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后嗣之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后嗣之事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作者:
醺浅月
本章字数:
6532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后嗣之事

田见秀插话道:“皇上,末将建议立即调动金陵附近的五营军,与潼关守军形成犄角之势。”

“不妥。”宋献策摇头,“吴三桂此人谨慎,若我军调动太大,恐怕会打草惊蛇。”

谷英拱手道:“依末将之见,不如先以潼关守军诱敌,待其深入,再以主力包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李自成静静听着,目光在地图上游移。

突然,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朕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探明吴三桂的虚实。”

他转向张璘然:“即刻派出斥候,探查吴三桂军中情况。尤其要注意他们的粮草辎重。”

“末将遵命。”

“另外,”李自成继续道,“传令潼关守将巫山伯,严守关隘,切勿轻举妄动。”

众臣纷纷应诺。

这时,殿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快步进来,在李自成耳边低语几句。

李自成脸色微变,挥手示意众臣退下:“诸位先去准备,明日早朝再议详细战策。”

等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李自成长叹一声。方才太监来报,说是他新纳的两个妃子又来了月信。

“难道真是天意?”他喃喃自语。

正当他陷入沉思,殿外又传来脚步声。

“皇上,”是刚才退下的宋献策,“老臣有一言相告。”

“说。”

“皇上,”宋献策欲言又止,“关于后嗣之事……老臣以为,或许可以考虑让皇侄李过……”

“住口!”李自成厉声打断,“此事休要再提!”

宋献策叹息一声,躬身退下。

李自成独自站在地图前,烛光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他知道,朝中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要让李过的孩子当储君。

“呵,”他冷笑一声,“朕还没老呢。”

抬头看向窗外的夜色,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眼下最重要的是对付吴三桂,至于子嗣之事……等打退玄军再说!

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要塞。

春日的阳光洒在城头上,李自成负手而立,目光越过层层叠叠的山峦,投向远方。微风拂面,带着几分料峭的凉意,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末将有一事不明。”刘宗敏踱步上前,眉头紧锁,“皇爷为何要放弃潼关?这可是天下第一关啊。”

李自成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轻轻抚摸着城墙上的青砖。这些砖石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无数兴衰更替。

“皇爷,”田见秀也凑了上来,声音里带着几分焦虑,“吴三桂这厮确实了得。从山海关一路追着咱们打,死伤不少弟兄。如今占着潼关,好歹能与他周旋。”

“周旋?”李自成转过身,目光如炬,“就凭这些残兵败将?”

众将顿时语塞。确实,自从山海关一战后,军心已不复当初。

谷英上前一步,欲言又止。李自成看出他的犹豫,摆了摆手:“有话直说。”

“皇爷,末将以为,”谷英斟酌着用词,“潼关虽险要,但若无精锐之师驻守,也是徒有其表。不如暂避其锋,养精蓄锐。”

“说得好!”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不是避其锋芒,而是引蛇出洞!”

刘宗敏眼前一亮:“皇爷的意思是……”

李自成在城头来回踱步,声音低沉:“现在鞑子分兵三路。一路在河北,被我们打得元气大伤;一路围困大同,寸步难行;还有一路镇守山西,被朱慈炯牵制得死死的。”

“这么说,”牛金星捋着胡须,“吴三桂确实是孤军深入?”

“不错!”李自成停下脚步,“他手下也就三四万人马。就算再能打,又能如何?中域平原,才是我们的主场!”

宋献策眼中精光闪烁:“皇爷是要……”

“放他进来!”李自成一字一顿,“让他尝尝什么叫关门打狗!”

城头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有人赞同,有人担忧,更多的是对这个冒险计划的忐忑。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上城头:“报!吴三桂大军已抵达东州卫!”

李自成眯起眼睛:“传令下去,准备撤离潼关。记住,要做得像模像样,别让人看出破绽。”

与此同时,东州卫城中。

“王爷!大消息!”吴国贵闯入议事厅,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李自成放弃了潼关!现在潼关城内空无一人!”

正在议事的吴三桂猛地站起身,茶杯被打翻,热茶洒了一桌。

“你确定?”他死死盯着吴国贵。

“千真万确!斥候亲眼所见,李自成正在有序撤军。”

议事厅内一片哗然。郭云龙立刻站出来:“王爷要三思!这必定是李自成的计谋。他是想引我们到金陵城下决战。”

“不错,”杨坤附和道,“长安城高墙厚,我们手里又没有足够的红夷大炮。强攻的话,伤亡太大。”

吴三桂没有说话,只是来回踱步。“海龙,你怎么看?”他突然停下脚步,看向一直沉默的刘生。

刘生抬起头,目光深邃:“王爷,现在的局势,不仅要防备西边的李自成,更要提防东边肃亲王的五万大军。”

“你是说……”吴三桂眼神一凝。

“那支军队,恐怕不是冲着明军来的,”刘生缓缓道,“是冲着我们来的。只有入了潼关,我们才有活路。”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只有春风吹动窗棂的声音。

“王爷,”郭云龙打破沉默,“中域去年收成不错,李自成又免了三年赋税,百姓手里应该有余粮。”

“生怕他早已算计好了一切,”杨坤皱眉道,“在中河两岸实行坚壁清野。”

吴三桂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传令下去!”

众将一惊,纷纷抬头看他。

“每名士兵赏银十两,小将加倍,将官再加倍!”吴三桂一字一句道,“另外,准备三十天的干粮!”

“三十天?”有将领惊呼,“这恐怕时间不够啊?”

“够了!”吴三桂厉声打断,“三十天之内,要么胜,要么死!若能拿下西陇沃土,本王与诸位共享!”

帐内一片寂静,众将都被吴三桂的决心震住了。

三月初一,潼关以东的瑞城外,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料峭春寒中,四万大军列阵于此。晨曦微露,阳光洒在铠甲上,反射出令人生畏的寒光。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军阵如铁桶般严整。

吴三桂立于点将台上,身着一袭玄色战袍,腰间佩着一柄青钢宝剑。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眼前的将士们。

“诸位将士!”吴三桂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晨风中回荡,“今日本王以毕生积蓄犒赏三军!”

话音未落,身后亲兵已抬出数十口大箱。箱盖打开,金银珠宝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芒。将士们眼睛都直了,不少人暗暗咽着口水。

“待我等取下中域,共享富贵!”吴三桂右手握拳,向前猛地一挥。

“取下中域,共享富贵!”四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喊声中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对胜利的渴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