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入宫后,刘辩满心欢喜,时常召她前来相伴。
蔡文姬也渐渐适应了宫中生活,她每日都会在庭院中抚琴,那悠扬的琴声在宫墙间回荡,引得刘辩驻足聆听。
一日,阳光明媚,刘辩处理完朝政后,来到庭院找蔡文姬。
蔡文姬正坐在石凳上,轻抚琴弦,见刘辩前来,忙起身行礼。
刘辩笑着扶起她,说道:“文姬不必多礼,今日这琴声甚是悦耳,朕听着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蔡文姬微微低头,脸颊泛红,说道:“陛下谬赞,臣妾只是闲来弹奏,略解烦闷。”
刘辩拉着蔡文姬的手,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坐下, 说道:“文姬,朕深知你才学非凡,朕在这朝堂之上,时常会遇到诸多难题,不知你对朝堂之事是否感兴趣?想听听你的见解。”
蔡文姬听闻刘辩的话,心中略感惊讶,说道:“陛下,臣妾一介女流,虽略通文墨,但朝堂之事复杂多变,臣妾恐难有大用。”
刘辩轻轻拍了拍蔡文姬的手,鼓励道:“文姬不必过谦,朕深知你的聪慧,你但说无妨。如今朝中事务繁杂,朕实在是有些应接不暇。”
蔡文姬说道:“陛下,那臣妾便斗胆说一说。如今这灾荒刚过,百姓虽有朝廷救济,但元气大伤,当务之急是要让百姓尽快恢复生产。”
刘辩急切地问道:“文姬,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蔡文姬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 灾荒之后,百姓生活艰难,可否适当减免赋税,让百姓能缓口气,安心劳作。”
刘辩皱了皱眉,有些犹豫:“这赋税之事,关乎朝廷用度,若减免太多,朝廷诸多事务恐难开展。”
蔡文姬看着刘辩,眼神诚挚:“陛下,百姓是国家根本,如今他们受灾,若不减轻负担,恐怕难以恢复元气。朝廷可在其他方面节省开支,比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宫廷宴会和赏赐。”
刘辩听了,心中一动,说道:“文姬,你说得有理。朕不能只想着朝廷眼前的用度,而忽略了百姓的长远生计。朕会与大臣们商议,看看如何调整赋税。”
这时,蔡文姬突然眼睛一亮,说道:“陛下,还有一事。”
刘辩看着她,好奇地问:“文姬,还有何事?说来听听。”
蔡文姬认真地说:“商业方面得扶持一下。”
“怎么扶持呢?” 刘辩追问道。
蔡文姬缓缓解释:“要鼓励各地商人把本地多余的东西,运到缺这些东西的地方去卖。”
“这有何好处?” 刘辩接着问。
蔡文姬耐心地说:“这样百姓就能买到自已需要的物品,经济也能流通起来,百姓的收入也会增加。”
刘辩不住点头:“文姬,你真是朕的贤内助。这些主意若是实施得当,定能让百姓生活好起来,国家也能更快恢复繁荣。朕这就召集大臣,商议这些事宜。”
蔡文姬连忙行礼:“陛下,臣妾只是尽自已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帮到陛下和百姓。”
刘辩扶起蔡文姬,笑道:“有你在朕身边,朕觉得安心许多。日后朕遇到难题,还要多多请教你。”
朝堂之上,大臣齐聚。
刘辩将蔡文姬的建议一一说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司徒王允快步出列,双手拱起,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这减免赋税的事儿,臣有话讲。”
刘辩看着王允,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王允接着道:“陛下,臣觉得这事儿是有道理,可不能随便就定下来,得小心谨慎些。”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做呢?” 刘辩问。
王允回道:“得先派些人去仔细查看各地百姓受灾的真实情况。”
“然后呢?” 刘辩又问。
王允继续说道:“陛下,要依据各个郡县受灾的严重与否,将其划分成不同阶段,再按照相应的比例减免赋税。如此这般,朝廷的用度有保障,百姓也能真正受益。”
刘辩听了,不住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情,说道:“王司徒,你说得太对了。这事儿就由你来负责安排吧。”
“你务必抓紧时间,尽快把各地的灾情详情统计出来,不得有误。” 刘辩接着叮嘱道。
“遵旨!” 王允领命退下。
这时,负责商业的官员赵大人有些担忧地说:“陛下,在交通要道设立集市虽好,但这集市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不少人手,而且降低税收,朝廷收入恐会减少,这部分亏空又该如何填补?”
这时,负责商业的赵大人皱着眉头,开了口:“陛下,在交通要道设集市是不错,可管理和维护集市要好多人手。而且一降低税收,朝廷收入肯定会少,这亏空咋补上啊?”
刘辩看着赵大人,说道:“赵大人,朕清楚得好好谋划这事。集市管理的人,就招募当地百姓。他们熟悉本地,能省钱,百姓还能有活干。税收亏空嘛,从精简宫廷花费、查官员贪污的钱这些方面来补。”
赵大人听了刘辩的话,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犹豫了一会儿,又拱手说道:“陛下,臣不是不信您的决定。只是查官员贪污的钱,怕是填不上集市税收的窟窿。现在官场毛病太多了,虽说有贪污的,可真查起来,官员肯定会藏着掖着、互相包庇,太难查实了,就算查出点,也没多少。”
刘辩听完赵大人的话,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眼睛在朝堂上的大臣们身上扫来扫去,说道:“朕是天子,怎么能让官员随便贪污,不管百姓死活!今天商量的就是让国家好起来,要是因为查贪污难就不干了,怎么对得住天下的老百姓!”
众大臣见刘辩动怒,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息怒!”
刘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说道:“朕意已决,清查贪腐之事必须进行。赵大人,朕会派专人协助你,务必严查到底。若有官员胆敢阻拦,定当严惩不贷!”
赵大人见刘辩决心已定,不敢再言,只得领命道:“臣遵旨。”
退朝之后,刘辩回到寝宫,蔡文姬迎上前去,见刘辩神色凝重,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朝堂上商议之事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