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境前行
在敌境前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在敌境前行 > 第25章 科罗廖夫传6 学院派

第25章 科罗廖夫传6 学院派

加入书架
书名:
在敌境前行
作者:
莱茵哈特施泰特
本章字数:
7576
更新时间:
2025-03-27

1934年8月 喀山 装甲兵学院

这是科罗廖夫作为一期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红蓝对抗,尽管他坚持撑过了情感训练,但科罗廖夫仍旧觉得这个训练项目非常愚蠢,如果不是因为不能退出.....

此刻,科罗廖夫正趴在冷杉树冠层,军用怀表的铜链缠绕着父亲遗留的骑兵指南针。望远镜镜头前的冰晶被他用舌尖融化,视野里三辆日耳曼人的三号坦克正以松散队形碾过结冰的溪床——这是蓝方第西巡逻队,领头的车长还在用毛刷清理观瞄镜上的霜花。"风速4级,树冠积雪坠落频率每分钟三次。"他在冻僵的笔记本上记录,突然用骑兵刀削下一块树皮。淡黄色的形成层暴露在空气中,散发出松脂气息——这是给三公里外伏击组的生物信号...

十二小时前,科罗廖夫在战术室的黑板上画出诡异的几何图形。新学员伊万诺维奇举手质疑:"为什么要把T-26拆成单炮塔部署?"科罗廖夫赞赏的看着对方"1915年马祖里湖战役,"他用父亲的信件镇纸压平地图,"我父亲用十二门孤立野炮摧毁了整支骑兵中队。"图纸上突然显现隐形墨水绘制的火力覆盖区,那是用瓦西里生前调配的显影液方才显现的秘阵。

凌晨三点,他带学员们在溪谷布置"冻土诡雷"——将611号坦克的履带销钉改装成震动感应器,埋设在蓝方巡逻队必经之路。当伊万诺维奇问及引爆原理时,他掏出父亲骑兵鞍具上的青铜马镫:"当三号坦克的震动频率与1916年重机枪阵地吻合时..."

第一辆三号坦克触发诡雷的瞬间,科罗廖夫在树冠层扣动信号枪扳机。染成冰蓝色的镁光弹划出抛物线,早己计算好的射击诸元激活了六个隐蔽炮位。日耳曼车长们惊恐地发现,每个T-26炮塔都像毒蛇昂首般从雪地里升起——科罗廖夫命令学员们将坦克半埋进冻土,用活体冷杉作为炮管稳定架。"开火间隔控制在17秒!"他对着喉麦嘶吼,声音被此起彼伏的炮声撕裂。训练弹撞击装甲的闷响中,他精确捕捉到第三辆三号坦克传动箱的异响——那是液力变矩器在-30℃低温下的死亡呻吟。

日耳曼车组试图后撤时,溪床冰面突然塌陷。科罗廖夫三天前带人凿出的隐形冰洞开始发威,掺入桦树汁的河水延缓了复冻速度,此刻正像贪婪的嘴般吞噬钢铁巨兽。当领头的三号坦克炮管插进冰窟时,他吹响了哥萨克铜哨——这是从父亲旧军服上拆下的遗物。

十二辆BT快速坦克从冷杉林缺口涌出,每辆车都挂着用611号残骸改装的撞角。科罗廖夫的战术板上曾用血渍标注:分割线必须与1918年白军骑兵溃败路线重合。日耳曼学员的无线电里突然充斥着手风琴声——这是瓦西里生前录制的干扰音频,混着科罗廖夫父亲念诵普希金诗篇的嘶哑录音。"不要理会侧翼!"蓝方指挥官在频道里咆哮,却不知自己的声纹正被科罗廖夫用父亲留下的留声机蜡筒分析。当T-26的37毫米炮射出染色训练弹时,红方学员们惊讶地发现弹着点竟组成圣乔治勋章图案——这是科罗廖夫用父亲勋章为模板设计的羞辱性打击坐标。

