州的人都跟着袁绍跑,见赵云来归附,就带着点嘲讽的意思问他:“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跟着袁绍,你怎么偏偏回心转意,迷途知返了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还不知道谁对谁错,老百姓就像被倒挂着一样遭罪。我们州的人商议,要跟着施行仁政的地方走,不是轻视袁绍,也不是要特别依附将军您。” 之后就跟着公孙瓒征战。那时候刘备也依附公孙瓒,常常接待赵云,赵云也跟刘备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后来赵云因为哥哥去世,向公孙瓒告辞回家,刘备知道他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拉着他的手道别,赵云说:“我终究不会背弃您的恩德。” 后来刘备到了袁绍那里,赵云就在邺县见到了他。刘备和赵云同床而眠,偷偷派赵云招募了几百人,都说是刘左将军的部下,袁绍压根没察觉。之后赵云就跟着刘备到了荆州。

等到刘备被曹操在当阳长阪追上,刘备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跑,赵云抱着年幼的孩子,也就是后主刘禅,保护着甘夫人,也就是刘禅的母亲,让他们都免于难。之后赵云被升为牙门将军。刘备进入蜀地,赵云留在荆州。

《云别传》里记载,当初刘备战败的时候,有人说赵云己经向北投奔曹操了,刘备气得拿手戟扔过去,说:“子龙不会丢下我跑掉的。” 没过多久,赵云就回来了。赵云跟着刘备平定江南,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接替赵范。赵范守寡的嫂子叫樊氏,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赵范想把她嫁给赵云。赵云推辞说:“咱们同姓,你的兄长就像我的兄长一样。” 坚决推辞不答应。当时有人劝赵云娶了樊氏,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思难测;天下的女子多的是。” 最终也没娶。后来赵范果然逃走了,赵云没受到一点牵连。在此之前,赵云和夏侯惇在博望交战,活捉了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两人从小就认识,赵云向刘备进言救了夏侯兰,还推荐夏侯兰通晓法律,让他担任军正。赵云不把夏侯兰安排在自己身边,他的谨慎考虑都像这样。刘备进入益州,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当时刘备的孙夫人,也就是孙权的妹妹,骄横自大,带着不少东吴的官吏和士兵,横行霸道,不守法纪。刘备因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一定能整顿好秩序,就特意让他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派了大批船只接妹妹回去,而孙夫人心里想把后主带回东吴,赵云和张飞带兵在长江上拦截,才把后主接了回来。

刘备从葭萌关回师攻打刘璋,召见诸葛亮。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一起逆江西上,平定各个郡县。到了江州,分派赵云从外水进军江阳,和诸葛亮在成都会合。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云别传》里说,益州平定后,当时有人提议把成都城里的房屋以及城外的园地桑田分给将领们。赵云反驳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没消灭,就不用考虑安家的事,现在国家的敌人不只是匈奴,不能追求安逸。等到天下都平定了,大家各自回到故乡,回归本土耕种,才合适。益州的百姓,刚经历战乱,田宅都可以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恢复产业,然后才能征调徭役,赢得他们的民心。” 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夏侯渊战败后,曹操争夺汉中地区,把几千万袋米运到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去夺取,赵云就带兵跟着黄忠去取米。黄忠过了约定时间还没回来,赵云带领几十个骑兵轻装走出营寨,去迎接黄忠等人。正好遇上曹操大军出动,赵云被曹操的先锋攻击,刚交战,曹操的大部队就到了,形势紧迫,赵云就向前冲击敌阵,一边战斗一边后退。曹操的军队被打退,不久又重新集结,赵云陷入敌军中,又突围回到营寨。将领张著受伤,赵云又骑马回营迎接张著。曹操的军队追到营寨,当时沔阳长张翼正在赵云的营寨里,张翼想关闭营门坚守,而赵云进入营寨后,却大开营门,收起旗帜,停止击鼓。曹操的军队怀疑赵云有伏兵,就撤退了。赵云下令擂鼓,鼓声震天,只用强弩在后面射击曹操的军队,曹操的军队惊慌失措,自相践踏,掉进汉水里淹死的很多。第二天一早,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寨,查看昨天交战的地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于是设宴奏乐,一首到天黑,军中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怒,想讨伐孙权。赵云劝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况且先消灭魏国,吴国自然就会臣服。曹操虽然死了,他的儿子曹丕篡夺皇位,应当顺应民心,早点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来讨伐叛逆,关东的义士一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匹来迎接王师。不应该放下魏国,先和吴国交战;战事一旦爆发,就不能很快结束了。” 刘备不听,于是东征,留下赵云统领江州的军队。刘备在秭归失利,赵云进军到永安,吴军己经撤退了。

建兴元年,赵云担任中护军、征南将军,被封为永昌亭侯,后来又升为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守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出兵,扬言从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抵挡。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前去抵御,自己则攻打祁山。赵云、邓芝兵力薄弱,敌军强大,在箕谷失利,但他们聚集军队坚守,没有导致大败。军队撤退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云别传》里说,诸葛亮说:“街亭撤军,士兵和将领相互失去联系,箕谷撤军,士兵和将领却没怎么失散,这是为什么?” 邓芝回答说:“赵云亲自在后面掩护,军用物资和各种器物,几乎没什么丢弃的,士兵和将领自然不会失散。” 赵云有剩余的军资绢帛,诸葛亮让他分给将士们,赵云说:“军事上没有取得胜利,为什么要赏赐呢?这些东西请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库,等到十月作为冬天的赏赐。” 诸葛亮非常赞赏他。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

当初,刘备在世的时候,只有法正被追谥;后主的时候,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肩负国家重任,也被追谥;陈祗受到宠信优待,特别加以特殊奖励,夏侯霸从远方来归附,所以也得到追谥;在这之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以及赵云才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云别传》记载后主的诏书说:“赵云过去跟随先帝,功劳积累很多。我年幼的时候,经历艰难险阻,依靠他的忠诚顺从,才渡过危险。谥号是用来表彰大功臣的,外面议论说赵云应该有谥号。” 大将军姜维等人商议,认为赵云过去跟随先帝,功劳业绩显著,治理天下,遵守法度,功绩值得书写。当阳之战,道义贯穿金石,忠诚地保卫主上,君主思念他的功劳,他以礼对待下属,下属愿意为他效死。死者如果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献身。按照谥法,柔贤慈惠称为顺,执事有班称为平,克定祸乱称为平,应该给赵云谥号为顺平侯。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统领行领军。次子赵广,担任牙门将,跟随姜维在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评论说:关羽、张飞都号称能敌万人,是当世的猛将。关羽报效曹操,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国士的风度。但关羽刚愎自用又自高自大,张飞性情暴躁不施恩惠,因为自身的短处导致失败,是常理之中的事。马超凭借戎族的势力和自己的勇猛,结果使家族覆灭,可惜啊!但他能在困厄中归附刘备,不是也胜过常人吗!黄忠、赵云强壮勇猛,都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大概和灌婴、滕公是一类人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