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别无选择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别无选择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作者:
醺浅月
本章字数:
6410
更新时间:
2025-07-05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别无选择

“什么?”人群炸开了锅。

“那我们种了几辈子的地怎么办?”

“以后吃什么?”

“难道又要给人当佃户?”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拄着拐杖,叹了口气:“早就该想到的。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为了分田分地?”

“可是陛下不是说要三年免征吗?这才两年啊!”有人不甘心地喊道。

“免征是免征,又没说不能分田。”老者苦笑着摇头,“这些当官的,说话都留一手。”

消息很快在城中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民聚集到皇城门前,想要讨个说法。

皇城门前,一队队身着蓝衣的大顺军士手持长矛,冷冷地盯着聚集的人群。那锋利的矛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都散了!”一个军官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喝道,“再不走,别怪我们不客气!”

他话音未落,几个年轻力壮的士兵就举起了长矛,作势要冲。人群顿时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压抑的低语声。

城楼上,亳侯李过正和顾君恩说话。春风吹动他的衣袍,却吹不散他眉间的阴霾。

“侯爷,这次清田分田,襄京府和落阳府估计能搜罗七百万亩良田。”顾君恩翻开手中的册子,“按每人二百亩,每户十五家佃户来算,足够分给三万将士了。”

李过望着城下渐渐散去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总算能给兄弟们一个交代。这些年跟着打仗,吃了多少苦。”

“只是百姓那边……”顾君恩欲言又止。

“百姓?”李过冷笑一声,“要是他们打仗时有现在一半的劲头,何至于让鞑子打到山海关?”

“说得是。”顾君恩点头附和,“要是早点分田分人,吴三桂也不敢叛变。”

城中的茶馆里,酒肆中,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

“这不是又回到解放前了吗?”一个年轻人忍不住抱怨。

“闭嘴!”旁边的人赶紧捂住他的嘴,“想找死啊?现在这些当兵的,可不是好惹的。”

酒肆的角落里,几个老农正在低声商议。

“咱们种了一辈子地,就这么白给了?”

“能怎么办?人家手里有刀有枪。”

“要不……咱们去找老周?他不是在衙门当差吗?”

“别做梦了,现在衙门里都是新来的官,哪个不是军中出身?”

夜幕降临,襄京城渐渐安静下来。但城中早已传出消息,说有人将要组织抗议。

结果第二天一早太阳升起时,街上却异常安静。

原来昨夜,几个带头闹事的人已经被抓了起来。据说是要杀一儆百。

城南的农田里,李大牛正在翻地。他的动作很慢,时不时停下来擦一把汗。

“大牛,你家那块地,是要分给谁啊?”邻居打着招呼。

李大牛的脸抽搐了一下:“听说是给了那个在山海关立了功的张将军。”

“那以后……还种不种了?”

“能不种吗?”李大牛苦笑,“张将军的管事已经来过了,说要收三成租子。不种地,全家都得饿死。”

“三成?”邻居倒吸一口冷气,“这比以前地主还狠啊!”

“可不是。”李大牛叹了口气,“以前地主再狠,好歹还讲个情面。这些当兵的,谁敢不交租,直接就抓起来。”

城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每天都有新的军队进城,每天都有新的田地被分配。那些得到田地的将士们,开始在城里建起豪宅,雇佣家丁。

街上,一个醉醺醺的将军正骑着马横冲直撞。路人纷纷躲避,却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这些人,真把自己当成新贵族了。”茶肆里,有人小声嘀咕。

“嘘,现在他们就是新贵族。”老板赶紧打断,“有田有地,有兵有权,比那些老地主强多了。”

皇城内,永昌皇帝李自成正在召见大臣。

“陛下,清田分田的政策已经在襄京府全面展开。”一个大臣汇报道,“将士们都很满意。”

“那百姓呢?”李自成问。

大臣犹豫了一下:“百姓……也都安分了。”

李自成点点头,不再说话。他知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这些将士,就没有大顺朝。而要留住这些将士,就必须给他们田地和权力。

城外的农田里,春种已经开始。农民们弯着腰,默默地播种、耕耘。他们知道,这些庄稼长大后,大部分都将进入别人的粮仓。

但他们别无选择。在这个大时代里,他们只能低着头,继续活下去。

武英殿外,金甲卫士换岗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灯火通明的殿内,李自成正伏案批阅奏章,案头的烛火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皇上,该歇息了。”贴身太监小声提醒。

李自成抬起头,眼底泛着血丝,连日来的疲惫清晰可见。他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目光落在案头那份特殊的奏章上——御医署为他开具的进补方子。

“这些太医,”他冷笑一声,将奏章揉成一团,“以为朕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议论?”

自登基以来,后宫佳丽三千,却迟迟未有一人怀孕。朝中大臣虽不敢明言,但那些躲在角落的窃窃私语,又怎能瞒得过他的耳目?

“传膳。”他淡淡开口。

太监连忙应声退下。片刻后,几名宫女捧着精致的饭菜鱼贯而入。一碗人参汤,一盘鹿茸羹,还有几样补气养身的小菜。

看着这些专门为他调理身子的膳食,李自成心中五味杂陈。四十岁的年纪,本该含饴弄孙,却因为崇祯的昏庸,害得他忙于造反,耽误了最佳的生育年华。

“皇上,这人参是特意从辽东运来的。”小太监殷勤地介绍着。

李自成摆摆手,正要说话,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皇爷,吏部尚书张大人到访!”值守太监快步进来禀报。

“这个时辰?”李自成眉头微皱,“宣他进来。”

身材魁梧的张璘然大步流星走进殿内,额头还带着细密的汗珠:“皇爷,潼关告急!吴三桂的大军已经抵达东乡县,前锋直逼潼关!”

“来得好快!”李自成猛地站起,桌上的碗碟因他突然的动作而震动,“传令,宣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英,还有丞相牛金星、大军师宋献策即刻入宫议事!”

很快,武英殿内灯火更亮。几张桌子并排摆成一列,上面摊开了一张详细的地图。众臣围着地图,神情凝重。

“诸位爱卿,”李自成指着地图说道,“吴三桂这厮来势汹汹,已占据阌乡、瑞城两县。虽然睿镇、浦城暂在我军掌控,但平阳府大部已落入玄军之手。”

刘宗敏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皇上,末将认为此乃天赐良机。吴三桂若敢深入中域,我军便可四面合围,将其一举歼灭!”

“正是此理。”李自成重重一拍桌案,“这些日子以来,我军士气高涨。土改政策已在襄陨二府试行,将士们都盼着建功立业,早日分得田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