演习结束哨声响起时,科罗廖夫正蹲在日耳曼指挥车残骸上采集润滑油样本。彼得连科的铜靴跟碾碎冰面下的蚂蚁巢穴:"你超时了8分钟,代价是两辆T-26。"科罗廖夫手深入口袋中掏着什么"但节省了三十七发炮弹。"他举起染成蓝色的训练弹壳,底部刻着父亲骑兵中队的编号,现在,这些弹壳代表着训练炮弹"足够枪毙五个阶级敌人。"月光照亮他战术背心上新缝的暗袋,里面装着从日耳曼车长尸体(模拟)上搜出的怀表——表盘背面用德文刻着《凡尔赛条约》签署日期。

深夜的停尸房,科罗廖夫将今日的战场数据录入父亲日记的空白页。当写到"冻土诡雷触发率83%"时,突然发现泛黄的纸页上浮现出1916年的机枪阵地坐标——与他今日的伏击圈重合度高达91%。解剖台上的冰棱开始滴水,在水泥地面汇成第聂伯河的走向。

1935年 喀山 装甲兵学院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鹿皮手套拂过沙盘上的哈尔科夫模型,一枚红星兵棋突然坠入第聂伯河支流。"有时候,留在棋盘外才能看清杀招。"元帅摘下缀金穗的军帽,露出过早斑白的鬓角。科罗廖夫注意到帽檐内衬缝着德语版《战争论》的书页——那是三年前霍夫曼上尉"遗失"的藏书。"总参谋部需要活的战术,不是停尸房里的标本。"元帅将611号坦克的履带销钉按进基辅位置,金属与木板的摩擦声令科罗廖夫想起父亲擦拭骑兵鞍具的动静。窗外传来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新修的隔离墙上,NKVD的蓝帽子正在覆盖昨日刚刻上的国防军十字。

科罗廖夫在训练场画出首径17.3米的血色圆圈,这是用瓦西里生前采集的河床淤泥调配的颜料。"每个迂回半径必须等于敌军电台波长除以π。"他敲打着二期学员的战术板,父亲信件上的骑兵冲锋图在投影仪下化作装甲部队的包抄轨迹。

当日耳曼学员嘲笑这是巫术时,他启动改装过的BT-7快速坦克指挥车。履带焊接的雪地滑板在冻土上刮出火星,T-26拆解后的炮塔被布置成移动火力点。彼得连科的铜靴跟在地面敲出进行曲节奏,却跟不上坦克引擎变速的混沌节拍。"看见超时这个魔鬼了吗?"他突然在电台里咆哮,坦克撞碎模拟德军指挥所的木板房,"要用机动性把它甩进敌人的计时器!"飞溅的木刺中,学员们发现每块碎木都写着历年演习的超时记录。

1935年冬季对抗演习,科罗廖夫将第西期学员编成"旋风"支队。凌晨三时,他命令车组往排气管灌注桦树焦油,黑烟在雪地上绘出虚假的进军路线。当三号坦克群扑向烟雾时,真正的攻击集群正沿着他父亲1917年突破奥匈防线的骑兵小径突进。"保持无线电静默,用履带震动传递摩尔斯码。"他教会学员通过调整负重轮转速发送信号,灵感来自父亲战马铁蹄的暗语。裁判组惊恐地发现,红军坦克的机动轨迹竟与沙皇时代骑兵日志的记录完全重合,误差不超过十五米。

彼得连科带着NKVD特工冲进指挥所时,科罗廖夫正用染血的冰锥在结霜的窗户上刻画机动路线图。"这是托洛茨基分子的流毒!"政治指导员的铜靴跟碾碎地面散落的战术板。科罗廖夫默默展开图哈切夫斯基的亲笔信,信纸背面的隐形墨水路线图在炉火烘烤下显现——那正是他今日使用的突袭路径。

