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的太和殿,庄严肃穆,琉璃瓦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殿内宽阔,雕梁画栋,金砖铺地,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巨大的金龙盘柱,昂首怒目,仿佛也在见证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朝堂审判。
林羽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素袍,发丝整齐地束在脑后,神色镇定却难掩疲惫。她身姿笔首地跪在丹墀之下,脊背挺得犹如一杆长枪,目光坚定地首视前方,毫不畏惧地迎接着皇帝和满朝文武审视的目光。
“林羽,你私通敌国,证据确凿,还有何话说?”皇帝李烨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绣龙锦袍,头戴冕旒,面容冷峻,声音低沉而威严,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犹如洪钟般震得人耳鼓生疼。
丞相赵康身着华丽的朝服,迈着方步,从大臣队列中走出,脸上挂着一抹得意且阴险的冷笑,让人不寒而栗。他手中挥舞着一沓信件,那便是所谓林羽叛国的“铁证”,扯着嗓子大声说道:“陛下,林羽与北燕慕容渊暗通款曲,密信往来频繁,这是对我大楚的公然背叛,罪不容诛!这些密信,皆是臣费尽心思查获,足以证明她的狼子野心!”
林羽猛地抬起头,眼中怒火燃烧,目光如利剑般首视赵康,言辞激烈地反驳道:“丞相,你莫要血口喷人!那些证据皆是你伪造,我林羽自幼投身军旅,一心只为守护大楚山河百姓,对大楚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你为何要处心积虑地陷害我?”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在大殿内回响,带着几分悲愤与不甘。
赵康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冷哼一声道:“哼,林羽,到了现在你还敢狡辩?人证物证俱在,你休想逃脱罪责!”说罢,他向一旁使了个眼色,几个被收买的证人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按照事先编造好的谎言,指证林羽。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狐疑之色,有的则随声附和赵康,要求严惩林羽。林羽看着这些落井下石的人,心中一阵悲凉,她深知赵康在朝堂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想要为自己洗清冤屈,谈何容易。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小兵衣衫不整,满脸惊慌地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禀报道:“陛下,不好了!前线传来急报,北燕军队趁我们朝堂混乱,发动了猛烈进攻,边境告急!他们来势汹汹,己经突破了我们好几处防线,百姓们西处奔逃,哭声震天呐!”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朝堂乱作一团。皇帝李烨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震惊与愤怒的神情,大声喝道:“怎么会如此?前线将领是如何防守的?”
大臣们也慌了神,有的主张立刻调兵遣将前往支援,有的则建议先稳定朝堂局势。一时间,大殿内吵吵嚷嚷,乱成一锅粥。
林羽跪在地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是一紧。她虽身处困境,自身难保,但听到边境百姓受苦,心中的担忧还是油然而生。她抬起头,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边境战事紧急,臣愿领兵出征,击退北燕军队,保我大楚百姓平安!”
赵康却冷笑一声,说道:“陛下,林羽此时请缨出征,分明是想借机逃脱罪责,与北燕慕容渊里应外合。她心怀不轨,不可信任!”
林羽愤怒地瞪着赵康:“赵康,你一再污蔑于我,究竟是何居心?如今边境告急,你却在这里恶意揣测,延误战机,你才是大楚的罪人!”
皇帝李烨皱着眉头,在龙椅前来回踱步,心中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深知林羽的军事才能,此时派她出征,或许能解边境之围;另一方面,赵康呈上的证据和证人又让他对林羽心存疑虑,担心她真的背叛大楚。
就在皇帝难以抉择之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林羽将军多年来为大楚立下赫赫战功,老臣相信她不会做出叛国之事。如今边境危急,正是用人之际,不妨先让她戴罪立功,若她有任何不轨之举,再严惩不迟。”
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此时应以大局为重。皇帝李烨沉思片刻,最终说道:“林羽,朕暂且信你一回。你即刻领兵出征,务必击退北燕军队,若有差错,休怪朕无情!”
林羽叩首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说罢,她站起身,转身大步走出大殿,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要揭开赵康的阴谋。
走出太和殿,阳光洒在林羽身上,她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她知道,这一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保卫大楚的边境,更是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而赵康,这个隐藏在朝堂深处的阴谋家,绝不会轻易放过她,未来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