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黑夜后的白天
无数个黑夜后的白天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无数个黑夜后的白天 > 第6章 物理组里的素描暗流

第6章 物理组里的素描暗流

加入书架
书名:
无数个黑夜后的白天
作者:
沈派
本章字数:
1092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实验楼A区302教室在晚上七点,亮得像个被剥离了影子的盒子。

日光灯管毫无保留地倾泻着冰冷的光线,将白色的墙壁、深棕色的实验台、以及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学生都照得纤毫毕现,无所遁形。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消毒水和某种化学试剂残留的气息,混合着汗水和空调努力工作的声响,形成一种紧绷而焦灼的氛围。临时加开的重要选拔预备会,让教室里座无虚席。低低的交谈声、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在偌大的空间里嗡嗡作响。

杨静迟到了。

当她推开那扇厚重的、印着物理组烫金铭牌的隔音门时,几乎是瞬间,几十道目光像聚光灯般齐刷刷地打了过来。惊讶、打量、探究、漠然,还掺杂着几丝不易察觉的轻慢。她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精密实验室的原始人。

她的目光仓促地扫视全场,寻找那个逼她来的人。

方远远坐在离讲台很近的左侧前排,位置优越。他侧对着门口,一条腿随意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微微低头看着摊开在桌面的笔记本。指尖捏着一支看起来相当不菲的金属感十足的笔,银灰色的笔身反射着日光灯冷硬的光。在她推门而入引起轻微骚动的瞬间,他甚至没有抬一下眼皮,仿佛完全置身事外,或者说,她引起的那点涟漪根本不值一提。

唯独讲台上,高二物理组负责这次校内选拔赛协调的年轻助教孙老师——一个戴着金属框眼镜、表情有些拘谨的年轻男人——在杨静突兀闯入时被打断了讲话节奏,有些不满地皱了皱眉,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手腕上的表。虽然没说话,但那份被打扰的不快清晰地写在脸上。

“后面还有位子!”孙老师抬手指了指教室最后排靠窗那个逼仄的角落。

一个贴着窗边墙壁、远离中央核心区域的位置。光线不佳,且被一台巨大落地空调机的粗大银色管道遮挡了小半视野。

杨静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果然。她低下头,快步穿过众人或首白或隐蔽的目光聚焦地带,像在密集的针雨里穿行。她能清晰地听到一些刻意压低却依旧钻入耳朵的议论碎片:

“……是她?那个……”

“数学月考爆冷那个?物理组怎么也……”

“听说是名单出了点问题……”

“啧,居然还迟到……”

后背泛起一阵密密麻麻的刺痛感。她咬紧下唇,快步走到那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椅子的靠背冰冷坚硬,硌着脊骨。窗户外是彻底漆黑的夜色,玻璃冰凉的触感隔着衣袖传来。

“咳,”讲台上的孙老师推了推眼镜,收回目光,继续被打断的话,“那么,接下来是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初步选题和技术路线可行性报告。请第一组……代表。”他的声音因为刚才的插曲带上了点声音。

汇报开始。

很快,杨静就明白了所谓“预备会”的含义。这更像是一场实力展示和提前拉票。

第一组代表是个头发自然卷、戴黑框眼镜、表情严肃的男生。他大步流星走上讲台,手指在投影屏幕上的图纸指点江山:“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微小位移精确测量装置的改进与应用’。”他声音洪亮而自信,“传统的压电陶瓷驱动精度和响应速度是主要瓶颈,我们的技术突破点在于……”

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各种复杂的波动函数分析公式。他语速极快,专业词汇如同机关枪子弹般喷射,台下的评委老师(韩立群特级也在其中)纷纷点头,露出一丝赞许的深意。偶尔有学生提问,也被他严密逻辑迅速化解,如同用坚硬的盾牌挡开了所有试探。

“很强啊,不愧是竞赛组的精英……”

“选题太硬核了……”

杨静坐在冰冷的角落,那些密集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将她完全隔绝在外。她感觉自己像是闯入了外星文明的土著,连他们语言的基本发音都听不懂。掌心因为过度紧张而渗出了一层薄汗。脑子里乱糟糟的,方远远那冰冷的“迟到自负”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与此刻听不懂的“物理外星语”交织在一起,让她焦虑得坐立难安。

几乎是本能的逃避反应。

她的手,那只曾在颜料盒上留下撕扯痕迹、现在却空落落的手,几乎是颤抖着、鬼使神差地摸向了书包内侧。指尖触碰到那个硬壳粗糙的边缘——她的速写本。

不行!不能在这里!

理智像一根细线死死勒住她的手腕!

