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入住明德宫
“这些兵器……”崇祯的目光在士兵们的鸾铳上停留,“都是新打造的?”
“回陛下,”王德低声道,“都是太子殿下从江南各厂征调的工匠,日夜赶工打造。听说光是火药作坊就开了十几处。”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街道两旁的呼声此起彼伏:“圣上万岁!大明万岁!”
有退养的官员拿着单筒望远镜仔细观瞧,窃窃私语:“皇上气色尚好。”
“看来那些传言都是谣言。”
“大明有救了!”
队伍继续前行,经过金陵街、朝阳门,向着孝陵方向进发。沿途的景象让崇祯心绪难平。这座他新定都的南京城,处处都能看到太子的影子。
新修的城墙,整齐的街道,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新军……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李继周站在孝陵新建的明德宫前,眉头微皱。晨光微熹,院落中的青石板路上还带着些许露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
“千岁爷,这里的布置还需要再添些什么吗?”他轻声询问,目光不时扫过庭院各处。作为神宫监掌印太监,自从朱慈烺掌控南京城后,他就成了孝陵的主官。这段时日,他一直在忙着整顿孝陵事务。
朱慈烺负手而立,目光在院落间游移。明德宫虽然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青砖白瓦之间,透着几分古朴典雅。庭院中央一株老槐树,枝叶繁茂,投下斑驳的树影。
“继周,护陵军那边情况如何?”朱慈烺转过身,语气平和地问道。
李继周连忙上前两步:“回禀千岁爷,已经按您的吩咐,从原先的孝陵卫军户中挑选了一千四百人,加上两百名净军,组建成新的护陵军。”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许景弥已经开始带兵训练了。这几日天气炎热,他们从寅时就开始操练,到现在还在演练阵法。”
朱慈烺微微颔首。许景弥是净军火铳太监出身,现在担任元帅府千户,由他来统领护陵军再合适不过。那人做事稳妥,训练士卒也有一套。
“待遇方面都安排妥当了?”
“是。护陵军的军饷比其他新军高出五成,虽然不用上前线,但也要保持基本训练。”李继周答道,“每月除了例银外,还有米粮补贴。”
朱慈烺转身看向远处的田野。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一片片整齐的农田。那里曾经是孝陵卫的土地,现在已经重新划分。原本的军户虽然免除了军籍,但仍可以租种这些土地。
一亩上等水田,一年只需缴纳七斗租子。这个数目看似不少,但对比之前的情况,实在是再优厚不过了。远处,几个农夫已经下地干活,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千岁爷,要不要再扩建一下明德宫?”李继周小心翼翼地问道,“现在的规模似乎有些小了。”
朱慈烺转过身来,眉头一挑:“扩建?这不过是个思过的地方,修得太过奢华作何?”
李继周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了头。他知道千岁爷说得对,明德宫本就不是什么享乐之地。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皇爷驾到!”
两名骑马的净军远远地喊道,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院内的文武百官立刻列队,准备迎驾。内阁首辅魏藻德领着文官,大元帅府军政司都指挥使吴襄带着武将,齐齐向宫门外走去。
朱慈烺看向李继周:“孝陵卫旧城和云峰寺那边都准备好了吗?”
“回千岁爷,都已安排妥当,足够安置随驾官员。”李继周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每处院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床褥被褟也都是新的。”
“享殿也修缮完毕了?”
“是。工部的匠人们连夜赶工,把所有破损的地方都修补好了。”
“好,那就去迎驾吧。”
朱慈烺话音刚落,就见崇祯皇帝已经出现在停辇坊外。几个月不见,崇祯的精神状态出奇的好。他身形挺拔,面色红润,一点也不像个沉迷酒色的昏君。反而比之前更显得年轻了几分。
崇祯也不等人来接,直接带着三十三王和一群内官宫女,大步流星地往明德宫走来。他脚步矫健,走在最前面,身后的随从几乎要小跑才能跟上。
等他看到出来迎接的官员时,才停下脚步。抬头间,目光恰好落在朱慈烺亲笔所题的“明德宫”三个大字上。
崇祯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明德宫?”他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念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
朱慈烺看着父皇的表情,心中暗叹。这明德宫,可不是为了让你来思过的。
而是为了让那些人来思过。
那些把大明江山弄得民不聊生的人。那些把七亿亩良田变成两千万石税收的人。那些把军屯、官田占为己有的人。那些逼得百姓要造反的人。
是时候,该让他们好好想想这些年的过错了。
“父皇,”朱慈烺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孩儿已经命人准备了早膳,请父皇先用膳,休息片刻。”
崇祯没有应声,目光依旧死死盯着那三个大字。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连风都似乎停止了流动。
“明德宫?”崇祯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父皇,明德宫内已经准备妥当,咱们先进去安顿下来。”朱慈烺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崇祯皇帝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只觉得说不出的刺眼。阳光下,那张年轻的脸庞棱角分明,哪里还有当年那个总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小男孩的影子?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一个失去权柄的皇帝,能保住性命就已是万幸,还奢望什么复辟?虽说大明也有明英宗复辟的先例,但景泰帝的本事,如何能与眼前这个手握重兵、根基深厚的逆子相比?
“春哥儿……”崇祯皇帝欲言又止,喉头滚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完整的话来。
朱慈烺见父亲神色异样,也不多言,只是轻轻拉着他往里走。
“父皇这次怕是要在明德宫住上一段时日了。”朱慈烺的声音在寂静的廊道中回荡。
崇祯皇帝木然地任由儿子带着往前走,心已经凉透。曾几何时,他也是这般带着年幼的朱慈烺在宫中漫步,那时的父子俩还其乐融融。
明德宫内,一座新落成的大殿散发着淡淡木香。殿内陈设简单却不失庄重,处处都能看出精心布置的痕迹。
朱慈烺将父亲安置在主位上,看着他恍惚的模样,心中暗叹。他知道,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轻松。
很快,大殿内陆续进来了一批人。三十三王鱼贯而入,他们的衣着虽然华贵,却难掩眼中的疲惫和落寞。紧随其后的是六位尚书阁老,他们低着头,仿佛肩上扛着看不见的重担。
大元帅府的卫帅们昂首挺胸地走进来,铠甲上还带着征尘。张世泽、李明睿等都御史神情肃穆,一众公侯勋贵则显得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