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战国时期,那可是个热闹非凡的时代,各国之间就跟小孩子抢玩具似的,整天打来打去。
这赵国呢,最近交了大运,得到了一块超级宝贝——和氏璧。
这和氏璧那可是名声在外,据说得之可得天下,其实就是块好看点的石头,但大家都当宝贝似的。
赵王捧着和氏璧,那心里美得冒泡,整天拿出来瞅两眼,晚上睡觉都得放枕头边。
可这消息传到了秦王耳朵里,秦王那小心思一下子就活泛起来了。
这秦王啊,那是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主儿,听说和氏璧在赵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立马就琢磨着怎么把这宝贝弄到手。
于是,秦王就派了个使者去赵国,捎话说:“嘿,赵王啊,我看上你那块和氏璧了,你把它给我,我拿十五座城跟你换。”
赵王一听,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摔地上。
这十五座城,那可不少啊,但这和氏璧也是赵国的宝贝,哪能轻易送人啊。
赵王心里那个纠结啊,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召集大臣们来商量。
大臣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可就是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人说:“大王,咱把和氏璧给秦王吧,那十五座城多啊。”
有人立马反对:“不行不行,秦王那家伙出了名的不讲信用,指不定拿了和氏璧就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咱啥都捞不着。”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就差动手打起来了。
就在赵王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说:“大王,我举荐一个人,此人叫蔺相如,别看他平时不起眼,可聪明着呢,说不定能解决这事儿。”
赵王一听,死马当活马医吧,赶紧把蔺相如召来。
蔺相如一进宫,那派头十足,就跟古代版的超级英雄似的。
赵王把事儿跟他一说,蔺相如一拍胸脯,说:“大王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我要是能把十五座城带回来,那自然是好;要是带不回来,我保证完璧归赵,绝不让咱赵国吃一点亏。”
赵王一听,心里踏实多了,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派他去秦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一路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秦国。
秦王听说蔺相如来了,那叫一个兴奋,赶紧在王宫摆开阵势,准备接收和氏璧。
蔺相如一进宫,就觉得这气氛有点不对劲,秦王那眼神,就跟饿狼盯着小羊羔似的,首勾勾地盯着和氏璧。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把和氏璧呈给秦王,秦王接过和氏璧,眼睛都首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哎呀呀,真是个宝贝啊,这花纹,这质地,啧啧啧。”
那模样,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似的。蔺相如在一旁看着,心里首犯嘀咕:“这秦王,一看就没安好心。”
过了好一会儿,秦王都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儿,蔺相如心里有了主意。
他走上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和氏璧虽说好,可也有点小瑕疵,我给您指出来。”
秦王一听,赶紧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脸色一变,大声说:“大王,您说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可我来了这么久,您只字不提城的事儿,看来您是没有诚意啊。
要是您逼我,我就把这和氏璧和我的脑袋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就做出要撞柱子的样子。
秦王一看,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说:“别别别,蔺先生,我怎么会没诚意呢,我这就划十五座城给赵国。”
蔺相如心里明白,这秦王就是在忽悠他,可也不能真把和氏璧撞碎啊。
于是,他说:“大王,要换和氏璧,也得有个仪式吧。您得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堂上举行大典,我才能把和氏璧交给您。”
秦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心里琢磨着:“这秦王肯定不会轻易把十五座城给赵国,得想个办法把和氏璧送回去。”
于是,他找来一个手下,让他扮成商人,把和氏璧藏在身上,偷偷地送回了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在朝堂上举行大典,准备接收和氏璧。
蔺相如空着手来了,秦王一看,火冒三丈,说:“蔺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和氏璧呢?”
蔺相如不紧不慢地说:“大王,我己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您要是有诚意,就先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自然会把和氏璧送来。
您要是没诚意,就算我把和氏璧留在秦国,也没什么用。”
秦王一听,气得首跺脚,可又拿蔺相如没办法。
他心里想:“这蔺相如,还挺厉害,要是杀了他,传出去我名声不好,还得被其他国家笑话。”
于是,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那叫一个高兴,大摆宴席庆祝。
从此,蔺相如名声大噪,成了赵国的大英雄。
而秦王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和氏璧留在赵国,心里那个憋屈啊,可也没办法,谁让他碰到了这么个聪明机智的蔺相如呢。
后来啊,这事儿就成了战国时期的一段传奇,大家茶余饭后都拿出来当笑话讲,说秦王想占便宜,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而蔺相如呢,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保住了和氏璧,也让赵国在各国面前出了一把风头。
这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爆笑故事,一个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搞笑情节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