她猛地吸了一口气,指尖如同被烫到般缩了回去。胸口闷得发慌。没有笔!不能画!绝对不能再让这些东西暴露在人前!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

她强迫自己抬起眼睛,死死盯住投影屏幕,试图从那如同天书的复杂几何光路分析和密密麻麻的符号公式中,抓住一点点她或许能理解的空间概念。毕竟,她在速写本里那些涂鸦似的几何体,也曾试图理解过三维力的分布……

然而,几何光路是抽象的,空间感被公式和箭头压缩成了平面上的符号。她只觉得眼花缭乱,大脑一阵阵缺氧般的眩晕。

不行……要冷静……也许……也许等一下……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磁性的嗓音穿过整个教室嗡嗡的杂音,清晰地、略带讥诮地响起:

“精确测量?”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打断了台上那位卷发男生沉浸式的技术阐述。也像一道冰冷的电流,劈开了杨静混沌的焦虑。

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包括评委老师韩立群、台上被打断而一脸愕然的卷发男生,全都聚焦在声音来源——方远远身上。

他己经放下了那支银色的笔。两条长腿依旧交叠着,姿态放松地靠在椅背上,一只手搭在桌沿,只是微微侧过头看向讲台方向。那英俊的侧脸线条在冷光下显得格外锐利而薄情。

“测量什么?”他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扯了一下,不是笑,是近乎刻薄的弧度,“在动态位移实时波动干扰下,你改进后的激光束本身就成了新的高频扰动源。你的压电驱动‘精准’设定点,”他修长的手指在空中随意地点了点屏幕中央那片代表核心驱动元件的区域,“到底是在稳定目标物体的震动频率,还是在对干涉条纹叠加自己的心跳?”

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吐出的却全是淬毒的冰锥!

每一个字都精准地刺入之前那位组长发言里被他认为是技术自嗨和逻辑漏洞的关窍!角度刁钻、指证毒辣!

台上的卷发男生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扶了扶黑框眼镜,想开口反驳:“不可能!我们有滤波……”

“用傅里叶?主频识别精度受限于……”方远远根本没给他机会,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视线扫过前排评委席位,尤其是在韩立群脸上微妙停顿了一下,语速平稳清晰,“韩老师应该记得,上届省赛那个‘无源传感器干扰误差判断失败’导致关键数据漂移的乌龙,根源是什么?就是这种‘我能搞定一切噪声’的盲目自信。”他嘴角的弧度加深了一丝丝,带着一种令人心寒的自如,“哦,或者更确切说,是对物理世界噪声源复杂性和系统本征耦合效应理解不全的必然结果。”

一句点出省赛失败案例!毫不留情!首接影射到韩立群这个物理竞赛总教练头上!关键是他点得极其准确!那件事在校内物理圈不是什么秘密!当时负责主设计的组长事后也因此被内部记过!

整个教室落针可闻!

韩立群脸上的肌肉瞬间绷紧了,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深深地盯着方远远,最终却没有反驳,只是从鼻子里发出几不可闻的一声轻哼,像是在压制着某种情绪。其他几位评委老师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那位被钉在台上的卷发男生,脸上的血色彻底褪得干干净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嘴唇嗫嚅着,硬是挤不出一个反驳的字。

第一组精心准备、信心满满的开场汇报,在方远远三言两语间土崩瓦解。

冰冷的空调风吹拂过整个空间。所有人,包括后排角落里的杨静,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属于方远远的强大支配感。那不是依靠冗长华丽的技术展示,而是基于深不见底的理论功底和洞悉核心矛盾的毒辣眼光!绝对的、令人难以呼吸的控场能力!

韩立群铁青着脸,挥了挥手:“第一组选题细节需重审!下一个!”

汇报在一种被打压过后的压抑气氛中继续着。

接下来登台的几位组长都显得格外谨慎,刻意规避着可能被方远远抓住辫子的风险点。即便如此,在讲到一个关于高频电磁屏蔽腔谐振模式优化问题时,韩立群皱眉打断:“这腔体结构……后期稳定性建模怎么做?动态热变形补偿机制怎么解决?讲清楚!”

被提问的男生支吾起来,指着屏幕上一片复杂的网格图:“我们……打算用有限元分析……热力场耦合模拟……”

“模拟?”韩立群显然不满意,声音提高,“一个基础物理模型还没定论就依赖软件模拟?纸上谈兵!给我用最原始的笔和纸,把结构形变的补偿物理逻辑推出来!给我画出力的传导路径图!用最基础的经典模型!现在!就在黑板上画出来!”

用笔?画出来?!

整个教室的学生再次噤若寒蝉!这位韩老师是出了名的“原始派”,推崇在原理未真正吃透前,拒绝过度依赖复杂的软件工具!

被点中的男生冷汗瞬间就下来了,眼神慌乱地西处求救。让他背公式做分析题没问题,可让他现场徒手画出电磁腔体内部形变的力传导路径图,还要用最基础经典物理模型……

时间在尴尬和压抑中流逝。

突然,韩立群的目光似乎掠过某个角落:“那个谁……杨静!”他记得名单上这个另类的名字,“我记得你的材料里……是不是画过类似的东西?”

杨静心脏骤然漏跳了一拍!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涌上头顶,接着又被极寒冻结!脑袋里“嗡”的一声!速写本里那些被压在物理图旁边的、极其幼稚的几何结构图……那些被她视为不堪印记的东西……被点名了?!

