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听他说的句句在理,和陶姜这次发病的过程一模一样,更是信服了他的医术。
“都让您说对了。
姜儿这次能好,也多亏了向家的血灵珠。”
“哦,是血灵珠啊。
那郡主确实是福大命大之人。
得了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宝贝相救。
血灵珠这种东西,我也只是听说,并没有见过呢。”
长乐笑着说道:“姜儿,你听到了吧,你是福大命大之人!”
陶姜也笑了,这次自己确实是够幸运的。
若是向准不及时赶回来,可能母亲就将自己带回家了。
虽说也会到处求医问药,想尽一切办法救自己。
可是谁知道运气会不会这么好,能求得如同血灵珠一样的灵丹妙药呢。
唐岳说道:“郡主如今余毒己清,确实没有大碍了。
温补的药吃不吃都行。
毕竟她现在有孕在身,吃太多的药也不是好事。
再者说,药补不如食补,只要好生吃饭,相信很快就会恢复如初的。”
陶姜连连点头,这话她爱听,她本就讨厌喝那苦药汤子,但若是吃饭,那可轻松多了。
听说陶姜确实己经没事,长乐的一颗心也就彻底放了下来。
她带着两位大夫到厅里去喝茶,让陶姜好生休息。
在仰心堂里,向准把自己查到的事情向祖父和盘托出。
向老将军如此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都气得变了颜色。
“造孽啊!畜生!”
他本来想让孙氏去家庙度过余生也就罢了,可是如今听来,陶姜生病全是因她而起。
她为了一颗血灵珠,竟然对自家人起了杀心。
这样的妇人如何还能留在世上?
向老将军深深看了向准一眼,“你大伯娘本也是个可怜之人,可是想当初我也是让她选过的。
如果她愿意再嫁,我向家愿意将她当女儿一般风风光光嫁出去。
但是她自己选择留下,我也感念她对老大的这份情义。
只是……她为了安儿,居然生出这般歹毒的心思。
现在敢谋害陶姜,若是得手,那以后是不是就敢谋害你?
人心都是不知足的。
她如今为了一颗血灵珠,下一步会不会想要整个向家?”
向准没有说话,他知道祖父说的是实情。
就以大伯娘的这份狠毒,想要什么都不足为奇。
若是大哥身体健康,她定是不会甘于让母亲继续执掌中馈的。
向老将军继续说道:“今日这事实在是太有悖于人伦。
说出去丢的只会是我们向家的脸。
只有你我知道便是。
至于你大伯娘……”
他沉吟了一下,“不管后面发生了什么,你都当做不知道吧。”
向准抿了抿嘴唇,“是,祖父!”
他知道,以祖父那性子,定是不会轻易饶过大伯娘的。
只怕不会再让她活在这世上了。
向准心里划过一丝伤感,不过也仅仅是一瞬。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祖父去处理吧。
向准回到如意馆的时候,张太医和唐岳都己经离开了,只有长乐还在这里等他。
向准知道自己要给长乐母女一个交待。
虽然祖父说这件事情的知情者仅限于他二人。
但是陶姜是受害者,长乐是她的母亲,她们有权利知道真相。
向准将长乐请到屋里,刚好这会陶姜也醒着。
他在她二人面前,将如何发现线索,如何审问花匠,如何抓捕秋娘的事情一一说明。
最后,把杨氏昨日小产的事情也说了。
长乐啐了一口,“活该,现世报!”
陶姜虽然也恨孙氏给自己下毒,但是她对杨氏失去了孩子还是有几分同情的。
毕竟都是要做母亲的,很能感同身受。
而且她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孙氏要害她,总不能把仇记到杨氏身上吧。
长乐像是看出了她心中所想,“你莫要同情她。
我就不信那孙氏作出这种事情她是一点儿都不知情的。”
陶姜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话。
她也知道,母亲这话不无道理。
就算杨氏没有插手,但说不定也是知道孙氏要害自己的。
陶姜叹了口气,“倒也不是同情她,只是觉得稚子无辜。”
长乐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啊,稚子无辜。
孙氏给你下毒的时候何曾想过稚子无辜呢?
你好生顾好自己和我的外孙孙吧。”
这是陶姜肚子里的孩子很配合的动了一下。
陶姜笑道:“娘,您看,他听懂了呢。”
长乐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向准的嘴角都弯了弯。
既然事情算是己经水落石出,长乐也不欲在向家久留。
陪着女儿吃了顿午饭,她就打道回府了。
刚一到家,就听霜雪说今日苏云生来过了。
见长乐不在,留了封信便离开了。
长乐想不到苏云生还会上门来找自己。
她让霜雪把信拿来,看看他要做什么。
结果信里只是说他搬走了,把宅子还给了长乐。
霜雪又拿出一个密封的罐子。
“这也是苏编修带来的。
他说他也没有别的本事,知道郡主喜欢吃他腌制的杏脯,便做了一罐子出来。
如今己经没有新鲜甜杏了,他只寻到些杏干,用杏干腌的杏脯可能味道不如新鲜的。
若是郡主不喜欢,扔了便是。”
长乐看着这罐杏脯,虽然苏云生说是寻了杏干制成的,但她知道,这个季节,即便是杏干也不那么好寻。
苏云生来还宅子,是和自己划清界限。
但是他给陶姜送了杏脯,说明他心中对陶姜还有几分兄妹之情。
长乐让霜雪把杏脯收好,过两天她去看望陶姜的时候带过去。
她现在对苏云生己经没有了责怪,细论起来,他才是最可怜的那个人。
所以长乐自是不会再对他使什么手段,若是将来有需要,帮他一把也不是不可以。
苏云生将宅子还给长乐之后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虽然他又住回了自己先前那个狭小的院子,但是他却感受到了久违的心安。
之所以还会给陶姜做杏脯,也是因为他知道陶姜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他知道陶姜什么都不缺,但他还是想要尽他所能,对她表示一份心意。
苏云生病好之后,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翰林院里。
连一开始因为得知他住进长乐的宅子而对他颇有微词的那些人,如今都对他高看了几分。
纷纷称赞这个苏编修确实是有才干的。
而且听说他己经搬出来了,可见一开始也是被长公主蛊惑了呢,如今己经迷途知返了,将来必是国之栋梁。
苏云生听说这些后,也不由好笑。
可见这些流言蜚语真是没有多少能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