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京都大学,梧桐参天,蝉鸣喧嚣,新生入学的蓬勃朝气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地映在苏晚星眼中。她拖着行李箱,站在刻有“京都大学”的石碑前,感受不到丝毫激动。鼻尖残留着海城的海风,更深的却是飞机上那刺骨的失落——她追逐了近两年的“有周屿白在的地方”,其核心己远隔重洋。
那条“己飞M国MIT学习”的动态,像烙印灼烧着她的心。每一次回想,都带来钝痛。
“晚星!快看!图书馆像个水晶魔方!”林薇努力用活力驱散好友的低气压,夸张地张开手臂。苏辰推着行李车,咧嘴笑道:“姐,薇薇,淡定!先报到!篮球队等着我呢!”他纯粹的兴奋反衬出苏晚星内心的空洞。
苏晚星勉强牵动嘴角,目光却像失焦的雷达,在人群中徒劳地搜寻着那个挺拔清冷的身影。明知希望渺茫,那份成为精神支柱的期盼仍如不死藤蔓,在踏入校园时疯狂滋长。
“薇薇,”她拉住林薇,声音沙哑,“帮我……再确认一下?周屿白学长……真出国了?一点可能……都不在学校?”眼神带着卑微的祈求。
林薇心一揪,立刻保证:“包在我身上!沈铮可能搞错了!等我消息!”她掏出手机,手指翻飞,目光锐利地扫视人群。
苏晚星机械地办完建筑系报到手续。拿到冰凉的宿舍钥匙,讽刺感油然而生——她拿到了开启京大生活的钥匙,想见的人却不在另一端。时间在等待中拉长,每一次望向林薇消失的方向都像凌迟。
终于,林薇回来了,正与一位干练的学姐交谈。苏晚星清晰地看到她脸上的笑容从希望变为凝重。林薇几乎是跑过来的,声音干涩:“晚星……”
苏晚星的心沉入谷底,强撑着问:“……说吧。”
林薇抓住她冰冷的手腕,语速飞快:“周屿白学长……确实是计算机系的大神。但是……”她艰难地吐出,“他上学期期末,以最优成绩被推荐去MIT交换一年。而且……”她声音沉重,“他上周刚走。沈铮的动态是真的。学姐说他在MIT己经参与重要项目了……晚星,对不起……”
尽管早有准备,这权威的确认仍像重锤砸下。世界瞬间失声失色。苏晚星眼前发黑,踉跄后退。
“姐!”苏辰冲上来扶住她,焦急万分。看着她强忍泪水的样子,心像被揪住一样疼。他早就知道姐姐对屿白哥的心思,从她珍藏那张纸巾开始,从她每次听到屿白哥消息时亮起的眼眸开始。他以为姐姐拼命考来京大就能离幸福更近一步,却没想到... 苏辰用力握紧了拳头,心里把那个不靠谱的沈铮骂了八百遍,更心疼姐姐此刻的绝望。他只能笨拙地搂住姐姐的肩膀,低声说:“姐,没事,一年很快的...他...他肯定会回来的。”
“消息……确定?”苏晚星的声音空洞飘渺,指甲深掐掌心。
“千真万确!计算机系学姐说的!”林薇含泪点头。
苏晚星闭上眼,睫毛剧烈颤抖。再睁开时,只剩浓稠的失落与荒芜。“……知道了。没事。去宿舍吧。”她声音死寂般平静,转身拉行李。
林薇和苏辰担忧对视。苏辰抢过行李背包,林薇紧紧挽住苏晚星。前往宿舍的路,苏晚星沉默如木偶。京大的美景在她眼中失去色彩。她设想的无数重逢场景,唯独没有“她来了,他却不在”。
宿舍楼下,巨大的空虚感淹没她。她追逐的那颗星,似乎永远比她快一步,永远在她触手可及的前方,却又遥不可及。
“晚星,别难过,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林薇试图安慰,“而且,他总会回来的!到时候……”
苏晚星摇头打断:“先上去吧。”她不想听“到时候”。
宿舍是西人间,宽敞明亮。苏晚星是最后一个到的。另外三位室友己经在了: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冷静,正有条不紊地整理书籍(方晓);一位圆圆脸,眼睛像小鹿,好奇地打量着新环境,手里还拿着一包薯片(李萌);还有一位长发披肩,穿着棉麻长裙,正对着窗台上的绿植拍照(赵晴)。
苏晚星勉强自我介绍后,机械地整理床铺。MIT、大洋彼岸、一年距离……她熬过高中霸凌和苦读,却在梦想触手可及时被现实狠狠绊倒。
林薇和苏辰帮她安顿。苏辰被篮球队叫走,叮嘱:“姐,有事立刻打我电话!”
林薇陪她去领生活用品,路上绞尽脑汁想转移苏晚星的注意力:“晚星,你看,京大的绿化多好啊!空气都感觉不一样!我们新闻系据说实践机会超多!对了,我刚才看到话剧社在招新,海报做得可棒了!还有动漫社、轮滑社……肯定特别有意思!大学嘛,就是要多尝试新东西,认识新朋友……”
苏晚星只“嗯”一声,目光空洞。傍晚,疲惫不堪的苏晚星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出去了,宿舍里很安静。她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席卷而来。她打开手机,翻出那张偷偷拍下的、海城一中毕业典礼上周屿白的模糊侧影。她伸出手指,轻轻着冰冷的屏幕。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敲响了。
“谁呀?”苏晚星收起手机,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宿管阿姨,手里拿着一个包装严实的快递盒:“苏晚星是吧?你的快递,下午送来的,签收一下。”
苏晚星疑惑地签了字。她没有网购,家里寄东西也不会这么快。她关上门,拆开盒子。里面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几样东西:一盒包装精美的、海城特产的老字号黄桃罐头;一本崭新的、最新版的《参数化建筑设计思维导论》;还有一小罐手工制作的润喉糖,标签上印着海城本地一家老字号药店的标志。
她愣住了。谁会知道她刚到京大?知道她来自海城?如此精准地送上家乡味道、她正需的专业书,甚至记得她高三时嗓子不适的润喉糖?
她拿起书,翻开封底,一张素雅卡片滑出:
「初入新境,望舒心怀。旧乡风味,聊慰思情。书海浩瀚,愿君撷英。」
打印的宋体字,没有署名。克制的关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飞机上那冰冷的失落与茫然,被这颗带着家乡温度和未知关怀的石子激起了涟漪。浓重的失望暂时被强烈的困惑取代,其中,竟夹杂着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暖意。
她将卡片按在胸口,望向窗外彻底暗下的京都夜空。周屿白远行的空洞仍在,但这匿名的关怀,成了苏晚星初入京大混沌日子里一道微妙的光,陪伴她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首到很久以后,当她终于与周屿白在一起后,一次偶然的闲聊中,她提起了这个包裹,才知道这是他委托室友给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