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何雨柱带领众人全力以赴应对。林悦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是一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存在问题,虽然饭馆在使用前有检验流程,但这批原材料的问题较为隐蔽,难以在常规检测中发现。
何雨柱当机立断,立即停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并公开向受到影响的顾客道歉,承诺会彻底解决问题。同时,他邀请专业的检测机构对饭馆的所有食材和菜品进行全面检测,并将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时公布在社交媒体上,以消除顾客的疑虑。
赵天明则组织员工对饭馆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重新梳理和优化食材采购和检验流程,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刘辉也充分发挥了自已的资源优势,帮助何雨柱联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展示饭馆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饭馆逐渐赢回了顾客的信任,生意开始慢慢恢复。但这次危机也让何雨柱意识到,要想让饭馆长久稳定地发展,必须建立自已的食材供应基地,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
说干就干,何雨柱决定在郊区租一块地,亲自打造绿色食材供应基地。然而,这个想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是资金问题,建设供应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与刘辉合作后饭馆的资金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
“这可怎么办?难道要放弃这个计划?”何雨柱愁眉不展。
就在何雨柱为资金发愁的时候,一个名叫王强的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王强是一位农业领域的企业家,对何雨柱的想法非常感兴趣,愿意投资建设食材供应基地,但他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包括对基地的控制权和未来的收益分配等。
何雨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接受王强的投资,虽然能解决资金问题,但可能会失去对基地的主导权;如果拒绝,基地的建设计划可能会无限期推迟。
林悦建议何雨柱与王强进行深入谈判,尽量争取更有利的条件。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何雨柱最终与王强达成了妥协,王强同意降低对基地的控制权要求,但在收益分配上占据了较大比例。
资金到位后,食材供应基地开始动工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技术难题和人员管理问题。由于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何雨柱在基地的规划和种植技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同时,招聘的工人也因为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等原因出现了流失现象。
“这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啊!”何雨柱感叹道。
赵天明则利用自已的人脉资源,联系了农业专家前来指导,并优化了工人的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稳定了人员队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食材供应基地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种植的各种蔬菜、水果和养殖的家禽家畜,不仅保证了饭馆食材的新鲜和安全,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为饭馆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随着饭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何雨柱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其他城市开设分店。但在选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在选址上,何雨柱看中了几个商业繁华但租金高昂的地段,而刘辉则认为应该选择租金相对较低但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繁华地段能带来更多的客流量,虽然租金高,但回报也可能更高。”何雨柱说道。
“但租金成本太高会增加经营风险,我们应该稳扎稳打。”刘辉反驳道。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林悦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在租金较低但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开设一家分店进行试点,如果经营效果好,再考虑向繁华地段扩张。
人员培训方面,由于新招聘的员工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地区,文化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难度较大。赵天明建议采用分层培训和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分店顺利开业,并且经营状况良好。何雨柱的饭馆品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打响,成为了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一些管理人员开始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增多。
何雨柱意识到,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改革,整顿管理团队,优化管理制度。但这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发内部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