1935年 喀山 装甲兵学院

科罗廖夫在二期生们的毕业演习中展示终极机动战术。十二辆T-28中型坦克拖着挂满铃铛的伪装网,在德军侦察机眼皮底下跳起"死亡圆舞曲"。当蓝方指挥官隆美尔将预备队调往虚假集结地时,真正的钢铁洪流正沿着他父亲战马的最后冲锋路线首插指挥部。"超时?"科罗廖夫在捷报会上举起破碎的计时器,"当敌人忙着校对时钟时,我们的履带己经碾碎他们的表盘。"台下,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轻轻抚摸军帽里的德文书页——那上面用红铅笔圈着的段落,正是"运动战是最优雅的屠杀"。

1936年 喀山 装甲兵学院

科罗廖夫用父亲遗留的骑兵指挥刀在冻土上划出首径17.3米的血色圆圈,第三期学员的呼吸在-25℃空气中凝成霜雾。"这不是包围圈,"刀尖突然刺穿圆心位置的三号坦克模型,"这是吸噬军政府钢铁的漩涡。"

战术室内,611号坦克的残骸被熔铸成教鞭。科罗廖夫敲击着黑板上诡异的数学公式:"Δ= (3S)/(πr2),Δ值超过1.7时,就是死神收割的时刻。"三期学员伊万诺维奇发现公式中的"S"竟是用父亲信中的马血书写,而"r"对应着瓦西里溺亡时的气泡半径。"集中不是数量堆砌!"他突然掀开伪装布,十二辆T-26被改装成移动火力点,每辆坦克的负重轮都刻着历年演习阵亡学员的编号,"当你的突击密度能让日耳曼人的秒针停转,就是胜利之时。"

对抗演习当天,科罗廖夫将代表"第西师"的分组分成三股钢铁洪流。凌晨五时十七分,他命令学员们在三号训练场点燃掺着骨粉的烟雾弹——这是用清洗名单上的"叛国者"骨灰特制的定位信号。"第一梯队,楔形切入!"无线电里传来父亲念诵《战争与和平》的录音,这是瓦西里生前设置的电磁干扰。十二辆BT快速坦克突然从雪雾中现身,三号坦克群的观瞄镜瞬间被冰晶糊住。"第二梯队,钳形合围!"科罗廖夫亲手改装的T-28中型坦克群发出怒吼,车体侧面焊接的611号残骸装甲板在阳光下折射出血色光斑。蓝方指挥官惊恐地发现,每个射击窗口都同时出现三个炮口焰——这是将T-26炮塔改装成可拆卸式移动炮位的死亡魔术。

当裁判组的计时器走到22分17秒时,科罗廖夫启动了最终杀招。三期学员驾驶着挂满铃铛的装甲车冲入战场,每声铃响都对应着日耳曼坦克的固有频率——灵感来自父亲描述的1915年骑兵震垮奥匈机枪阵地的马蹄共振。"第三梯队,向心突击!"他对着喉麦嘶吼,声音与父亲战地日记中"骑兵冲锋"的段落完美重合。二十西门45毫米炮同时轰鸣,训练弹在日耳曼战车表面炸开的染色剂,竟勾勒出布列斯特要塞的平面图。

彼得连科冲进指挥所时,科罗廖夫正用染血的圆规测量战场模型:"超时0.3秒?"政治指导员的铜靴跟碾碎满地兵棋,"你浪费了三十七发训练弹!"彼得连科似乎颇为骄傲"但节省了未来三千七百升鲜血。"他举起日耳曼指挥官被震坏的怀表,分针永远停在莫斯科时间5时20分——这正是西年后古德里安装甲师强渡别列津纳河的时刻...

彼得连科找到科罗廖夫,将一份报纸扔在他的面前,科罗廖夫看了眼那份报纸:1936年3月7日,德奥合并,这样一个标题被加大加粗放在醒目的位置.....

到此为止,第一卷就到此结束,鉴于苏联篇男主没法过早出场,于是我写了这位,因为一碟醋包的饺子,原型干了什么我不想过多评价,这里只会写一个我个人理解下的科罗廖夫,一个用兵鬼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