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二十四章 收纳流民

第二十四章 收纳流民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作者:
逸辰公子
本章字数:
4190
更新时间:
2025-01-12

回到县衙后,余谨将张为民叫到书房。

"张大人,其他村镇的分地,就要辛苦你了。"

"大人放心,"张为民拱手道,"下官一定按照今日的章程,将土地分给佃户。"

顿了顿,张为民又道:"只是......"

"有话直说。"

"那些地主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张为民忧心忡忡,"尤其是李家、赵家这些大户,他们在当地盘踞多年,势力不小。"

余谨冷笑一声:"他们敢阻挠?"

"这......"

"你告诉他们,"余谨正色道,"王家的下场他们也看到了。若是敢从中作梗,本官不介意让他们也尝尝牢房的滋味!"

"再说了,"余谨补充道,"本官又不是不给他们补偿。按照朝廷定价,该给的银两一文不少。他们若是不识好歹......"

"大人说得是。"张为民点头,"有了王家的前车之鉴,想来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

"去吧,"余谨挥手道,"记住,一定要亲力亲为,确保土地真正到了佃户手中。"

"下官明白!"

【系统提示:土地改革进行中】

【支线任务"土地改革"进度:60%】

"田先生。"余谨将田丰叫来,"流民的情况统计得如何了?"

"回大人,"田丰取出一本册子,"已经统计清楚了。目前塞北县境内的流民,共有四千三百余人。"

"这么多?"

"是的。"田丰叹道,"南方大旱,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光是这个月,就新来了五百多人。"

"具体情况如何?"

"这些流民中,"田丰翻开册子,"老弱妇孺占了七成。其中: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约八百人

十岁以下的孩童约一千二百人

妇女约一千人

壮年男子只有一千三百余人"

"他们现在......"

"大多都在城外搭着简易帐篷。"田丰忧心忡忡,"没有吃的,只能靠讨饭度日。这几天天气转凉,怕是......"

余谨站起身,踱步道:"若不尽快安置,恐怕会出大事。"

"大人可有良策?"

"本官心中已有计较,"余谨道,"你先去准备一下,明日随本官去看看这些流民。"

【系统提示:了解流民状况】

【支线任务"收容流民"进度更新】

第二天,余谨带着田丰来到城外最大的流民聚集地。

眼前的景象让余谨心头一震。

破烂的帐篷、草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延绵数里。帐篷间的空地上,到处是蜷缩着的人影。老人、妇女、孩童......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大人......"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颤巍巍地跪下。

"快起来。"余谨扶起老者,"老丈从何处来?"

"小老儿是从徐州来的......"老者哽咽道,"今年大旱,颗粒无收。一家子逃难,路上死了两个......"

说着,老者指向一个草棚:"剩下的孙儿孙女都病了,怕是......"

余谨走近草棚,里面躺着两个孩子,面色发青,呼吸微弱。

"田先生,"余谨沉声道,"马上派人去请大夫,准备药材!"

走了一圈,余谨看到的尽是类似的场景:

- 饿得面黄肌瘦的孩童

- 病倒在地的老人

- 抱着婴儿哭泣的妇女

- 绝望的眼神

- 死寂的气氛

"大人,"田丰低声道,"若再不安置,怕是要出人命了......"

余谨握紧拳头:"立刻准备粥棚!先把这些人救活再说!"

【系统提示:发现紧急情况】

【支线任务"收容流民"状态更新:紧急】

不到一个时辰,十座大粥棚就在流民聚集地搭建起来。

锅里的粥正热气腾腾地煮着,米香飘散开来。余谨特意吩咐,要多放些肉末和菜叶,让这些饥民能够补补身子。

"乡亲们,"余谨高声道,"都来领粥吧!"

流民们先是迟疑,随后才缓缓围拢过来。

"一个个来,莫要拥挤,"田丰维持着秩序,"人人都有份!"

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接过热粥,眼泪就流了下来:"孩子,有吃的了......"

那两个生病的孩童也被人扶来,喝了几口热粥,脸色稍微红润了些。

"青天大老爷啊......"老者颤抖着声音,"总算让我们看到活路了......"

"大人,"田丰报告道,"已经安排了五千份粥食,够今天分发两顿。"

"很好,"余谨点头,"从明天起,每天三顿。另外,让大夫继续查看病人,缺什么药材尽管去买。"

看着这些重获希望的流民,余谨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些人,不过是想活命罢了。

【系统提示:成功开展救助】

【获得:

- 民心值+300

- 青天值+100】

【支线任务"收容流民"进度更新】

"大人,"田丰低声道,"抄家得来的粮食虽然不少,但......"

"但经不住这样的消耗,对吗?"

"是。"田丰算了算,"按照每天三顿,四千多人的口粮,一个月就要消耗近三万斤粮食。再加上本地百姓的赈济......"

余谨皱眉思索:"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他望着远处那片贫瘠的土地:"塞北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太过贫瘠。就算分了地给佃户,就算安置了流民,若是土地产不出粮食,终究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大人说得是。"田丰点头,"这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产量极低。好一点的地,一亩也就产个二三百斤。差的地方,能收个一百多斤就不错了。"

"所以......"余谨踱着步子,"若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先解决土地问题。"

"大人可有良策?"

"我记得......"余谨回忆道,"宋朝有个叫贾似道的,在两浙地区种植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虽说此人是个奸臣,但这法子倒是不错......"

"只是......"田丰为难道,"这海水稻的种子,上哪儿去寻?"

余谨露出神秘的笑容:"这个嘛,本官自有办法。"

【系统提示:发现新的问题】

【支线任务"土地改革"进度更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