“对!就是你!上来!”韩立群一指讲台旁边的空白黑板区域,“用最原始的办法!用最基础的物理模型!把你那份初稿里构想的传导路径给我推出来!画出来看看!”

命令不容置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到那个角落里的身影!惊愕、同情、不解、更多的,是一种看好戏的荒谬——让一个数学都考不过平均分、被方神撕卷子都说是“看不懂”的艺术渣,当着全校物理精英的面,徒手推演最原始的物理力传导模型?还要画出来?!这不是公开处刑是什么?!

杨静觉得全身的骨头都在咯吱作响。血液凝固在血管里,脸颊火辣辣地滚烫。巨大的恐慌和被看低的羞辱感让她眼前发黑。她想拒绝,想说那都是胡画的!腿却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地站了起来。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

在全场如同实质般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她僵硬地挪到那块空空如也的巨大黑板前。白色粉笔冰凉的触感捏在手里,像握着一条僵死的蛇。她甚至不敢抬头看台下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方远远的方向。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黑板光滑的黑色表面像一个狰狞的巨口,要吞噬掉她所有的尊严。物理模型?力传导路径?她只记得当初看着说明书上的示意图,觉得那个力的走向很“漂亮”,像一个动态的生物……她用铅笔追逐着那种感觉胡乱描摹……

漂亮?漂亮能解决原理问题吗?

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手指在颤抖。

寂静无声。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难熬。

台下开始有低低的、压抑的议论声升起:

“傻了吧……”

“画火柴人还差不多……”

“韩老师这也太狠了……”

“方神都皱眉了……”

杨静的耳膜嗡嗡作响,听不真切,但那些声音像无数根针在戳刺。她死死咬住下唇内侧的,一股铁锈般的腥甜味弥漫开来。极致的窘迫和压力让她胃部一阵阵抽搐。

终于,她闭了闭眼,仿佛破釜沉舟。

管他妈的!

她猛地抬手!手中的粉笔不再是僵死的蛇,而化作一支带着同归于尽般狠厉的画笔!重重地、狠狠地压在了冰冷的黑板上!

吱——!

刺耳的摩擦声让所有人都忍不住皱眉。粉笔在巨大压力下几乎折断!

雪白刺目的线条划开了黑色的平面!

她没有选择画那些复杂精密的内部结构透视图——那需要无与伦比的扎实功底。

她选择的,是她混乱大脑里唯一残存的一个极其粗陋、被韩立群鄙视为“纸面模型核心骨架”、她却在最初构想时唯一觉得“稳定”的笨重结构——一个由粗大连杆和简单铰链组成的、仿佛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械般笨拙、坚固的基础模型!

她根本不去想那些深奥的电磁屏蔽公式!她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画面——一根巨大的杠杆,像一个不屈的脊梁,支撑着力的原点,笨拙却无比清晰地朝着一个预设的方向传递力量!杠杆的支点和末端受力点,被她用粉笔重重地戳了三个巨大的白点!如同定海的神针!

整个画面,没有任何细节,没有任何公式标注,没有任何复杂的推导箭头!只有一个粗暴的、巨大到填满了小半面黑板的、象征绝对力量和绝对稳定性的——原始杠杆结构!

笔触狂野,线条粗重,甚至带着点不顾后果的张力,如同拓印在悬崖峭壁上的远古图腾!

简单!粗暴!原始!巨大!

却在此刻这满是精妙到极致却一筹莫展的困境中,散发出一种震撼性的野蛮力量感!

画完那一刻,杨静几乎是脱力般地垂下手臂,靠着冰冷的黑板,微微喘息。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

教室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更加诡异的寂静。

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无论是学生,还是评委席上的老师们,都死死盯着黑板上那个霸道粗犷的图形。韩立群镜片后的眼神先是惊愕,随即飞快地闪过一丝极其锐利的思索光芒!他身体都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那个结构……确实原始到简陋!但它粗暴地勾勒出了所有精密仪器最底层、最不可或缺的那个结构稳定基点——一个足够强壮的刚性骨架!

在复杂到冗余的精密世界里,有时候,粗暴的原始力量感,反而能像一把巨大的锤子,砸开所有缠绕不清的乱麻,让人看清楚那根真正需要被支撑的脊梁骨!

就在这死一般、气氛微妙到极点的寂静中。

前排,那个仿佛事不关己、一首淡漠旁观的方远远,忽然动了。

他放下了交叠的长腿。身体微微前倾。那一首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盯着黑板上那个巨大原始杠杆的目光,第一次露出了杨静从未见过的东西——

不是赞许,不是认可。

那是一种……冰冷的专注。

如同在幽暗丛林中发现了一头从未见过的未知巨兽。带着一种审视、分析,甚至是……纯粹而危险的探究兴趣。

他的嘴唇无声地开合了一下,好像要说什么。

最终,却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

那眼神,沉得可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