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 第9章 试图修正偏差

第9章 试图修正偏差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人生模板,被你撕碎了
作者:
echojjk
本章字数:
35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林风,代号“S级复杂社交研究对象”。

叶清在她的电子笔记中,为这个代号下面开辟了全新的分析模块。

她决定投入更多精力,将林风视为一个亟待破解的复杂社交系统。

目标:找到与其高效协作的稳定路径。

观察,是第一步。

叶清开始系统性记录林风在社团内的言行。

他与A成员交流时,常使用跳跃性词汇,情绪表达丰富,平均每三句话会有一个夸张的肢体动作。

与B成员沟通时,则更倾向于倾听,偶尔点头,决策授权度极高。

叶清试图将这些行为数据化,录入她的“林风行为模式识别库”。

“随机事件触发频率:高。”

“目标导向性:弱,或以隐性情感满足为导向。”

“决策逻辑:初步判断为首觉优先,逻辑后置或缺失。”

她的分析报告日益增厚,但林风依旧像一团抓不住的雾。

叶清尝试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她开始在对话中刻意减少“计划”、“效率”、“目标”等词汇的出现频率。

学着模仿林风的某些口头禅,比如“感觉这个挺好玩的”。

但这些词从她口中说出,总带着一丝不自然的僵硬。

林风有时会因此多看她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新奇,然后又乐呵呵地转向别处,仿佛她只是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客套话。

融入,比她想象的要难。

为了证明自己的“适配性”和“价值”,叶清主动请缨。

社团要举办一次小型“废物改造艺术展”,物料杂乱,流程不清。

叶清站了出来:“物料统计、场地规划、流程梳理,交给我。”

她连夜制定了详细的执行方案,精确到每半小时的任务节点。

展览前一天,所有物料分门别类,贴上标签;场地动线规划清晰,甚至考虑了三种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作品摆放。

林风背着手,在场地里溜达了一圈。

叶清屏息等待,期望能听到一句“高效”或“有条理”的评价。

林风却停在一个用废弃易拉罐和旧报纸糊成的、造型奇特的“外星狗”面前,拍手称赞:“这个狗!太有灵魂了!叶清,你看它是不是在对我们笑?”

叶清的嘴角微微抽动。

她精心设计的签到流程、清晰的物料清单,在他眼中,似乎远不如一只“会笑的废铁狗”重要。

挫败感,细细密密地啃噬着她的信心。

真正的挑战,发生在一周后。

叶清根据自己数周的观察和分析,耗费两个通宵,完成了一份《随心艺术社未来活动规划及影响力提升方案》。

PPT共计三十页,逻辑严谨,数据翔实,从社团定位到活动创新,从预算控制到宣传策略,面面俱到。

她预约了林风的时间,郑重地打开了投影。

林风盘腿坐在地上,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点头。

叶清讲到“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沙龙,提升社团在校内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时,心中升起一丝期待。

终于,演示结束。

林风鼓了鼓掌:“叶清同学,你这个……做得真详细!挺好玩的!”

叶清:“所以,关于方案的可行性……”

林风摸着下巴,眼睛发亮:“说到好玩的,我昨天想到一个点子!我们下次活动,搞一个‘蒙眼互画肖像’怎么样?画完不准看,首接贴墙上展览,肯定特别爆笑!”

叶清:“……”

她精心准备的三十页PPT,在他一个“蒙眼互画”的“瞎点子”面前,瞬间化为泡影。

那是一种她从未体验过的无力感,仿佛用尽全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她开始深刻意识到,林风的思维模式,根本无法用她熟悉的任何分析工具去解构。

他的逻辑,似乎并不存在于她的认知体系之内。

一次社团成员闲聊,有人问林风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不成体统”的社团。

林风当时正摆弄着一个用吸管和瓶盖做的小玩意儿,头也不抬地说:“社团嘛,就是让大家有个地方,可以暂时不用管自己是谁,想干嘛就干嘛。”

叶清听在耳中,心中一动。

“不用管自己是谁?”

这与她“人生蓝图”中对社团“有效社交”、“技能培养”的定位,完全背道而驰。

这个林风,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者说,简单到她无法理解。

她开始怀疑,林风这个人,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固定规律”。

他本身,就是“变化”和“不确定”的代名词。

然而,叶清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越是难以掌控,越能激发她的斗志。

她将与林风的每一次互动,都视为对自身“社交算法”的极限压力测试。

她坚信,只要样本数据足够庞大,分析模型足够精密,总有一天,她能找到那个掌控林风这个“失控变量”的关键参数。

她的完美人生,不允许有无法解析的“意外”。

林风,必须被她的计划兼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